正文 胡適與王小航(2 / 3)

救亡主義,全以教育為主腦,然既非前此學部所持尊孔、尚武、保國粹之謂。亦非令人人明於共和政體,備有參政知識雲爾也。所謂教育者,瞻矚雖及高遠,而致力專重卑邇。撮其要曰使人人有生活上必須之知識,定其旨曰生活主義融和乎道德主義,個人生活主義融和乎社會生活主義,一國生活主義不悖乎世界生活主義。循理守分,質直光明,得尺則尺,得寸則寸,教育之方針在此,而政治之主腦亦即在此。蓋致力於此,非有地步不可,非有光陰不可。故財政也、外交也、邊防也、警務也、法律也,所以保持安寧之地步與光陰以濟此教育主義者也。若農商也、工礦也、交通也、宗教也、兵學也,則與此教育主義表裏源流息息相通者也。節目雖多,以專注之眼光分營之,認定主腦,以持權衡,輕重得宜,步步踏實,對內對外,順理易施,無誤用之營謀,無枉費之財力,縱有二三好用霸術之強鄰,隻可持以相當之交涉,已破之甑不能強完,未決之堤不能驟潰,迨教育大進,而實力自生。萬無昧乎輕重,勉強效顰,較量海陸軍備之理。昔李儀叟言:我於北洋糊一紙老虎。夫澤麋虎皮,誌士所戒。自知非虎,能令人視為真虎哉?迨見其無濟,始悔前之不度德,不量力,而形勢大變,蓄艾已遲矣。吾觀新大總統者,以練兵為主腦之政治家也。而一時政客又多意氣揚揚,發為膨脹之言論,重心點既失其真,而勢力又足以劫製輿論,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一往莫遏,勢等懸流。已矣夫,吾何人斯,能置喙哉?抑使時賢政見所得結果能不似吾所逆料,是固吾之所深願也。這是王小航於民國元年針對以小站練兵起家的大總統袁世凱以及當時朝野黷武強兵思潮為主的傾向提出的看法,以及以教育為主腦的主張。而二十年過去了,軍閥依舊黷武,政客依舊虛浮,強鄰日寇侵略更加嚴重,老先生古城日暮、寂寞窮愁,胡適回京,便引以為同調,一吐心聲了。文章起處有眉批雲:“起處即胡先生責己而不責人之意。”中間眉批雲:“得尺得寸,即胡先生一點一滴之謂。”結尾處眉批雲:“教育大進、實力自主,即胡先生幾十年中完全實現之謂。”當時正是胡適鼓吹教育救國的時候。胡十月九日記讀文稿雲:翻看王小航先生所留文稿八篇,甚為感動。其《賢者之責》一文後,他自跋八字:

朋友、朋友,說真的吧!

讀之精神為之一振。此是寄梁漱溟五書之一。《胡適的日記》十月十日又記雲:往訪王小航先生,德勝門大街馬家大院一號水東草堂。家中貧狀可憐,心為淒惻。此是三十多年前的革新家的末路。(他今年七十二歲。)

他說:“中國之大,竟尋不出幾個明白的人,可歎可歎。”我以為此不足怪,此乃沒有高等教育之自然結果。這是六十六年前的會見,在冷落的德勝門胡同中,貧窮的家境,倔強的老頭,激動的神態……均可想見。“烈士暮年,壯心未已”,一百年前,本世紀初,誌士仁人的神態可以想見之。過了三年,一九三三年,老人去世了,據《日記》記載推算,去世時應該是七十五歲。徐一士《一士談薈》中有《談王小航》文,是王去世後所寫,所記甚詳。文集名《小航文存》,生前所刊,有自序及胡適序。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誌士仁人、改革者已經早成為曆史人物,風流雲散,現在知道的已經很少了。他留給後世的有什麼呢?除去他那頭腦清醒的改革精神而外,還有非常實際、非常普遍的東西流傳演變到今天,那就是漢語拚音,過去叫注音字母,再早叫官話字母,這就是王照創造的。王照戊戌後逃到日本,於學日本話的同時,有感於日文平假名、片假名字母給漢字注音十分便利。又因他是順天府寧河縣人(清代順天府轄區比現在北京市大,要管五州、十九縣。寧河現在歸天津管),從小說官話,雖稍有怯音,但較南方人標準,所以就研究音韻,用中國字偏旁為字母,創出官話合聲字母。在其《官話合聲字母原序》中說:世界各國之文字,皆本國人人通曉,因其文言一致,拚音簡便……而吾國則通曉文字之人,百中無一,專有文人一格,高高在上,十年或數十年,問其所學何事,曰學文章耳,此真世界中至可笑之一大事。因而他創造官話合聲字母:ㄅ、攵、ㄇ、ㄈ、ㄉ、ㄊ……並寫《官話字母凡例》,在凡例中說:“用此字母專拚白話,語言必歸一致。”而清代因循守舊,一直認為他的官話合聲字母是非法的,可怕的。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在宣統年間當權時,還下過“飭各省嚴禁傳習官話字母”的命令。可是載灃想不到他是“短命”的,不久便辛亥革命,民國成立,載灃的權也就完了。北京政府教育部民國二年成立“讀音統一會”,注音字母方案,就是王照根據其官話合聲字母提出方案,確定為三十九個,後增一韻母為四十個,王照被選為“讀音統一會”副會長。正是魯迅在教育部任僉事的時候。魯迅曾在文章中寫過,當時參加開會的人還有勞乃宣、吳稚暉等,為了入聲存廢問題,王和吳爭論劇烈,吳人一著急,褲帶都掉下來了。王照製定的這套官話合聲字母,後叫拚音字母,民國十九年後,又叫“注音符號”,解放後,又直接用拉丁字母來寫,叫“漢語拚音字母”。但聲母、韻母ㄅB、攵P、ㄇM、ㄈF等讀音順序和拚音方法,基本還是以王照創造的那一套“官話合聲字母”為根本而略加改進的。對初級漢語、普通話教學,包括少數民族、廣東、福建、蘇滬吳語係等地小孩,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現在走遍全國各地,小學生都會說普通話,外國人學漢語也仗它。回顧曆史,不能不想想這位德勝門邊馬家大院陋巷中,“家中貧狀可憐”的王小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