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胡適的日記》手稿本民國十九年十月八日記雲:王小航(照)先生來訪,未遇,留下稿子一束。此君是中國改革之前輩,今已七十餘。其後十月九日、十月十日均記有王小航,對之極為重視。今天不少人或已不知王小航這一人名,但在一百年前卻是比較頭腦清醒的改革派,頗有可述者,因介紹如下:
王小航,名照,字藜青,號水東,又號小航,河北省寧河縣人。寧河清代屬順天府。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二甲翰林,考官是高陽李鴻藻、江蘇徐郙等人。這一科的狀元就是鼎鼎大名的南通張謇。翰林院庶常考試,散館補京官改禮部主事,候補四品京堂。光緒二十四年維新時期,光緒下詔書“變法維新”,王照在禮部任主事,給光緒上奏折;請光緒奉皇太後巡視中外,請設教育部,就翰林院為教部署等等。六部各司堂主事是六品,主事隻是七品小京官,給皇帝上奏折要請禮部尚書、侍郎等大臣代遞。當時禮部滿尚書正藍旗懷塔布、漢尚書廣東番禺人許應騤,都是西太後那拉氏十分寵幸的人,懷塔布姓葉赫那拉氏,西太後本家,其妻經常進宮,甚得寵。二人思想守舊,不肯替王照遞奏折。王照少年氣盛,照現在說法,就是有闖勁,另具呈劾其堂官不肯代遞,揚言如不代遞,當往都察院請都禦史代遞。尚書懷塔布不得已,答應代遞。許應騤另遞折子劾王照“咆哮署堂,藉端挾製”,並說“其折中請皇帝遊曆日本,係置皇帝於險地,故不敢代遞”。這樣王照的折子、許應騤的折子同時遞給光緒,光緒當時正在銳意維新,廣開言路之際,自然賞識王照,結果七月十六日、十九日兩下上諭:一是:“若如該尚書等所奏,輒以語多偏激,抑不上聞,即係狃於積習,致成壅蔽之一端,豈於前奉諭旨毫無體會耶?懷塔布等均著交部議處。”二是朱諭:“懷塔布、許應騤等禮部六堂官革職。”王照“不畏強禦,勇猛可嘉,著賞給三品頂戴,以四品京堂候補,用昭激勸”。
王照一下子以小小七品主事,一個奏折就獲得三品頂戴、四品候補,這還不算,而且竟使禮部六堂官革職。自然成了風頭人物。但是,好景不長,八月初六日。戊戌政變,王照逃到日本去了。王照和寶竹坡之子壽富是好朋友,壽富戊戌十月去日本考察學務,住在中國使館,曾到高橋氏花園看望寄居的王照,但被日本保護政治避難人士的警察擋駕,沒有見到。庚子時,侵略者八國聯軍入京,壽富與弟妹三人閉門自經,和王懿榮一樣,是庚子時少數殉國者之一。王照逃亡日本數年後,曾於庚子時秘密回國,改姓趙,在天津、保定一帶活動,光緒三十年三月被捕入刑部獄,五月即被赦免。後專心於寫文章,鼓吹其教育主張。《胡適的日記》中,所說“稿子一束”,有一篇題作《續仇國論》,署名蘆中窮士,下注:“居滬之日,以此為號。”印至日記中,在文旁又用毛筆批注雲:此民國元年餘居上海時作也。經戴天仇(按,即戴傳賢)雜登其報,餘自印此分寄北京李石曾、王國勤等數百張,曆十九年,餘已忘之矣。今於破簏底得一卷,急抽一張送示梁漱溟。以見餘之不讚助梁氏,非附和胡先生也。久已認定其理然也。民國空擲二十年,而政客依舊虛浮,反以佞口與胡先生為敵,可勝歎恨。在文後又批雲:一木支大廈,深有厚望於胡先生。其文不長,以八股思維形式寫策論,今天已少見到,全文分段引在後麵,以供作曆史文獻的賞閱。文雲:今夫愛身者,凝神調劑,不敢作誇大矜張之思,重自量也。
愛國何獨不然?國為人之積,人有自力之能力,乃有結合之能力。吾國多數人知識不足謀生,非教育普及萬不能救。而近年畏民智如蛇蠍之滿政府,實為教育上一大障礙物,一旦去之,良為大快。所快者,後此救亡主義進行無礙之謂也。非共和政體一成,即足抵抗列強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