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消息,文祥決定轉下本沙明所工作的餐館,跑回來跟勞拉,郭子敬他們商量,文祥說道:“今天餐館的老板有意要把他的餐館轉讓給我,大家認為我們可以把它轉下來嗎?”
郭子敬問道:“要多少轉讓費?”
文祥說道:“8000多法郎,如果真去轉的話,可以還有些優惠,餐館老板說要現金。”
勞拉說道:“這麼大一筆錢,我們到哪裏去籌集,現在我們可拿不出這麼多錢。現金可以折扣。”
呂虎說道:“我們大家可以湊點,不過也是湊不到這麼多啊。”
郭子敬說道:“我個人可以出800法郎。”
文祥說道:“那我們大家先湊湊看,看能湊足多少,少的再想別的辦法。”
大家開始湊錢,文祥和勞拉拿了900法郎,呂虎比較少,隻拿了200法郎,看到湊起來的錢,還差這麼多,坐在旁邊的蘿拉說道:“這個事情,我想我的父親肯定樂意入股,要呂虎去問問他吧。”
於是呂虎來到本沙明那裏,把轉讓餐館的事跟他一說,由於轉讓金少了,希望他能入股,本沙明從文祥那裏知道了轉讓餐館的事,文祥說是要回去跟其他人商量商量。為此,本沙明還在一直牽掛著這個事情,聽呂虎一說,本沙明二話不說,就答應入股。
在本沙明的心裏,他想老板已經有了轉讓的心思,那麼這個餐館遲早會易主,換了老板的話,自己這個大廚很可能就保不住了,但如果文祥他們成了餐館的老板,自己就不用擔心失業了。於是他拿出了700法郎。
呂虎看到錢還差那麼多,就說道:“上次開包子鋪的時候,同胞們大力支持了,這次也跟他們說說,他們可能也是能湊一些的。”
文祥說道:“他們湊也是湊不出這麼多來的,看來我們還得另想辦法。”
呂虎說道:“還能有什麼其他的辦法,能籌到這麼多錢呢。總不能到大街上去打劫吧。”
文祥說道:“我到巴黎去看看,看能不能在那裏籌到錢。”
與餐館的老板簽訂協議之後,文祥決定到巴黎去籌款,文祥和勞拉來到巴黎,先進到中國駐法公使館,但公使館的同事們都以各種借口婉言拒絕了文祥,使得文祥很是沮喪。沒有辦法,文祥又來到了華法教育會,在華法教育會裏文祥看到了李石曾先生,李石曾先生為赴法勤工儉學的事又回到了巴黎。
看到李石曾先生,文祥一下子看到了救星,把自己要在裏昂開中餐館的事跟李石曾先生一說,得到了李石曾先生的大力支持。李石曾先生拿出一筆錢算是入股,交給文祥去幹實業。如果中餐館能在法國開起來,李石曾認為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文祥和勞拉拿著籌集到的錢,轉下了餐館,首先餐館還是按以前的習慣,以法國餐為主,隻是慢慢地加上一些中國菜,比如每星期向顧客推薦一樣中國菜,效果好就把這個菜寫進菜譜裏。這樣慢慢地滲透,不至於讓顧客感到有很大的改變。
餐館隻是換了老板,其他的人一個都沒有動,隻是增加了郭子敬和呂虎,呂虎辭去了工廠的工作,來到餐館裏,給郭子敬打下手了。
顧客們對此沒有感覺到什麼不同,隻是中國菜在沒有貼上中國菜名的時候,顧客們很是喜歡,但在菜譜上寫上中國菜名之後,這個菜就少有人問津了。
看到這樣,本沙明建議不要用中國菜名,但文祥堅決不同意,自己搞這個餐館的用意是什麼,不就是想把中國菜送上法國人的餐桌嗎,如果沒有中國菜名,那怎麼能讓法國人知道是中國菜,從而接受中國菜呢。
本沙明擰不過文祥,他就要求他做的菜不用中國菜名,為了留住現有的顧客,文祥同意了本沙明的這個要求,文祥想,中國菜要被法國人接受,還隻能慢慢地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