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華工營的中國翻譯(2 / 2)

陳鎮明和文祥一起聊天的時候,他向文祥介紹說,在英國人的華工營裏,有好幾個他的同學,都在從事翻譯工作。文祥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利用自己的身份聯係上了陳鎮明的這些同學。

在華工營裏的中國翻譯,雖然行動上要比普通華工要自由,但同樣要受到英國人軍事化管理的約束,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也是不準離開華工營的。

文祥利用自己中國駐法總領館的身份,可以給他們正當的理由,所以他們才能有機會走到一起談天說地。幾個年輕人在文祥介紹了華法教育會的宗旨和要去做的事情之後,都很熱心。於是在推廣華工們工餘學習的事情上,文祥就多了好幾個這樣的幫手。

在這些中國翻譯的參加和幫助下,文祥開始在華工們中間,有時機地舉行一些工餘時間的講課,幫華工掃盲,幫他們學習一些簡單的英語和法語,把華法教育會倡導的一些華工準則介紹給他們。比如《華工雜誌》第3期上就提出了五條準則:

1大家一起工作,應當互相扶助。不要因小失大,即爭執起來,傷了大家的感情。

2若是沒有十分要緊的事,不能無故向別人借貸。

3不要沾染吸煙飲酒這些嗜好。賭博行為是絕對禁止的。

4不能浪費錢財,要知道,我們不遠萬裏來此,賺的都是血汗錢。

5星期天,要麼學習法語,要麼看看書報,或者出去遊覽,既可以增長知識,又可以開闊眼界。

文祥在一個適當的時候,把幾個熱心華工教育的華工營中國翻譯,以中國駐法總領館的名義,召集到了巴黎,在華法教育會,由教育會的人給他們進行了短時間的培訓。主要講解華工學習的重要意義。

因為李石曾先生提出赴法華工將構成未來中國技術工人的中堅,他們回國後可以傳播工業技術,還有助於社會改良和清除陋習。

而作為華法教育會的一員,主要是為華工們的學習提供有利條件,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盡可能地多學西方的科學技術,然後把學到的東西帶回祖國,為祖國的工業現代化添磚加瓦。

通過這次培訓,這些翻譯都加入了華法教育會。文祥在培訓結束後,還組織他們參觀了巴黎,在勞拉的帶領下,一起參觀了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等巴黎名勝。在參觀的過程中,勞拉免費做起了導遊,這個時候的勞拉,漢語已經說得比較流利了。當時的巴黎已經是出租車滿地跑了,在1914年,巴黎軍事長官約瑟夫將軍就下令征用巴黎所有出租車,以便將6000多名士兵運送到前線。

看到到處都在跑的汽車,出租車,電車,地鐵,這些中國翻譯們都滿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