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行動力量:敢於克己,才能贏得勝局(1)(2 / 2)

(1)糊裏糊塗沒有明確目標地過日子。

(2)愛管他人閑事。

(3)教育程度不夠。

(4)缺乏自律,顯現出不控製飲食和對機會漠不關心的傾向。

(5)缺乏雄心壯誌。

(6)因消極思想和不良飲食習慣所造成的疾病。

(7)兒時的不良影響。

(8)缺乏貫徹始終的堅毅精神。

(9)情緒缺乏控製。

(10)想不勞而獲的念頭。

(11)當所有必要的條件都具備時,仍然無法迅速堅定地做決定。

(12)心中懷有以下七項基本恐懼中的任何一項或幾項:貧窮、批評、疾病、失去愛、失去自由、死亡。

(13)選到不適當的配偶。

(14)太過謹慎或不夠謹慎。

(15)選到不適當的職業。

(16)隨時虛擲光陰和金錢。

(17)措詞不慎。

(18)缺乏耐性。

(19)無法以和諧的精神和他人合作。

(20)不忠誠。

(21)缺乏洞察力和想像力。

(22)自私而且自負。

(23)報複欲望。

(24)不願多付出一點點。

上麵隻列出了部分失敗的原因,你必須了解的是失敗的原因並不止這些,而且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通常不止一種。擊敗因失敗顯露出的壞習慣,以好習慣重新出發。

失敗驅除了傲慢自大,並以謙恭取而代之,而謙恭可使你得到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失敗使你重新檢討你的身心方麵的資產和能力。

失敗借著使你接受更大挑戰的機會,增加你的意誌力。練健身的人都知道,隻是將杠鈴舉起來是沒有用的:練習者必須在舉起杠鈴之後,以比舉起時慢二倍的速度,將杠鈴放回舉起前的位置。這種訓練稱為“阻抗訓練”,它所需要的力量和控製力,比舉起杠鈴時還要多。

失敗就是你的阻抗訓練,當你再度回到原點時,不妨主動將自己拉回原點,並將注意力集中到拉回原點的過程上。利用此一方法,可使自己再次出發後,能有長足的進步。我一再強調你對於失敗所抱持的心態,你是否能夠掌握它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種“失”,但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次“得”的機會。

要敢於承認失敗

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失敗,容易令人心情黯然,然而有人卻說:“這算不了什麼!”仍舊繼續奮鬥。但是一般人,往往要為失敗找尋種種理由自欺欺人。

秉持這種態度,死不認錯的人,處世為人必難以心懷善念。因為周圍人們的反應,會影響他脆弱的心,以致陷入惡性漩渦,不能自拔。正如惡劣的品質可以在幸運中暴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厄運中被顯示的。

失敗本是人生旅途中難免的事,不要懼怕失敗,應該勇敢地麵對它,隻要盡了力,便可問心無愧。另一方麵探尋失敗的原因,也要用光明磊落的態度,別人才會對你的作風有所諒解。

研究失敗者,你會發現他們都患有一個通病,那便是為自己找借口。每一次失敗之前便有了這一通病的前兆。一般人大都有過這一毛病。

你將發現,這種借口會很好地向你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能不斷進取,而有的人卻原地踏步。你也將發現,這種借口千姿百態,其中最糟糕的莫過於以健康、智力、年齡和運氣等。越是成功的人,越極少尋找借口。而那些停滯不前的人卻總有無限的借口可尋。平庸的人總能很快地自我辯解為什麼他沒有或不能成功。

研究成功者的生活,你將發現,所有通常人所找的借口,在這些成功者的生活中蕩然無存。

其實,每一位獲得極大成功的企業家、軍事家以及其他領域裏的專家和領袖,均可找出一個或更多的借口而怨天尤人停滯不前。羅斯福可以因他的毫無生命力的雙腿而沮喪;杜魯門可說他本該接受高等教育;肯尼迪能發現“作為一名總統,我實在太年輕了”;艾森豪威爾亦可因其心髒不好而毫無建樹。就像一切病症一樣,如果治療不當,借口會越來越多。這種思想病的後遺症是:“我沒有做出我應有的成績,能否找點什麼托詞來挽回自己的臉麵嗎?健康狀態不好?受教育程度太低?年歲太大或太年輕?個人的不幸?妻子的拖累?或者還是我從小所受的家庭影響?”

一旦這種“失敗病毒”的犧牲者選中了一個適當的借口,他便盯住這一借口,依靠這個向自己和他人辯白:為什麼不能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