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說過:“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

當“立刻去做”從我們的潛意識中浮現時,我們應毫不遲疑的立刻付諸行動。21世紀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信息時代,資源共享,信息傳遞飛快,“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隻有快速行動,才能使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為有利的位置,才能把握住一個個轉瞬即逝的機會。你想要贏就不能總是等待好運氣的出現。如果迫不得已的話就是在睡夢中也得準備好計劃。

不要等待好運氣,也不要等待最好的行動機會,現在就開始做——立刻行動!立刻行動!世上不存在絕對的好時機,不存在完美無缺的力量,同樣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所有的機會、力量以及能力都是在行動中體現出來的。

生命需要立刻行動,去行動才會有成果,不要再猶豫,立刻做出行動,才能去擁抱未來。向每天的生活索取合理的回報,而不是光等著回報跑到你的手中,你會因為得到許多你所希望的東西而感到驚訝。

我們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著種種憧憬、種種理想、種種計劃,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一切憧憬、理想與計劃,迅速加以執行,那麼我們在事業上的成就不知道會有多麼偉大!然而,人們有了好的計劃後,往往不去迅速執行,而是一味拖延,以致讓充滿熱情的事情冷淡下去,幻想逐漸消失,計劃最終破滅,致使我們永遠無法到達理想的彼岸。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永遠記住:“今天就出發,立刻行動!立刻行動!”把它養成自身的一種習慣,好比呼吸一般,好比眨眼一樣,成為我們的本能,用它來調整我們的情緒,向目標前行,去迎接失敗者避而遠之的每一次挑戰。

成功者都必須自我激勵,激勵不是別人的贈與,而是要求自己永遠以積極的行動來超越自我。不應該終日沉溺於抱怨、歎息和等待,怨天尤人,拖拉推脫;相反,我們必須立刻行動,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奔跑,因為隻有立刻行動才能跨越障礙,最終走向成功。

行動了才能獲得果實

空想隻是一味的幻想,終究仍是一事無成;行動不一定帶來成功,但不行動則絕對不能成功。要成功自然有一段的路,如果一直站在起點上不邁步前進,永遠不會把這段路程縮短。記住多走一步,離成功就會更近一步。

萬事開頭難。行動的第一步是難邁出的,很多人執迷於周全的計劃、詳細的考慮。把種種困難全部一起挖出,然後在腦海中尋思各種克服的辦法,結果又有新的困難產生,越來越千頭萬緒。最終被困難的複雜性與龐大性壓倒,在行動之前就已放棄。

如果總是認為自己的夢不可能會來到,那麼你得到的永遠是個白日夢。

有一個人已經53歲了,如果生活安穩,就等著安享晚年。偏偏命運多舛,華發滿頭的年齡,負債累累,債主時常上門討債,天天離開家門以避責難。他總想東山再起,卻每每幹一行敗一行,最後總是不得善終。

他的53歲之前的命運似乎是上帝給他開了一個惡作劇般的玩笑。同入伍的朋友獲得勳章,榮歸故裏,而他因戰爭而失去了左手的功能。年輕的時候進不去政府,論資排輩也該有所成就,偏偏每次都與政治是非相連,數次被投入監獄。到了如此境遇,該是徹底放手的時候了,酒吧裏買個醉,回到家裏大睡一場。偏偏他不認命,他要寫書,他說所有夢想現在都破滅了,隻有這個夢想沒有嚐試。

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他實在荒唐,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在53歲的時候開始創作而有所成就。但是他一意孤行,他寫了一本小說,這本小說就叫《堂-吉訶德》,他的名字叫塞萬提斯。

成功,始於心動,成於行動。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最基本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沒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往往不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沒有想到那兒,而是因為缺乏行動能力。拿破侖也曾說過:“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最聰明又最好。”

好的想法十分錢一打,真正無價的是能夠實現這些想法的人。主意本身不會帶來任何的成功,隻有將主意付諸行動時,主意才會體現其價值和影響。

一位英國教父在他生命垂危之際,決定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一些文字,但是他思前想後都無從下手。最後他還是從自己的心願著手了。於是,他讓人記錄了這麼一段話:

“我年輕時意氣風發,當時曾夢想著改變世界。但當我年齡漸長閱曆增加後,才漸漸發覺自己無力改變世界,於是縮小了範圍決定先改變自己的國家,但目標似乎還是不可能實現。

“步入中年後,無奈之餘我試圖改變我最親密家人們的生活狀況。但不遂人願,他們還和以往一樣地生活。

“現在即將逝去,我終於悟出了一件事:我不缺乏改造世界、國家、家人的能力,僅僅缺乏的是付出行動的實踐而已。”

說一千道一萬,付出行動才會有可能達到你的預期目標,否則再好的想法也不會帶來任何的影響與改變。

在美國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裏,曾有一位出身卑微的馬夫,他後來竟然成為美國一位著名的企業家,他就是查理-斯瓦布。

斯瓦布先生小時候的生活環境非常不好,他隻受過很少的學校教育。從15歲開始,他就在村裏趕馬車了。過了兩年,他才找到了另外一個工作,每周隻有2.5美元的報酬。不久他去卡內基鋼鐵公司的一個工廠應聘,被正式聘用後日薪1美元。當他在這個工廠做工的時候,就暗暗地下了決心:總有一天我要做到本廠的經理,我一定要做出成績來給老板看,讓他主動提升我。我不去計較薪水,就是要拚命的工作。我就是要積極的行動、行動!讓所有人都賞識我!

斯瓦布的積極行動果然成就了他的事業。工作不久,他就升任為技師,接著升任總工作師。到了25歲的時候,他就當上了那家房屋建築公司的經理。又過了5年,他便兼任起卡內基鋼鐵公司的總經理。39歲他一躍升為全美鋼鐵公司的總經理。現在他是伯利恒鋼鐵公司的總裁了。

盡善盡美的狀況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預計未來的障礙和困難,不如等到障礙和困難到來時,徹底解決省事。有些時候,奔著一個自己的大目標奮鬥就可以了。往往那些前怕狼後怕虎的想法,不但會擾亂自己的心誌,還會讓我們每走一步都猶豫不決做不好手中的事情。其實隻要大目標對了,那些細枝末節的瑣碎擔憂隻會帶來麻煩,而且不值一提。

行動孕育信心,並且增強信心:形形色色的懶惰則孕育恐懼。要戰勝恐懼,那麼請行動起來:用行動治療恐懼,是最好的藥方。

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積極主動就可以占據優勢地位,時代需要積極主動的人,積極主動是一種樂觀的思維方式,能夠增強一個人的自信心,獲得更多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增加會極大的增強行動力。積極主動正是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所必須具有的人生態度,積極主動的人會創造無數的成功機會,積極主動的人會獲得更多的核心競爭力,積極主動的人才會走在時代的前沿。 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就會擁有真正的健康財富。 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就會增加寶貴的心靈財富。

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從認識的那一天起,彼此就有說不出的欣賞,成了好朋友。那時,他們還在上高中,接著就上大學,讀研究生,參加工作。很快8年已經過去,友情沒有一丁點兒的淡化。然而,也僅此而已。

之後,各自去談戀愛,她有了男朋友,他也有了女朋友。4個人很要好的,常在一起玩,笑稱都是性情中人。

有一天,這個男孩和這個女孩談論起一個話題,如果有來世的話,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來世做男孩還是女孩?

照例是爭得沒完沒了,女孩還要做女孩,男孩呢,還是要做男孩。他說:“來世我不能不做男孩,因為,我要娶你。”說完又淡淡一笑。

女孩子被釘住似的待在那裏,心裏恍恍惚惚的——她從來也不知道他是愛她的。

知道了又怎樣,錯過了已難回頭。是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偶然發生,都一定是有人促成,包括個人的成功。成功都是下定決心,相信自己會做到的人,以切實的行動、謹慎地規劃及努力不懈的結果。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是實幹家,一是空想家。空想家們善於誇誇其談、想象豐富、渴望強烈、甚至於設想去做大事情。而實幹家則是去做!空想家往往不管怎樣努力,都無法讓自己去完成那些自己應該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實幹家雖然沒有空想家那樣富麗堂皇的說辭,而總能獲得成功。

實幹家比空想家更能獲得成功,是因為實幹家一貫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動,而空想家很少去著手行動,或是剛開始行動便很快懈怠了。實幹家具備有目的地改變生活的能力,他們能夠完成非凡的事業,不論是開創一間自己的公司,寫作一本書,競選政府官員,還是參加馬拉鬆比賽,以及其他事業。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空想家隻會站到一邊,僅僅是夢想過這些而已。

我們這個世界缺少實幹家,而從來不缺少空想家。那些愛空想的人,總是有滿腹經綸,他們是思想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這樣的人,隻會使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混亂,而不會創造任何的價值。

有句話說得好:“1OO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因為行動是一個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有多大的證明。光心想、光會說,都是虛的,不能看到一點實際的東西。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傑弗遜說:“一次行動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弱點和優點是什麼,能夠及時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無疑問,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於行動和巧妙行動的大師。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出無數。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用行動來證明和兌現曾經心動過的行動。

報紙上曾經有這樣一個競答題目,如果有一天大英博物館突然燃起了大火,而當時的條件隻允許從眾多的館藏珍品中搶救出一件,問題是“你會搶救哪一件?”在數以萬計的讀者來信中,一位年輕人的答案被認為是最好的,“選擇離門最近的那一件”。這是一個令人叫絕的答案,大英博物館的館藏珍品件件都是國寶,舉世無雙,與其幻想著件件都搶救出來,不如抓緊時間搶救一件算一件。因為前者是不切實際的,完全屬於一廂情願。

一位僑居海外的華裔大富翁,小時候家裏很窮,在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問媽媽:“別的小朋友都有汽車接送,為什麼我們總是走回家?”媽媽無可奈何地說:“我們家窮!”“為什麼我們家窮呢?”媽媽告訴他:“孩子,你爺爺的父親,本是個窮書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終於考取了狀元,官達二品,富甲一方。哪知你爺爺遊手好閑,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坐吃山空,一生中不曾努力幹過什麼,因此家道敗落。你父親生長在時局動蕩戰亂的年代,總是感歎生不逢時,想從軍又怕打仗,想經商時又錯失良機,就這樣一事無成,抱憾而終。臨終前他留下一句話: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

“孩子,家族的振興就靠你了,幹事情想到了看準了就得行動起來,搶在別人前麵,努力地幹了才會有成功。”他牢記了媽媽的話,以1O畝祖田和3間老房子為本錢,成為今天《財富》華人富翁排名榜前五名。他在自傳的扉頁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想到了,就是發現了商機,行動起來,就要不懈努力,成功僅在於領先別人半步。”

立刻行動起來,不要有任何的耽擱。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計劃都不能幫助你成功,要想實現理想,就得趕快行動起來。成功的道路有千條萬條,但是行動卻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要付出的,行動就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世界著名的軍事統帥拿破侖-波拿巴有句名言:“我總是先投入戰鬥,再製訂作戰計劃。”你也根本不必先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或者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然後再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隻有行動才能使人“更好”。因此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起而行,向前,去實現自己向往的目標,想做什麼就去做,然後再考慮完善自我或完善目標。隻要行動起來,生活就會走向正軌而創造奇跡。

希望須在行動中收獲

夢想和激情需要行動來實現, 我們堅信,行動托起夢想,希望在行動中收獲!沒有行動就沒有收獲。任何寶典永遠不可能創造財富,隻有行動才能使寶典、計劃、目標具有現實意義。

大家都知道貓是老鼠的天敵。一隻外號叫“無敵手”的貓打得老鼠潰不成軍,把整批整批的老鼠都送進了墳墓。老鼠最後幾乎銷聲匿跡了。殘存下來的幾隻老鼠躲在洞裏不敢出來,也快要餓死了。

“無敵手”在這幫悲慘的老鼠看來,根本不是貓而是一個惡魔。為了共同的利益,那些殘存的老鼠來到了一個角落,就當前的迫切問題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用什麼方法來對付“無敵手”。

會上提出來了許多種方案,但都被否決了。最後一隻老鼠站起來提議,他說在貓的脖子上係上一隻鈴鐺,這樣,當貓來進攻時,隻要聽到鈴鐺響,我們就知道貓來了,便可以馬上逃跑。這真是個絕妙的主意,大家對這個建議報以熱烈的掌聲。

但是問題是怎樣把鈴鐺係到貓脖子上去呢?一隻老鼠說:“我沒那麼笨,我不去。”另一隻老鼠說:“我幹不了。”到最後也沒想出一個可以執行的辦法,所以隻有不了了之。

給貓係上鈴鐺無疑是個好主意。但問題是誰去係呢?沒有一個老鼠願意去白白送死。

由此可見,再絕妙的想法,如果沒有可以執行的方法也隻是癡人說夢,沒有任何價值。

愛默生曾說:“去吧,把你的願望化為實際行動!”這句話對許多人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福特,這位號稱美國“汽車大王”的工商業巨子,說得更簡單:“不管你有沒有信心,去做就準沒錯!”

有些人問美國著名作家、教育家、《心想事成法則》的作者墨菲:“我已經如你說的一樣,每天想著良好的願望和美麗的事情,但是依然沒有出現好的結果,這是為什麼呢?”

墨菲告訴他們:“這是因為你們沒有把行動的力量發揮出來。根據生命定律,命運的門關閉了,潛意識會為你開啟另一道門。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尋找那道敞開的門;而在這扇幸福之門麵前向你招手的,就是‘行動’。隻有不停地從事有意義的行動,我們才能從不幸的境遇中解放出來,最終實現自己的願望。”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動手,後者動口。

在人生的旅程中,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該做,然而真正身體力行去做的人卻不多。願望如果沒有與積極的行動來配合,就隻是一種盲目的自我陶醉。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什麼也沒做,而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她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麼奇跡也沒有出現。

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麵去搜尋人,相反都是別人去找他們。

另一個名叫艾倫的女孩卻實現了與西爾維亞同樣的理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艾倫並沒有白白地等待機會出現。她不像西爾維亞那樣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學的舞台藝術係學習。畢業之後,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每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每一個地方的經理對她的答複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是不會雇用的。”

但是,她不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去尋找機會。她一連幾個月仔細閱讀廣播電視方麵的雜誌,最後終於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女主持人。她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動身到北達科他州。

她在那裏工作了三年,最後在洛杉磯的電視台又找到了一個工作。又過了五年,她終於得到提升,成為她夢想已久的節目主持人。西爾維亞那種失敗者的思路和艾倫的成功者的觀點正好背道而馳。她們的分歧點就在於,西爾維亞在12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期望時來運轉,而艾倫則是采取行動。首先,她充實了自己;然後,在北達科他州受到了訓練;接著,在洛杉磯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最後終於實現了理想。

因此隻有空想,不去行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赫胥黎有句名言:“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用心設下的目標,如果不付諸行動,便隻是畫餅充饑,除非付諸行動,否則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