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具有求助的本能。我不祈求小恩小惠,隻祈禱冥冥之神為我指點迷津。引導我,幫助我,讓我看到前方的路。
【羊皮卷成功誓言】
我許諾……
我宣布……
我發誓……絕不忘記萬能的主賜予了我最好的禮物,那便是祈禱。無論勝利還是挫折,愛還是心碎,狂喜還是痛苦,讚許還是拒絕,成功還是失敗,我總能在祈禱中點燃心中的信念。這種信念帶著我穿越疑惑的迷霧,走出空空蕩蕩的黑暗,跨越布滿疾病與痛苦的荊棘之路,免受危險的誘惑。
現在,隻有用自己的心去說話,上帝才會傾聽。
清晨,祈禱是上帝賜予我的通向財富的鑰匙。晚上,祈禱使我得到保護。
隻要還能祈禱,希望和勇氣永遠不會消失。沒有祈禱,我束手無策;有了它,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願這第十個誓言和最後的宣誓永遠指引著我的生活。
通過祈禱,我永遠與萬能的主息息相通。
話語越短,越是好的祈禱。
我的祈禱文將是簡單的……
向一位不知名的朋友祈禱
我特殊的朋友,感謝您的聆聽。您知道,我是努力不辜負您對我的信任。
感謝您,讓我生活在這片樂士上。讓我工作和娛樂,可是不要因為它們令人陶醉,而讓我與家人分開太久。
教給我生活的藝術,公平、勇氣、堅韌、信心。
給我一些朋友,既理解我又不離我而去。
給我一顆寬容的心靈,無畏的胸懷,使我縱然孤身前往從未有人涉足的地方也不退縮。
給我幽默感和一些無憂無慮的閑暇。
幫助我努力獲得最高的智慧、抱負和機遇。讓我永遠不要忘記伸出雙手幫助那些需要鼓舞和幫助的人。
給我力量,迎接前方任何征途。讓我在危境中勇氣倍增,苦難中繼續前進,憤怒時保持平和,準備任何機緣的改變。
讓我以微笑代替愁容,以友善的言辭代替粗魯刻薄。
讓我同情他人的痛苦,讓我體會到。每個生命中都有隱藏的苦惱,無論看上去多麼得意洋洋。
讓我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保持虞敬之心,既不過分自負也不顧影自憐。
悲痛中,讓我想到,沒有影子就沒有陽光,這樣我就會離開苦惱的深淵。
失敗時,讓我更具信心。
成功時,讓我保持謙卑。
讓我完成全部工作,並盡力做得更多更好,當我完成時,給我相應的報酬,並允許我深深致謝!
【羊皮卷成功智慧】
信念能使希望永存
信念,使人們勇敢地麵對冷峻的現實,使人們拋棄了絕望和怯懦,成為生活的強者。信念是意誌行為的基礎,是個體動機目標與其整體長遠目標相互的統一,沒有信念人們就不會有意誌,更不會有積極主動性的行為。信念是一種心理動能,其行為上的作用在於通過士氣激發人們潛在的精力、體力、智力和其他各種能力,以實現與基本需求和欲望和信仰相應的行為誌向。
1958年,斯科特-漢密爾頓出生以後,孱弱多病,麵黃肌瘦。經專家會診,小斯科特-漢密爾頓患腸道麻痹病,影響食物的吸收,有的醫生甚至認為他隻能再活六個月。還好,小斯科特-漢密爾頓通過靜脈注射營養液,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他的生長發育受到了抑製,個子長不高。很多孩子嘲笑他,管他叫“花生豆”。
他住在醫院裏一直到9歲。他隻能在心裏計劃著:報複那些嘲笑他管他叫“花生豆”的孩子們。
多年以後,斯科特回憶道,在他的潛意識裏麵,“那一切的經曆讓我夢想在體育上能取得一些成功”。有時,斯科特的姐姐蘇珊會去滑冰場滑冰,他總是跟著一起去。斯科特站在場外,那麼虛弱瘦小、發育不良,鼻子裏還插了一根直到胃裏的鼻飼管,平時那根管子的另一頭就用膠帶貼在他的耳朵後麵。
一天,斯科特看著他的姐姐在冰麵上飛馳,突然轉身對父母說:“聽我說,我想試試滑冰。”兩個正在談話的大人嚇了一跳,難以置信地看著病弱的孩子。
結果是,斯科特試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他喜歡上了滑冰,並開始狂熱地練習。在滑冰之中他找到了樂趣,他可以勝過別人,而且身高和體重在滑冰場上並不重要。
在第二年的健康檢查中,醫生吃驚地發現,斯科特竟然又開始長個兒了。雖然對他來說想達到正常的身高已經不可能了,但是他和他的家人不在乎這一點。重要的是,他正在恢複健康,正在獲得成功,正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後來,沒有哪個孩子再嘲笑戲弄斯科特了。正好相反,他們全都歡呼著衝上前去請他簽名。他在世界職業滑冰巡回賽中一係列高難度的冰上動作讓觀眾如癡如狂。
目前斯科特已經退役,不再當職業滑冰選手了,但是他仍舊是冬季運動中受人尊敬的教練、顧問和評論員。
雖然斯科特身高隻有1.59米,體重才52公斤,但是他肌肉健美,精力充沛,自信而自強,身高無法限製他的信念和力量。
人生之於信念,如同航船之於舵手。航船沒有舵手,就會在大海中迷失方向,就會在暗礁險灘中葬身,就會被驚濤駭浪所吞沒。人生沒有信念,就會在前進中迷失自我,生活就將變得黯淡無光,生命也就變得沒有意義。活著也隻不過剩下一個軀殼,活著也隻不過是行屍走肉。
人生之於信念,如同飛鳥之於羽翼。飛鳥沒有羽翼,就不能展翅高飛,就不能掠過長空,就隻能望空興歎。人生沒有信念,就不能獲得成功,就不能實現宿願,就隻能怨天尤人,生命也就變得毫無價值。活著也隻不過是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活著也隻不過如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
人生需要信念,如同花草需要養份。沒有養份,花草就會枯萎、殆盡。即使苟活,也隻不過是殘紅、慘綠,再也沒有生機與活力。
人生需要信念,堅定的信念。人生的道路固然難以一帆風順,固然布滿荊棘、充滿坎坷。但隻要有堅定的信念,就總會看到希望,看到曙光。即使前路有再多的艱難困苦,即使前方的風浪再大,也會執著追求,無怨無悔。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成功後的榮光,而在於追求的本身,在於信念的樹立與堅持的過程。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失敗,你不要輕易說自己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人生如沙漠,信念就是能帶你走出沙漠的生命之舟;有了信念,你便可以撥開雲霧,見到光明,見到希望;有了信念,你便能夠乘風破浪,順利駛向成功的彼岸。
相信一切終將過去
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開心積極的麵對以後的生活,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對前景不悲觀,對小事不斤斤計較,懂得與別人分享生活的快樂!相信我們隻要努力去做,一切都會變的美好!
1898年冬天,幽默大師威爾-羅吉士繼承了一個牧場。有一天,他養的一頭牛,因為偷吃玉米而衝破附近一戶農家的籬笆,最後被農夫殺死。依當地牧場的約定,農夫應該通知羅吉士並說明原因,但是農夫沒有這樣做。
羅吉士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於是帶著傭人一起去找農夫理論。
此時,正值寒流來襲,他們走到一半,人與馬車全都掛滿了冰霜,兩人也幾乎要凍僵了。
好不容易抵達木屋,農夫卻不在家,農夫的妻子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屋等待。羅吉士進屋取暖時,看見婦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後還躲著5個瘦得像猴子的孩子。
不久,農夫回來了,妻子告訴他:“他們可是頂著狂風嚴寒而來的。”
羅吉士本想開口與農夫理論,忽然又停住了,隻是伸出了手。
農夫完全不知道羅吉士的來意,便開心地與他握手、擁抱,並熱情邀請他們共進晚餐。
這時,農夫滿臉歉意地說:“不好意思,委屈你們吃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風,還沒準備好。”
孩子們聽見有牛肉可吃,高興得眼睛都亮了。
吃飯時,傭人一直等著羅吉士開口談正事,以便處理殺牛的事,但是,羅吉士看起來似乎忘記了,他隻與這家人開心地有說有笑。飯後,天氣仍然相當差,農夫一定要兩個人住下,等轉天再回去,於是羅吉士與傭人在那裏過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後,就告辭回去了。回家的路上,傭人忍不住問他:“您不是打算討公道嗎?”羅吉士笑著說:“那是原來的打算,當我看到那一家人後,我就不想再追究了,太小心眼了沒什麼好處!”
故事中的羅吉士雖然失去了一頭牛,但這段經曆卻使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總是斤斤計較的話,做人也不會開心,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根本就不值得太過計較,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然而,生活中卻有很多人習慣於斤斤計較,遇事就犯小心眼的毛病,結果無事常思有事,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氣大傷身的道理可能很多人都懂得,可總有一些人為一些小事不能自解。真是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李大媽早年喪夫、無兒無女,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李大媽的脾氣暴戾、偏激、狂躁、喜怒無常。
老鄭和老吳是李大媽的鄰居。因為李大媽極壞的稟性,她和老鄭、老吳的關係處得很別扭。老鄭和老吳也因為有李大媽這樣的鄰居而沮喪不已。
老吳和老鄭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老吳豁達開朗,凡事想得開;而老鄭則有點心胸褊狹,愛走極端。因此二人雖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表現卻大不一樣:老吳整天樂嗬嗬的,老鄭卻一天到晚吊著臉,一副怏怏不樂的樣子,好像誰借了他二鬥大麥還了他二鬥老鼠屎似的。
一天,李大媽的一隻烏雞不見了,她便在自家院裏跳著腳罵:“哪個老不死的,偷了我的烏雞?誰偷了我的烏雞斷子絕孫,死時閉不上眼睛!”
罵聲很大,鄰居老吳和老鄭都聽見了。
老吳想:“她沒點名罵誰,咱也沒幹那虧心事。不做虧心事,睡覺不關門,她愛罵罵去,與咱毫不相幹。”仿佛沒聽見罵聲似的。
而老鄭則不一樣。他想:“這怕是衝我來的,這婆娘真沒口德,開口閉口老不死的。哎,真氣死我了!”老鄭氣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不幾天便病倒了。
幾天以後,李大媽在她家的草堆中發現了死雞。原來烏雞覓食鑽到了草堆下麵,它還沒出來,李大媽便在外麵放了一擔柴,把那個出孔堵住了,以致它悶死在裏麵了。
李大媽有些內疚,便找老吳和老鄭道歉。
老吳聽後說:“我沒什麼,一點都沒生氣,你找老鄭道歉去吧!”
李大媽極誠懇地向老鄭做了解釋和道歉。老鄭聽後,心中的怨氣慢慢地消了。過了幾天,就能起來行走,身體慢慢地恢複了。
“哎,都是自己小心眼造成的,咱要像人家老吳,還生哪門子氣呢?”老鄭這時才明白。
做人凡事都要看開一點,斤斤計較就是在自找麻煩,一些小事根本就不值得太往心裏去,如果像故事中的老鄭那樣總是為點小事計較,犯小心眼,那生活又怎麼會有快樂可言!
習慣小心眼的人,就是太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於是經常被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煩擾,怕別人責怪而自責、怕別人取笑而自卑、怕難堪而自閉。
一位老人的筆記本上,記著這樣一句話:“不必在意別人是否喜歡你、是否公平地對待你,更不要奢望每個人都會善待你。”
某一天你突然發現王二對張三、李四很好,對你卻不冷不熱,可你想不出曾做錯什麼,想不出什麼地方得罪了他。你不必驚慌,更不必煩惱,在一次次的自問和猜測間,你耗掉的是自己的時間,消磨掉的是自己的信心。其實,王二對你的態度並不能改變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或許本來就不是你的問題,你何必因此擾亂心理平衡呢?再仔細想想趙五不是對你很好而對別人冷冷淡淡嗎?這樣就夠了。
不必在意別人冷漠的表情、竊竊的私語;不必費心去揣測別人怎樣待你、怎樣評價你;不必在意微小的得失、過錯或失敗,那隻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插曲。豁達一點,超然一點,平靜喜悅地走過每一個日子,然後再回過頭想想所經過的是非得失、喜怒哀樂、苦辣酸甜,你會發覺眼前突然變得明亮開朗,原來,生活還是充滿了七色陽光。把時光留給自己,讀自己喜歡的書,聽迷人的音樂,到田野去走走……生命中值得留意的東西有很多,實在不值得你去關注別人的態度。
苦難也是一種恩賜
不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落難於世,也就是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假如現在的你感覺自己很幸福,那麼以前的你肯定受過苦難。沒有苦就沒有甜,擁有甜沒有嚐過苦頭的人是不會體會真正的幸福的。苦難能夠激發人的潛能,把苦難當作一塊成功的墊腳石,在黑暗的盡頭,我們將看見光明。
洪戰輝是河南省周口市東下鎮洪莊村人,12歲那年他小學畢業時,家庭生活發生了改變,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從外麵帶回了一個棄嬰。家裏太窮,負擔不起哺育女嬰的花費,母親讓洪戰輝把女嬰送人。洪戰輝不忍心,就把女嬰留下了,並給她起名為洪趁趁,小名“小不點”。由於父親患病,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目不識丁的母親身上,她還經常遭受父親無緣無故的毒打。
1995年秋天的一天,母親忍受不了家庭的重擔、丈夫的拳頭,選擇了逃離。
媽媽走了,父親是病人,剛剛滿1歲的“小不點”怎樣才能帶大。久坐之後,洪戰輝告訴自己:既然一切已無法改變,那就承擔吧。
那時候家裏太窮,為了買奶粉養妹妹,洪戰輝從小學時就做起了小販,在附近的集市上,冬天賣雞蛋,夏天賣冰棍。實在沒錢的時候,有時就帶著妹妹到有小孩的人家借口奶吃。他還想著給“小不點”補充營養,最多的時候,是上樹掏鳥蛋給妹妹做鳥蛋湯,為此,他不止一次從樹上摔下來。
從高中起,他就帶著妹妹上學,他利用假期打工所掙的錢交了學費,還在校園裏利用課餘時間賣起了學習書籍。就在進入高二時,父親的病情惡化了,必須住院治療。於是,洪戰輝隻得休學掙錢為父親治病。
懷著不屈的信念,經過不懈的拚搏,2003年7月,洪戰輝考取了湖南懷化學院。課餘時間裏,洪戰輝在校園裏賣過電話卡,為懷化電視台《經濟E時代》欄目組拉過廣告,還給一家電子經銷商做銷售代理。目的就是想掙錢帶著失學在家的妹妹一起來上學。
他攜妹求學12載的故事,經全國多家媒體報道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不斷有人表示願意捐款,以幫助他撫養妹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後來,洪戰輝在某媒體上發表公開信,在這封信裏,洪戰輝在向關心他與妹妹的人表示感謝的同時,明確提出他可以養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任何社會捐款。“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苦難和痛苦的經曆並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資本。我現在已經具備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處於艱難中而又無力掙紮的人們!他們才是需要幫助的!”
麵對再大的苦難,洪戰輝自始至終不放棄追求,不屈服於現實,雖然飽受著肉體上的折磨,但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心靈的平靜,這正是一個自尊、自重、自強、自愛的人麵對苦難的人生態度。
苦難中能夠保持鎮靜,是常人很難達到的一種人生境界。直麵苦難,不怨天尤人,不牢騷滿腹,將苦難看作生命中的一種磨礪,無疑需要很大的勇氣。一旦我們超越了苦難,戰勝了苦難,我們所獲取的必定是麵對生活重新微笑的機會。
人的一生難免會遭受很多苦難。無論是與生俱來的殘缺,還是遭遇生活的不幸,但隻要我們敢於麵對生活的苦難,自強不息,就一定會贏得掌聲,贏得成功,贏得幸福,苦難也就成了我們人生發展的墊腳石,它可以墊起我們人生的高度。
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而飽受寒風摧殘的蒼鬆卻可以屹立在嚴冬裏。最寶貴的財富往往在苦難過後才能得到,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永遠生活在安逸環境裏的人,從未經曆過苦難,很難鑄就堅強的意誌,也很難在競爭的社會現實中脫穎而出。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麵犁碎了你的心,一麵掘開了生命的起點。”要想告別平庸,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就要有永不絕望的信念,人總在挫折中學習,在苦難中成長,讓我們記住這句話:雄鷹的展翅高飛,是離不開最初的跌跌撞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