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更多的人是成為情緒俘虜的。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之戰中,孟獲便是一個深為情緒役使的人,他之所以不能戰勝諸葛亮,非命也,實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諸葛亮大軍壓境,孟獲彈丸之王,不思智謀應對,反以帝王自居,小視外敵,結果一戰即敗,完全不是對手。孟獲一戰即敗,應該坐下慎思,再出敵招,但他卻自認一時晦氣;以為再戰必勝。再戰,當然又是一敗塗地。如此幾番,把個孟獲氣得渾身顫抖。又一次對陣,隻見諸葛亮遠遠地坐著,搖著羽毛扇,身邊並無軍士戰將,隻有些文臣謀士之類。孟獲不及深想,便縱馬飛身上前,欲直取諸葛亮首級。可想,諸葛亮已將孟獲氣成什麼樣子了,也可想孟獲已被一己情緒折騰成什麼樣子了。結果,諸葛亮的首級並非輕易可取,身前有個陷馬坑,孟獲眼看將至諸葛亮時,卻連人帶馬墜入陷阱之中,又被諸葛亮生擒。孟獲敗給諸葛亮,除去其他各種原因,孟獲生性爽直、缺乏腦筋、為情緒蒙蔽,也是重要的因素。
情緒誤人誤事,不勝枚舉。一般心性敏感的人,頭腦簡單的人,年輕的人,愛受情緒支配,頭腦容易發熱。問一問你自己,你愛頭腦發熱嗎?你愛情緒衝動嗎?檢查一下你自己曾經因此做過哪些錯事、犯傻的事,以警示自己的未來。
記住,情緒成就一切。如果你正在努力控製情緒的話,可準備一張圖表,寫下你每天體驗並且控製情緒的次數,這種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緒發作的頻繁性和它的力量。
一旦你發現刺激情緒的因素時,便可采取行動除掉這些因素,或把它們,找出來充分利用。
將你追求成功的欲望,轉變成一股強烈的執著意念,並且著手實現明確目標,這是使你學得情緒控製能力的兩個基本要件,這兩個基本要件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而其中一個要件獲得進展時,另一要件也會有所進展。
敢於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體驗,是主觀對客觀的一種感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讓自己進入灑脫豁達的境界,等於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
人的情緒對健康影響極大,愉快的情緒會給人帶來健康,悲觀的情緒會給人以負麵影響,誘發各種疾病,使原有病情加重。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生活中一點煩心事沒有是不可能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調整控製自己的情緒,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緒的主人。
善於處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一個人是否能控製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應不同辦事兒對象、辦事兒環境也很重要。
處險而不驚,遇變而不怒。如果你不能及時控製調整自己的情緒來適應辦事兒的需要,那麼在現在這種複雜的群體中就沒法辦事兒。
學會控製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行動,這在辦事兒中是很重要的。在門被砰然地關上,玻璃杯被砸碎,一陣咆哮聲以後;在被人無情地冒犯之後;當我們在辦事兒時犯了一些不該犯的錯誤之時,我們的情感如何呢?
你是否會動輒勃然大怒?你可能會認為發怒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可你是否知道這種情緒根本就無濟於事?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辯護說:“人嘛,總會發火、生氣的。”或者是“我要不把肚子裏的火發出來,非得憋出病來。”
盡管如此,憤怒這一習慣行為可能連你自己也不喜歡,更別說別人了。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樣,這是你思維活動的結果。它並不是無緣無故地產生的。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認為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時開始感到灰心,隨後,便是一些衝動的相伴動作,這總是很危險的,對辦事兒者來說,它並沒有什麼好結果可言。
痛苦的感受會侵蝕我們的自尊。
我們也許會在早上起床時覺得自己像個百萬富翁,但有時候,隻一秒鍾的時間,一個不讚成的、一個輕視的念頭,或想起過去失敗的一件事,就可以使我們一念之間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我們也許有洞察力,先見之明,後見之明。然而隻要有人碰觸到我們敏感的樞紐,或是悲劇發生,這些都會在一瞬間逃得無影無蹤。這時我們的每一根纖維就會充滿了感情,把所有理智的聲音淹沒掉。
我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很熟悉下麵這些症狀:麻木、失眠、疲倦、沮喪、歎息、太多的事要做,但沒有興趣做,以至做事沒有條理、悲傷、失去熱忱、寂寞和空虛。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雖然我們不能防止壞的感受來臨,但我們卻能阻止它們停留。
《你的誤區》的作者韋恩-戴埃說:“你應對自己的情感負責。你的情感是隨思想而產生的,那麼,你隻要願意,便可以改變對任何事物的看法。首先,你應該想想:精神不快、情緒低沉或悲觀痛苦到底有什麼好處?而後,你可以認真分析導致這些消極情感的各種思想。”
一位演講人站在一群嗜酒者麵前,決心向他們清楚地表明,酒是一種絕無僅有的邪惡之源。在講台上擺著兩個相同的盛有透明液體的容器。演講人聲明一個容器中盛有清水,而另一個容器則裝滿了純酒精。
他將一隻小蟲子放入第一個容器,在大家的注視下,小蟲子遊動著,一直遊到了容器邊上,然後徑直爬到了玻璃杯的上沿。這時他又拿起這隻小蟲子,將它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大家眼看著小蟲子慢慢死掉了。
從上麵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我們辦事的過程中,憤怒、沮喪就像酒一樣,它可以使我們即將要辦的事兒功虧一簣。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當一個人無意中觸痛了你的敏感之處,你就不假思索地亂喊亂叫,人家對你的印象還會好嗎?當人家同意你的一個問題時,你就高興得手舞足蹈,他們對你的印象也還會好嗎?——也許他們認為你太幼稚了。
麥克科-邁克說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星期六的上午,他去會見某公司主管。約見地點是他的辦公室。主人事先說明談話會被打斷20分鍾,因為他約了一個房地產經紀人。他們之間關於該公司遷入新辦公室的合同就差簽字了。
由於隻是個簽字的手續,主人允許麥克科-邁克在場。
這位房地產經紀人帶來了平麵圖和預算,很明顯已經說服了他的顧客,就在穩操勝券的時候,他做下一件蠢事。
這位房地產經紀人最近剛剛與某公司主管的主要競爭對手簽了租房合同。他大概是興奮,仍然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開始詳細描述那筆買賣是如何做成的,接著讚美那個“競爭對手”的優秀之處,稱讚其有眼力,很明智地租用了他的房產。麥克科-邁克猜想接下去他就要恭維這位公司主管也做出了同樣的決策。
公司主管站了起來,謝謝他做了這麼多介紹,然後說他暫時還不想搬家。
房地產商一下子傻眼了。當他走到門口時,主管在後麵說:“順便提一下,我們公司的工作最近有一些創意,形勢很好,不過這可不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走出來的。”
房地產經紀人在關鍵時刻忘了對方,隻顧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推銷成果,而忽略了買方也有其做出正確抉擇的權利。
可見,學會控製自己的感情行動,這在處世中是很重要的。當你在被人無情地侮辱之後,你是否會動輒勃然大怒?你可能會為自己開脫認為發怒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辯護:“我要不發火,非得憋出病來。”所以,你自己也不喜歡生氣這種行為,更何況別人呢?
應當牢記的處世之道:不論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不如意的事,都不要輕易發作,一旦你發作出來,無論對人對己,都不會有好結果。所以要控製你的情感!也許這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不那麼容易,但我們卻有必要這樣做,因為這是你處世成功的必要心理基礎。
寬容化解對方的怒氣
屠格涅夫說過:“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這說明了寬容是相互的,寬容別人的過失能夠給自己帶來海闊天高的恬淡心境,寬容能化解人際關係危機。寬容是人類生活中至高無上的美德,它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種情感能融化心頭的冰霜,營造溫暖和諧的生活氛圍。
任何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犯錯誤勢必會影響事情的順利進行,甚至導致很不好的結果產生。所以每個人都不希望看到錯誤的產生,可以說犯錯誤是引發人際矛盾的危險點。因為人都是處在一個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人際網中,一個人的錯誤也許會給很多人造成影響。
因此,如果因自己的錯誤給別人造成利益或其他方麵的損失,即便這些錯誤有時是無心的,別人肯定也會生氣,而這時犯錯當事人也正處在煩躁期,如此爭執起來,勢必會引發矛盾的產生,惡化人際交往關係。因此,假如自己犯了錯誤,並給別人帶去傷害,引起別人的憤怒時,一定要積極地承認自己的錯誤,用寬容的心去接受別人的批評,消除其心中怒氣,化解可能產生的矛盾衝突。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說的是說犯了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要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有的人明明是自己錯了,但還是死要麵子,頑固地維護自己虛偽的自尊心,拒不承認錯誤——這往往是矛盾產生的根源。那麼,怎樣才能在自己犯了錯誤之後最大限度地化解他人心中的怒氣,避免矛盾衝突的產生呢?答案就是,真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寬容地接受別人的批評,坦率地進行自我批評。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如果我們知道自己錯了,肯定是要受到責備的,為何不自己先主動地認錯,心胸寬闊地進行自我批評呢?接受自我批評不是比挨人家的批評責備會好受得多嗎?如果你犯了錯誤之後,毫不客氣而又誠懇地對自己作出指責和批評,這樣,別人十之八九都會對你勇於承認錯誤表示敬佩,從而寬恕你的錯誤,消解了心中的怒氣。
費丁南-華倫,一位商業藝術家,他使用這個方法獲得了一位暴躁易怒的藝術品主顧的好感。下麵是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記錄的一件事情:
有些藝術編輯總是要求他們所交下來的任務立即完成,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發生一些小錯誤。我認識某一位藝術組長,工作要求非常嚴格,他不管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過失,都會很嚴厲地進行批評。我每次離開他的辦公室時,總覺得倒胃口,因為他的批評實在過於嚴厲。一次,我交了一件匆忙完成的畫稿給他,他打電話給我,要我立即到他的辦公室去,說是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