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遠流長的帝王敬老活動(3 / 3)

1.3 此後曆代封建皇帝的敬老儀式,曾一再被搬演上政治舞台,這些禮儀與過去相比,在程序上和具體做法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禮儀更加煩瑣,對三老五更的資格限製更加嚴格罷了。如唐代規定,擔任三老五更的人,必須是曾任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之類皇帝的老師)、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類高官)而退休的高級官員。列席儀式的國老(周代參加上庠酒宴的老人稱國老,他們一般是有爵位、有德行的老年官吏),由五品以上的退休官員擔任;庶老(周代參加下庠酒宴的老人稱庶老,他們主要是庶民中年老有德望的人),由六品以下的退休官員擔任。由此可見,唐代以後,官吏日益成為封建王朝君主敬老的主要對象,而庶民老人的那點象征性地位,也被退休官吏所取代。皇帝舉行養老禮之前,有關部門要先把三老五更及參加儀式的國老、庶老的名單上奏皇帝,經皇帝批準後,尚食官要在禮儀舉行前三天準備好各種必須的美味佳肴,為三老五更、國老、庶老及參加典禮的文武百官和具體的辦事人員在太學門前安排好位次。典禮舉行的前一天,要為皇帝在禮堂的東邊麵向西擺好禦座、幾案;在禮堂西麵的窗戶下靠近東北的地方麵向南為三老擺好座位和幾案;為五更在禮堂西邊的台階上麵向東擺好座位和幾案。並為國老、庶老、文武官員、外邦使者及太學學生安排好位置。太樂令要將國家舉行重大朝儀時使用的樂器懸掛、擺放好,其他各部門也要像舉行元日朝會一樣把各種儀仗擺放妥當。舉行典禮這一天一大早,太學學生身穿青衣與文武百官都在太學門外按位次站立恭候皇帝與群老的到來。皇帝的鑾駕到達太學門前停下後,侍中跪請皇帝下車,皇帝下車後乘輿輦在儀仗簇擁下進入禮堂就座。隨從的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都站到太學門外的位次上。太樂令帶領樂工二人舞蹈著走到各自的位置後,導引官引領文武官員及外邦使者入堂就位。在皇帝鑾駕出宮之時,禮部就要劃定時間派使者去迎接三老五更。三老五更各在自己的府第頭戴進賢冠,身穿禮服,在儀仗導引護從下,乘坐安車到達太學門口。其他眾國老、庶老則按照有關部門通知的時間,屆時在太學門口與三老五更彙集。太常府少卿高聲唱讚引導三老五更麵朝東站在太學南門的西邊,奉禮郎高聲唱讚引導國老、庶老站在三老五更之後。

太常博士引導太常正卿麵向北站在太學禮堂的北門內。這時侍中向皇帝啟奏,外麵一切準備停當,皇帝走出禮堂大門,殿中監向皇帝進獻大珪(半圓玉璧)。皇帝手拿大珪降級在門內的東邊麵向西迎接三老,侍從大臣站在皇帝身後,太常卿與博士從門口退下,站在左邊。三老五更各執手杖,左右各有一人扶持。三老五更進入禮堂麵向北站在禮堂東邊。奉禮郎引導其他老人隨後進入禮堂,站在三老五更後麵。太常卿上前請皇帝對三老五更行兩拜禮,皇帝向三老五更行兩拜禮,三老五更放下手杖,對皇帝稽首辭謝,表示不敢當。皇帝打揖請三老五更向台階前走,三老在前,五更在後,各執手杖,在左右二人的扶持下向前走。到台階前後,皇帝作揖,請三老五更上台階,皇帝與三老五更都走上台階,各自站在自己的座位前。皇帝麵向西向三老行兩拜禮,三老麵向南答拜。皇帝然後再次麵向西肅穆地向五更行一拜禮,五更也肅穆地向皇帝行回拜禮。皇帝與三老五更都坐好後,三公要為三老五更擺好幾案,九卿要為他們整好衣服。然後,殿中監和尚食官捧著皇帝特賜的珍饈、黍稷等擺放到三老麵前的幾案上,皇帝走到三老麵前,手拿調味醬遞給三老,並到放酒樽的地方取酒爵,侍中高聲唱讚酌酒,皇帝手執酒爵盛滿酒送給三老。尚食官等依次再給五更在座位前的幾案上擺好禦賜珍饈、酒食,並為其他的國老、庶老也送上珍饈、酒食,這些人都自取自食。在此過程中,從皇帝降級迎三老五更開始,直到皇帝為三老獻食為止,太樂令都要帶領樂工演奏《太和》之樂。待皇帝入座之後,太樂令要多次帶領樂工演奏《韶和》之樂。待音樂停止後,三老就開始講解“五孝”、“六順”的典訓及格言,皇帝要虛心地表示接受,史官要把三老所講的善言、善行都一一記錄下來。待三老講完後,兩位跳舞的人要舞蹈,舞蹈結束後,三老五更及其他老人都要從宴席上走下,然後由太常卿等官員導引著走下台階,皇帝降級禮送,樂工再次奏起《太和》之樂,皇帝在台階前目送三老五更走出禮堂。三老五更走出禮堂後,樂工停止演奏,太常卿引導皇帝重新登上台階。三老五更走出太學大門後,侍中啟奏皇帝禮畢,皇帝回到禦座。三老五更乘坐安車在儀仗導引護從下回家。文武百官及太學學生按次序走出禮堂。皇帝在儀仗導引護從,隨侍大臣陪送下,坐鑾車回宮。第二天,三老要到朝廷的門闕上表致謝。明清時期,隨著皇權的強化,皇帝對三老五更下拜和跪進酒食的禮節都取消了。如在明世宗嘉靖年間舉行的敬老典禮中,皇帝隻是作出對三老五更下拜的姿態,而三老五更卻都放下手杖,對皇帝稽首辭謝,表示不敢當,皇帝對他們也僅僅隻作了一揖而告終結。舉行酒宴時,本應由皇帝給三老五更跪著進獻佳肴、美酒的禮儀,也被侍臣代皇帝而行了。由此可見,封建君主對老人舉辦的敬老禮儀,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皇權的強化,皇權神授思想的灌輸,而越來越徒有其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