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附錄李嘉誠演說詞精選(2 / 3)

在過去多年來,香港經濟經曆了三次結構轉型。第一次是由轉口港演變成以製造業為主導,第二次是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第三次是資訊科技及金融服務業的崛興。香港幾十年來都保持增長,主要基於我們代代人的努力及堅定不移的決心,西方經濟蓬勃及內地經濟持續增長亦為我們增添了動力。每次經曆危機或金融風暴,我們所得的最大裨益是信心的建造。我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壓力下,經濟架構及社會狀況出現實質改變,知識經濟令有些人的環境比其他大部分人優勝,而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投資及職位越來越不受保障,貧富懸殊、社會分化、工作及生活質素轉變等問題亦令他們感到不安,在這種大轉變中若要定出正確的航道,需要在政治、社會、經濟及環境等方麵有多層次、多角度的意念和方法。很多時候,也許要重新評估我們固有的觀念。不論是政府、立法部門或私營機構都要知道,無論我們決策的理念多麼崇高或具有理據,但如果罔顧決策的實際後果,都可能對別人帶來不堪設想及難以補救的影響。

今天,我們要迎接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挑戰。與其他地方相比,香港實在占有優勢,百多年來的工商貿易活動為我們帶來較高的儲備,若能適當地善用,定能為我們爭取多一點的時間及資源,創造更多選擇機會。發展中的中國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的投資商機,使我們可就出口、生產及商貿方麵重新部署競爭優勢。我們對國際情況、法律及資訊掌握較佳,較完善的金融製度令我們集資條件更成為全亞洲之冠,有助於我們與外國公司匹比。我們的傳統文化富有包容性,有為者可以得到回報和鼓勵。這一切都有助於推動我們社會邁向繁榮及維持穩定。但要時常保持及捍衛我們的各種優勢,我們對很多方麵要重視及有所考慮:

第一,全球均十分重視教育的質素,我們的年輕人需要擴闊國際視野和加強高層次的思維技巧,也需要接受跨學科教育的培訓,以應付不斷轉變的社會需求。大家都知道香港勞力密集的工業早已北移,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錯配現象。我們鄰近的日本,由於國民教育政策得宜,小學到高中畢業生質素都非常好,工人的水準很高,因此可能令貧富懸殊程度亦較世界很多國家為低。

第二,由於香港的生產成本高昂,國際競爭能力正受到嚴峻的挑戰。今天,我們的生產成本僅低於日本而高踞亞洲最前列。從數字顯示,近年雖然不斷有國際機構來港開設辦事處,但亦有部分遷離香港,很多機構亦部署將後勤工序移往內地或海外運作。我們必須研究對策,以保持國際競爭優勢。中國即將加入世貿,大中華地區的理想投資環境,無異是香港的一大寶藏。與其他地區相比,我們更了解內地的運作和擁有敏銳的世界市場觸覺,加上香港優厚的融資能力及財務經驗,與內地可相互配合,各行各業均有無限商機。例如由我領導的企業,一直以香港為基地,十年前開始大力投資海外和內地,邁出非常重要的一大步,目前在內地多個省市及全球28個國家均有投資,為集團帶來非常豐厚的收入來源和可觀成就。

第三,我覺得港人需加強危機意識。雖然這個說法或許令人感到不安,不過若要向前邁進,必需具有危機感的意識。不能因為長期生活在比較富裕的情況下而形成自我膨脹的心態,忽視其他地方的潛力和優勢隻會僵化自己。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其實已於十幾二十年前開始,但可能香港由於需應付回歸的問題,未有就經濟的轉型作出相應及有效對策。近年內地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等迅速發展,我們需要思變求變,懂得別些地區的潛力,化為自己的“東風”,才能與競爭對手並駕齊驅。

第四,香港需要解決人才缺乏的問題。要知道由內地及海外引入優質專業人才,不一定打擊本地員工的士氣,經濟一進入良性循環,必然會帶動及製造更多就業機會。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色列在俄羅斯移民大量湧入之前,原本隻擁有6萬名工程師,不足以應付高科技先進產業人才的殷切需求,隨著80萬俄羅斯移民的進入,帶來了20萬名工程師,問題得以解決,並帶動其經濟發展,值得香港借鑒。我們集團屬下企業,全球共有員工10萬名,超過一半是外籍雇員,集團在海外及本地的雇員數目均不斷大幅增加。我們奉行的宗旨是惟才是用,不同國籍的員工均合作無間,非常愉快,為企業創造無限的發展空間。

邁進21世紀,香港無可避免地踏入全球化經濟革命時代,我們一定要時刻反思,更新求變,以智慧客觀地認清香港的處境,以毅力堅決地衝破重重的障礙。盡管大家的意見常常不盡相同,但香港是我們生於斯、發展於斯的地方,我們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大家應共同努力,不斷有尊嚴地追求社會的進步及繁榮,同心共建這個我們整體700多萬人稱之為家的地方。謝謝大家。

創新求進挑戰科技新世紀

(2001年5月17日汕頭大學)尊敬的李鴻忠主席、尊敬的黃業斌副秘書長、尊敬的鄭德濤廳長、尊敬的李統書書記、尊敬的李春洪市長、各位領導、各位校董、徐小虎校長、各位副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很高興與大家一同出席這個聚會,我首先向各位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今天是汕頭大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我們在這裏歡迎廣東省李鴻忠副省長出任校董會主席。李副省長對教育給予了熱誠和積極支持,深信汕大得到他的寶貴指導,定能竿頭更進。同時亦歡迎經驗豐富的李統書市委書記出任校董,希望省、市政府在政策及資源上繼續支持汕大。此外,亦恭賀徐小虎教授出任校長、李玉光教授出任副校長,他們兩位加上汕大原有校董會所有成員、顧問、列位副校長及各學科負責人,將組成強大的領導層,相信大家一定會同心協力,為汕大發展做出貢獻。

汕大建校以來,一直得到同仁付出努力,在此我要感謝過去四年出任校董會主席的盧鍾鶴主席,盧主席以其對教育之深厚認識及熱誠投入,任內為汕大盡心盡力,建樹良多,他在肩負廣東省教育重任之餘,還分出時間、精力,常為汕大思考未來的方向,我們深衷敬佩。承盧主席答允出任汕大顧問及校友會主席,繼續為汕大的發展及校友的互利給予寶貴指導,凝聚畢業生的力量,為社會、為母校做出更大貢獻,我們表示萬分的歡迎和感謝。相信校友會將繼續壯大,不息地向前邁進。對於剛卸任的張湘偉校長,我藉此機會感謝他在過去四年為汕大所付出的努力。我亦感謝已改任汕大顧問的莊禮祥書記在校董任內對汕大的支持。

汕大創校20年,曆任的校長都是在到任後我才開始認識或共事,但今天徐小虎校長及李玉光副校長在汕大已經服務四年多,期間一直與我們共同工作,他們的為人處世、學識、魄力和大公無私的工作精神,都是我們熟識和了解的,他們多年來為汕大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發展努力,並力爭佳績。徐校長及各位副校長在今天的校董會議中,已提出未來五年務實的發展規劃藍圖,掌握汕大的定位和具體目標,本著惟才是用的宗旨,團結上下,為汕大開辟了配合國家、省、市發展的革新方向。希望日後大家與我一樣鼎力支持徐小虎校長和所有校領導發展汕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