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要求我們交朋友不能太單一,不能完全局限於和自己具有共同愛好和興趣的人之間。正是因為你在某一方麵有特長、有愛好、有優勢,才要有意地結識與你的特長、愛好、優勢有差別的人。
廣泛的交往是機遇的源泉。交往越廣泛,遇到機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許多機遇就是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出現的,有時甚至是在漫不經心的時候,朋友的一句話、一個舉動等等都可能化作難得的機遇。在很多情況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薦、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麵的幫助,人們才獲得了難得的機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交往廣泛,機遇就多。但不可急功近利,有許多機遇是在交往中出現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們很可能沒有看到這種機遇,在這個時候,不要因為沒有看到交往的價值,就冷淡這種交往。誰知道你與誰的交往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機遇呢?
實際上,你的“關係網”遠比你意識到的要廣大得多。你實際擁有的網絡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聯係的人之外,更多的聯係包括你與之共同工作和曾經一同工作過的人們,你的同學和校友,你整個大家庭的成員,你在參加研討會或其他會議時遇到的人……這些人都會是你的網絡成員。你的網絡成員還包括那些你在網絡中認識的人,以及與他們有聯係的人。
每一個人都願意跟他喜歡的人做生意,而且願意幫助他喜歡的人。
這種關係不是變魔術般建立起來的,它需要多年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發展起來。要與同事和生意夥伴一起打高爾夫球,參加社區的籌資活動,加入鄉村俱樂部和一些商業組織……所有這些投入都是為建立自己的網絡在做準備。
確定一下你想在哪個領域多學些知識和經驗。也許你計劃開始做谘詢業務,或者是成為藝術家,或在國際互聯網上銷售一種新產品。誰能夠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呢?盡量列出潛在的可以利用的資源。如果他是你公司的某個人,那就接近那個人。不斷地與你小圈子裏的人進行交流,問問他們是否認識一些這個領域的人。通常你得到的名字往往又引出其他的提名,這樣延伸下去直到你找到你想要見的人。找一些最近寫過那個領域的文章的人,給他們每個人寫封信告訴他們,你的問題是什麼,或是發封電子郵件,這種方法現在可以便捷地與某個大學的教授、或者某個公司總裁等各種各樣的人建立起直接的聯係。請求他們向你推薦可能幫助你的人,或給你提供其他的資料。即使是比爾·蓋茨,你也能通過電子郵件找到他。充分利用現代的通訊技術,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就開始行動!
建議三十四:進行感情投資
若想在自己與他人之間建立起正常的人際關係模式,並將這種關係不斷向深入發展,就必須進行感情投資,以便增進彼此的親密度,從而進一步發揮正常人際關係的巨大效能與功用。
正常人際交往是以情感投資為基礎的交往,如果缺乏或沒有感情投資的行為,那麼,正常的人際交往就不會存在。不僅如此,正常人際交往的“正常”程度如何、能否不斷深化,同樣取決於感情投資。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彼此發生交往行為的人中間,如果加入了感情的成分,那麼,二者就能建立一種較親密的關係。加入的感情成分越多、越強烈,則其親密的程度就越深厚。反之亦然。
這就是說,感情投資決定了人際交往的親密度。而人際交往的親密度又決定著人際關係的好壞——越親密的人,其關係就越融洽、越和諧,反之則會不合、疏遠,甚至彼此對立和仇視。
對正常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發展具有影響力的因素,除了親密度外,還有信任度。
所謂信任度,簡而言之,就是彼此信任的程度。越是相互信任的人,其關係就越好,關係的維護就會越長久。反之,關係則會變壞、變短暫。
信任度高的人之間,關係是不容易破裂的,即使偶爾產生誤會,哪怕是較大的誤會,也不會對相互關係產生影響。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親身體會。
可是,任何一個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去信任另外一個人,更不會對其深信不疑。不同的人畢竟是不同的個體,彼此之間有懷疑和戒心是在所難免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人去相信另外的、與自己不同的個體呢?
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在於感情投資。隻有在感情聯係、感情交流的基礎上,人們才會產生信任。而且,感情聯係越多,感情交流的頻率和深度越增加,信任度便越高。
我們一定都有這樣的感覺:對於初次見麵的人都有不信任感,但對於自己熟悉的人尤其是“知心”人,則會很信任。
同樣地,對於那些我們熟悉但卻沒有多少來往尤其是沒有多少感情交流的人,會缺少信任感。
這就是說,我們的信任感完全來自於那些彼此熟悉且有過感情交流的人,我們的信任隻會給予他們。
可見隻有進行感情投資,才能夠決定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而這種信任程度,則與親密度一樣,關係到人們之間能否建立和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
所以,要想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正常的人際交往關係,並將這種關係發展下去,也必須通過進行感情投資來增加信任度。
國外有一句俗語:“你若想獲得一年的收成,就去種地吧;你若想獲得十年的成就,就去培育感情和朋友吧!”
這句話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不僅在於兩種投資方式所帶來的產出在數量上有著巨大的差別,而且還在於它們所帶來的產出在質的方麵也有差別。
種地固然能夠得到回報,但是,這種回報卻是不太可靠的,因為它常常會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
相比之下,進行感情投資所獲得的回報則要可靠得多。一份真正深厚、牢固的感情,即使經過風吹雨打、桑海蒼田的巨大變遷,也永不會褪色,反而會變得愈加深厚。
當然,也許有人會舉出相反的事例,來說明“感情投資”也是靠不住的,並哀歎朋友不可信,會背叛自己。
但是,李嘉誠指出一點,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並不在於感情投資本身存在問題而是在於你自己。或許你缺乏投資能力,不太懂得進行感情投資的方法和技巧,以致誤入歧途,導致投資失敗。
以企業生產和商業活動為例,這些可算得上是最沒有“人情味”、最重視利益關係的領域了,然而在這些領域中,一樣離不開感情投資,而且若想得到最可靠的回報,也必須依靠感情投資。
建議三十五: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
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無,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善待每一個關係夥伴,而且要從小處細處著眼,時時落在實處。
生意場上的“感情投資”,說簡單點,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層相知和溝通,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順利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生意不成人情在”。
這種情況往往有多種表現。一種是自然形成的。你在生意場上遇到了相互比較投緣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緣”的人。有緣自然有情,關係好的時候,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話下。問題在於如何保護和持續這種關係,繼續愛護它、增進它,使其天長地久。
其實,就是有“緣”,彼此能夠一拍即合,要保持長期的相互信任、互相關照的關係也不那麼容易,仍然需要不斷進行“感情投資”。
在商場上,各自都為各自的利益奔忙,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結果“緣”就會由合作轉為對立,人情變成了敵意,相互最仇視的對手,往往原先是最親密的夥伴。反目為仇的原因,恐怕誰也說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責和怨恨。
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往往是忽略了“感情投資”的結果。
很多同學都有這種毛病,一旦和自己的朋友關係好了,就不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保護它,往往會忽略雙方關係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例如該說的話不說,該解釋的情況不解釋,總認為“反正我們關係好,解釋不解釋無所謂”,結果日積月累,形成難以化解的矛盾。
而更不好的是人們關係親密之後,總是對另一方要求越來越高,總以為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稍有不周或照顧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最後損害雙方的關係。
“感情投資”也可以看作是在感情的賬戶上儲蓄。當你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信任,你即便犯有什麼過錯,也容易得到別人的諒解;你即便沒把話說清楚,有點小脾氣,對方也能理解。
所以,我們強調給予別人支持和幫助,應該自信主動。坦誠大方地提出,盡管有許多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采用,然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樂於助人、關心他人,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
反之,不肯增加儲蓄而隻想大筆支取的人是無人理會的,這樣的銀行賬戶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無儲蓄,到需要用錢時,也就必然無錢可用,隻有欠債了。但欠債總是要還的,到頭來還是要儲蓄。這就是社會與人生的大海上平等互利、收支平衡的燈塔。
互助互利不僅指物質利益,而且還有精神利益。作為被求助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給他什麼幫助和好處不可,而且人際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於做買賣那樣必須是等價交換,立刻兌現。但作為求助者最好能讓對方了解,助人也會助己。
自己樂於助人,多主動幫助別人,會不斷增加感情賬戶上的儲蓄。如上所述,求人與被人求,是一筆人情賬。盡管是人情賬,無法精確地計算,但是也應當心中有數。
在求對方辦事時,對方並不情願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幫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辦事之前,你得先為他辦成。如果你了解對方這種心理,主動滿足他的欲望,他就會很痛快地幫助你。
有時對方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此時你要讓對方精神上得到滿足,表現出對對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斷地誇獎對方的能力。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有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這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銷了。
建議三十六:用關愛使自己變成吸引朋友的磁石
一個人如果隻顧自己,隻為自己打算,那麼就沒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沒有一個人喜歡與他結交往來。要用關愛使自己變成吸引朋友的磁石,才能處處得到他人的扶助。
有不少大學生,胸中有著這樣的熱望:“我真希望能吸引一些朋友,我真希望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為人所樂於親近的人。”隻是因為他們自己生性孤僻,缺少吸引朋友的磁力,故沒有多少人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友往來,使這些人失掉了生活上的很多樂趣,這樣,他們的熱望也最終無從實現。
對任何人,如果能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關愛與和善,他自身的吸引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大增。
有些商人雖然沒有雄厚的資本,卻能吸引很多顧客,他們的事業與那些資本雄厚但缺少吸引力的人相比,進展必定更為顯著。
在為人處世時,如果你能處處表現出與人為善的精神,樂於助人,那麼就能使自己猶如磁石一般,吸引眾多的朋友。而一個隻肯為自己打算的人,到處會受人鄙棄。
慷慨與寬宏大度,也是獲得朋友的要素。一個寬宏大度的慷慨者,常能贏得人心。
在談話和做事過程中,要發揚他人的長處,而不去暴露他人的短處。那種習慣於輕視他人、喜歡尋找他人缺點的人,是不可信賴的人,也不值得結交。
輕視與嫉妒他人往往是一個人心胸狹窄、表現,也是一個人思想淺薄與狹隘的表現,這種人非但不能認識他人的長處,更不能發現自己的短處。而有著健全的思想、對人寬宏大度的人,非但能夠認識他人的長處,更能發現自己的短處。
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對他的事情很關心、很感興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須真誠地對別人關心、對別人感興趣。
好多人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為他們的心靈與外界是隔絕的,他們專注於自己。與外界隔絕,久而久之,便足以使自己陷於孤獨的境地。
李嘉誠認識一個人,幾乎人人都不歡迎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即使他參加一個公眾集會,人人見了也他都退避三舍。所以,當別人互相寒喧談笑、其樂融融之時,他一個人獨處在屋中的一個角落。
這個人之所以不受歡迎,在他自己看來乃是一個謎,他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個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畢後,也喜歡混在同伴中尋快樂。但他往往隻顧及到自己的樂趣,而常常給人以難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遠之。
如果一個人真正對他人感興趣,便有吸引他人的力量。而且對他人吸引力的大小,與他對他人所感興趣的程度成正比。怎樣才能對他人感興趣呢?主要是要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夠推己及人,給他人以深切的同情。
其實,人生最大的目標,並不應該在於謀生掙錢,更要把我們內在的力量、我們的美德發揚出來。這樣,我們就自然會具有吸引他人的力量。
年輕人剛剛跨入社會的時候,往往容易羨慕那些家資萬貫、無須為生計發愁的富家子弟。其實,那些富家子弟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隻要你在自己身上培養磁石般的吸引力,便必定能夠立身於社會,這種卓越品性所具有的力量,遠遠超過金錢的力量!
建議三十七:說場麵話是一種應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
說場麵話是一種應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主意場上的人都懂得去說,也習慣於說。這並不是罪惡,也不是欺騙,而一種必要的應酬。
什麼是“場麵話”?簡言之,就是讓主人高興的話。既然說是“場麵話”,可想而知就是在某個“場麵”才講的話,這種話不一定代表你內心的真實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實,但講出來之後,就算主人明知你“言不由衷”,也會感到高興。
從大的方麵來說,場麵話有兩種,一是當麵稱讚他人的話,如稱讚他人的孩子聰明可愛,稱讚他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稱讚他人教子有方等等。這種場麵話所說的有的是實情,有的則與事實存在相當的差距,有時正好相反,而且這種話說起來隻要不太離譜,聽的人十有八九都感到高興,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興。
二是當麵答應他人的話,如“我會全力幫忙的”、“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麼問題盡管來找我”等。說這種話有時是不說不行,因為對方運用人情壓力,當麵拒絕,場麵會很難堪,而且當場會得罪人;對方纏著不肯走,那更是麻煩,所以用場麵話先打發一下,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忙或不願意幫忙再找理由,總之,有緩兵之計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場麵話我們不說還不行,因為不說,會對你的人際關係造成影響。
那麼,如何說好場麵話呢?
去人家做客,要謝謝主人的邀請,並盛讚菜肴的精美、豐盛、可口,並看實際情況,稱讚主人的室內布置典雅,有品味,誇獎小孩子乖巧聰明……
赴宴時,要稱讚主人選擇的餐廳和菜色,當然感謝主人的邀請這一點決不能免。
參加酒會,要稱讚酒會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參加會議,如有機會發言,要稱讚會議準備得周詳……
參加婚禮,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記得稱讚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說“場麵話”的“場麵”當然不隻以上幾種,不過一般大概離不了這些場麵。至於“場麵話”的說法,也沒有一定的標準,要看當時的情況而定。不過切忌講太多,點到為止最好,太多了就真的虛偽而且令人肉麻。而且說場麵話時,最好靠事實來發揮,不要無中生有,否則會弄巧成拙。
總而言之,“場麵話”就是感謝加稱讚,如果你能學會講“場麵話”,對你的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幫助,你也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其實,說“場麵話”的重要性很容易理解,你隻要換個角色,把自己想像成主人就會深有體會。
建議三十八:超越固執
一個人隻有超越固執,才能獲得成熟,一次超越便是一次新生,一次超越便是一次創造。人生,就在無數次超越中臻於充實和完美的。
有一些人,他們倔強固執,認準一條道走到黑,即使到了黃河也不死心。他們大多性格孤僻,對別人的意見不屑一顧。他們常常在心裏告誡自己:“如果我屈服了,我就永遠在別人麵前抬不起頭了。”他們把接受別人的勸告看成是服輸,覺得這樣就暴露了自己的無能,為了避免這一點,他們越發固執己見,不惜將自己的主意堅持到底。他們都普遍存在“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的缺陷,一旦一種想法或決定在他們的腦子裏形成,就等於紮下了堅實有力的根基,不管外力作用如何巨大,都無法改變他們頭腦中原有的看法。
實際上人生如棋。有時,不妨先理智地後退一步,結果卻能化險為夷,出奇製勝。
固執,等於自我封閉在狹小的空間裏,形同井底之蛙,即使出了井口也不能在外界環境中怡然自得地生存,隻好再逃回井底。固執之人通常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頭腦容易發熱,心中充滿不切實際的夢想,非常自負,盲目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這種類型的人一般都有優秀之處,在某一方麵或某些方麵比較精通,或者因為特殊的原因,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權力,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這是他們固執的資本,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會有犯錯的時候,他們對自己的眼光和能力深信不疑。
剛愎之人,多是無禮之人;無禮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終失敗的人。大凡具有大將風度的人,多具有謙遜的品德,而剛愎之人,骨子裏總是透著一股小家子氣。糟糕的是既剛愎而又無能之人,剛愎使他什麼都敢幹,無能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團糟。固執是剛愎者的一個表現,他想獲得想要的東西,別人越反對,他就越是非要不可。這種固執讓人討厭,長此以往,就會發現別人都離他遠去。因此,從近處來說,固執會限製一個人的發展;從遠處來說,固執會斷送一個人的前程。
本來執著於某個信念的人,應該是一個堅定的人,一個值得尊重的人。在一般情況下,“執著”是褒義詞,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是如果執著走了極端,那就是固執了。所謂執著走到極端,也就是說一個人對某件事、某個人、某種理念過於專注,以至於誤入歧途也在所不悔。
固執之人,即使目標錯了,仍要奮力向前,而且自以為意誌堅定、態度堅決,因此,導致的惡劣後果比沒有目標或猶豫不前更可怕。這種盲目心理會讓人付出慘重的代價。為了事業的成功,或者人生的成功,無所顧慮,勇往直前,這本來是件好事,然而一旦走錯了路,又不聽別人的勸告,不肯悔改,結果就會與自己的奮鬥目標南轅北轍。
有時候,麵對失敗,麵對不如意,我們不必抱殘守缺,我們應該學會放棄,放棄眼前的殘局,去尋找另一條路,我們有希望把人生的風景翻到更美好的一頁。舍棄,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既然固執的危害如此巨大,我們就應該徹底擯棄它,要經常告誡自己:一時的看法,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時候。不要完全地、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第一感覺,畢竟是不全麵的,要學會變得靈活一點。隻有這樣,在時間、地點、人物發生變化的時候,才不會死抱著原有的想法不變。在生活中,如果都能摒除盲目剛愎心理,善於傾聽、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就能避免失敗和挫折,實現我們的目標,獲得事業的成功。
一個人隻有正確認識自己,才不會固執,因為越是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人,越容易自以為是。結果,適得其反。要增加自己的耐性,以開闊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多與不同性格、愛好的人接觸,學習接受他人的長處,不要一味地堅持自己固有的觀念。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取長補短,方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不要總是要求別人按照你的意見去做,對於善意的批評,要有接受的勇氣,利用別人的批評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對於有益的建議,更要虛心接受。
控製和摒除了固執的人,是一個會接受別人的意見的人,一個充滿活力的人,一個有著生命激情的人,一個有廣闊事業前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