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創業沒有捷徑可走(1 / 3)

創業是年輕人普遍的追求。但由於缺乏經驗,往往想像多於現實,樂觀趨於盲目。在學習創業成功者的時候,有些年輕人隻看到了他們取勝後的碩果和成功後的輝煌,卻很少有人注意他們在成功之前是怎樣用心規劃、如何艱辛前進的。其實,創業沒有捷徑可走,因為,世上根本沒有好賺的錢。

建議三十九:到大世界走走

到大世界走走,你會發現世界比你的家大,世界比你的學校大,世界比你居住的城市大。這時候,你會發現你真正長大了,眼界開闊了,心胸更大了。

大多數人隻習慣在自己家裏生活,最多在自家附近轉悠。農耕文明時代,很多人終生都未出過遠門,老死在一座山腳下,或一條水溝邊。家,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好地方,而且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生活,人熟是一寶。但人生的驛站不能太少,太惟一。譬如牛羊吃草,一個地方的草吃光了,就必須再換一個地方安營紮寨。再說,不邊吃邊走,怎麼知道另外的地方草更多呢?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交通狀況和通訊狀況,世界變小了,人們對世界的了解增多了,出門交朋友、出門看世界的機會也增多了。但仍有很多人對家的依賴太強,對自己熟悉的生存環境依賴太強,他們仍然是現代社會中的井底之蛙,封殺了自己發展的機會。

應該說,世界比你的家大,世界比你的學校大,世界比你居住的城市大。有很多大城市、大地方及名山古刹在你家之外,你應該到家之外的世界看一看,看看世界上還有些什麼人,他們在做些什麼事,他們和你有哪些不同。古人也教導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他們在強調閱曆的重要,沒有豐富切實的人生感受,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也不可能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看破事物的玄妙。中國古代大史學家司馬遷,年輕時就遊曆甚廣,這為他後來的《史記》創作既提供了很多第一手的資料,又為他真切地感知人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大詩人李白,更是終生漂流,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黔首,都是他熟悉的對象,所以他的詩思才能想像宏大,洞穿幽微,感人至深。所以,年輕人應該走出家門,到更大的世界去闖蕩。

走出家門之後,你一下子就會發現,世界確實很大、很精彩、很好、很富有,可是它們都是別人的。在家中,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掌上的明珠,在這個世界裏,你是什麼,誰也不會把你當回事。當你對世界初次接觸的那種新奇感消失後,你會發現很多讓你很沮喪的事情。離開了你熟悉的環境,你一下變得很孤單、陌生、無助,找一個吃飯、睡覺的地方也很不容易,既費錢,又不舒服,完全不符合你的習慣。甚至連買一張車票這種很瑣碎的事情,你也無能為力,需要大費周折。至於那些偶發事件,更是讓你惱火。車匪路霸,小偷無賴,你對他們既憤怒又無奈。古人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此時你最有體會。父母對你平日的操心,現在你才意識到。但是這個世界也並非全壞,雖然它充滿了凶險,但也充滿了機遇。男人們似乎都很有身份,女人們似乎都很漂亮,麵對這個世界,你大長了見識。如果說一兩周歲時,你是在媽媽的懷中斷的奶,那麼,此時,你才在世界的“教育中”完成了“青春斷奶”。

到大世界轉了一圈又回到家中,你會發現你真正長大了,眼界開闊了,心胸更大了,對他人或事物的理解更透徹了。隻是你的心思多了,肩上的擔子開始重了。回想起在外麵的見聞,那些磨難,那些沮喪,那些繁瑣的事情,以及那些不以你的意誌為轉移的事物,它們讓你明白了世事的繁複和人生的艱辛。自己獨立麵對世界,你才有了獨立做人的體會。那些“風雨”和“世麵”,磨礪了你人生的經驗,你生命中最寶貴的獨立品性出現了,這也就為你將來創業打下了基礎。

知道了大世界的存在,有了大世界的感覺,在大世界中生存,這才是你人生的真正開始。你沒有能力時,你隻是世界的一個旁觀者,你得到的隻是冷遇、挫折和被犧牲。當你有了足夠的能力後,你將是世界的支配者,世界將獻給你鮮花、微笑和更大的自由。這時,對你已不僅僅隻是一個看世界的問題,而是如何分享世界的資源、文明和機會。你現在走出家門,僅僅隻是開始,而不是結束。

建議四十:與其去找工作,不如自己創業

找一個穩定的工作,按時上下班、領薪水確實不冒什麼風險。但也確實很難有大的發展,體會不到那種人在巔峰的快感。與其去找工作,不如自己創業。

有許多年輕人以為,他們應當避免冒大風險。許多人從不考慮當一個為自己打工的業主,因為那“太冒險了”。接受大公司的職位是他們理想的選擇,似乎其中不存在某天被解雇的風險,為什麼還要花大量時間去研究投資機會呢?“公司”會始終如一地關心其職員的。許多人一心隻想著“幹活——拿工資——花錢”,要“公司”關心他們的生活。那就是理想的低風險的工作。

不論是昨天還是今天,都能聽到關於款爺富翁的議論,也能聽到和看見許多人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辭掉穩定的工作離開家鄉;但總有那麼些人隻是在議論,或懼怕外麵的世界,或留戀安樂的現實,於是整個的人生就停留在那衣食無愁富貴無望的平常水準之上。於是乎麻將、電視與閑聊充滿了他們的生活空間,隻待到昔日同學腰纏萬貫、衣綿還鄉之時才發現自己學識未長,智識未加,空留惆悵。

這樣說,並不是反對人按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不同的生活,但不論你怎樣休閑娛樂,始終應在自身的目標上不斷求取自身的進步。否則,隻是豔羨外麵的精彩、別人的富有而又駐足不前,不思進取,那麼就是白白耗費青春。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敢於獨立門戶,就算你是一無所有的人,也應該時刻有自己獨立開拓事業的想法,隻有這樣你才有獨立創業的可能,如若不然那你永遠不會有完全屬於自己的事業,隻能永遠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為了你的獨立夢想早日成為現實,就應該從現在做起,沒有什麼比依賴他人更能破壞獨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將永遠堅強不起來,也不會有獨創力。

誰能想到,資產達310億美元,且聞名於世的惠普公司當年是以538美元在一間車庫起家的。

1938年,兩位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惠爾特和普克德,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看到求助他人謀生的艱辛,看到許多人因找不到工作而走投無路的窘態,忽然悟出了一個龐大氣魄的人生哲理:與其去找工作,不如自己開創一番事業,為別人創造工作的機會。

於是,他倆擺脫了受雇於人的思路,決定合夥開創自己的事業。兩人湊了538美元,在加州租了一間車庫,辦起了公司,公司以兩人姓的頭一個字母組合為名。

他們深知,創業,固然比受雇於人的名聲響、氣魄大,但付出的辛勞、代價,更大、更多,它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而他倆偏偏要承受這些。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他們挖空心思,苦心研製,試驗,推銷……惠普公司終於變成了美國電子元件和檢測儀器的大供應商。這對黃金搭檔也有了分工,惠爾特專心於新技術的研究發明,普克德長期擔當起了企業管理的重任。

“與其去找工作,不如自己創業”,正是這種宏大的人生座右銘,賦予了李嘉誠非凡的智慧,非凡的毅力,非凡的苦幹精神,從而才形成了他傲視一切困難、不懼任何風險的品格,使他在商海中駛向勝利的彼岸!

老板每個人都能做,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個好老板。要想成為一個好老板,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行動上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百戰不殆,攀登致富高峰。

創業成功的果實是甜美誘人的,但創業成功的過程必須付出許多代價。創業隻是奮鬥的開始,因為隻有在事業建立基礎之後才能有所收獲。

建議四十一:仔細勾畫創業宏圖

創業絕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三思而後行。仔細勾畫創業宏圖,在與創業有關的諸多關鍵環節上千萬不可粗心大意。

不自己創業便想賺大錢,不過是想借助別人努力的空想。所以,要想賺大錢,就必須創立一個自己擁有足夠主動權的事業。這項事業當然是以賺大錢為目的,以經濟利益為中心。但創業可絕不是簡單的事,不然,芸芸眾生和莘莘才子豈不都成“大款”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創業是很艱難的,稍有不慎便會經受挫折和遭遇失敗,非但賺不到錢,有時還會連最可憐的一點老本也會栽進去。前人眾多失敗的例子早已讓人心有餘悸了。所以創業之前必須三思而後行,千萬不要粗心大意。因為,在創業之始和創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就是這些因素使你沉船或半途而廢。

首先一點,在投資前要認真估算收益情況。

在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所謂“科學的生意經”究竟是什麼?像傳統經營那樣,僅憑感覺來獲得成功,是根本靠不住的。

當你籌借到一筆資金,準備做生意時,你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做什麼生意好?

——你所需要經營的這種貨物或服務,會引起什麼人發生興趣?

——這個地方的消費能力如何?有多少人會購買它?

——它的銷售成本是多少?需要達到多大的營業額才能做到收支平衡?

——這個區域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從事此項經營的公司或商號?平均每個競爭者所占有的人口是多少?

——這些競爭者經營狀況如何?

以上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最終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你打算投資的這項生意的收益是否值得你去冒險?

總之,你決不可僅靠個人的感覺或直覺開創事業,市場分析乃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二是要設定合理的目標。

創業在今天成為一種潮流,許多不願受人束縛或厭倦打工生活的人,都希望向自己的能力挑戰,興起創業的念頭。事實上,自己經營小本生意有很多的好處。不管你是什麼學曆和背景,隻要你自己有足夠的本領,為何不替自己賺錢,而為他人賣命呢?

然而,要想事業成功,必須先有好的開始,即樹立正確合適的目標。有些人眼光短淺,不懂得適時擴大或改變投資,又不敢嚐試任何改革,最後自是免不了失敗的厄運,這都是事先未能樹立一個合理的目標所造成的。

事實上,創業是最需要周詳的計劃的,有些法則更是不可不知。雖然這些法則看起來像老生常談,偏偏許多人卻把它們忽略了。有些人事先沒有考慮到本人的經濟情況,隻是盲目地擴張,根本就不管財政是否支持得住,結果構想還是構想,永遠無法實現。這種“構想”其實是夢想。

這種錯誤並不是他們想得太高,而是他們不顧現實,不考慮自己的能力。有些人定了六七項目標,其實每一項目標到頭來都是死路一條,但他們還是盲目地蠻幹。要改正這些缺點,便須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重新地立新的符合實際的目標。

也有些人畏首畏尾,不懂得把握時機擴大投資,或轉變經營方向。這種人眼光短淺,未考慮以後的發展,缺乏長期戰略。其中大部分人十分保守,剛開始時規模太小,以後又不想發奮圖強,最終隻有走向失敗。

因此,創業要先定下一個“大小適中”的目標,所謂“小”就是你的經濟能力能夠負擔,所謂“大”就是要使你有個良好的開始,在這個範圍內,可找到一個較為準確的起點。

一些人選擇事業時沒有眼光,隻顧眼前錢好賺,便把資本投下去,不久賠了,便說:“沒關係,再找個新行業,反正我本來就是從門外漢幹起的”。那麼再換一個行業也還是一個“門外漢”。

“門外漢”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是行家的若幹倍。但許多“門外漢”,初生牛犢不畏虎,說幹就幹,說關門就關門,缺乏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一種“敬謹”之心。因此,東試西試,到頭來對什麼行業都是“門外漢”。

“門外漢”開始做生意選擇一種行業時要十分慎重,一旦選上了就要當成終身事業,不能輕易轉行。因此,在你投下資本做生意前,一定要仔細地觀察一種行業,它不僅要最有前途,而且還應該最適合你的誌趣。

如果貿然開業,三兩天後又貿然關門,豈不是給人笑柄嗎?失敗不但會打擊自己的信心,而且會減少別人對你的信任,失敗越多,你成功的機會就會越少。

三是投資前要辨明市場真相。

我們從銀行的大堂中,可以看見許多鼓勵客戶投資的小冊子,條件似乎非常吸引人。有時從朋友口中,得知某某炒股票賺了錢,又蠢蠢欲動想參與。這種隻看表麵,而不深入研究便決定投資的舉動,正是犯了投資的大忌。

輕信人言或單看別人成功的例子而做出投資,是非常不明智的。在決定投資前,聽取多方麵意見,可作為參考。決定投資什麼項目,須研究從投資市場上取得的資料,考慮個人的興趣和優勢,再著手進行。

別人的成功不等於自己也可得到同樣的成績。一般人的心態是看見別人投資某項目賺錢,再經周圍的人遊說,就衝動地做同樣的投資。他們卻忽略了成功的因素,可能涉及個人的人際關係,而不是單靠資金。

宣傳冊子是靠不住的,像報刊上登載的廣告一樣,通常誇大其辭甚至捏造一些吸引人的故事;沒有經驗而且性情衝動、手上擁有少量資金的人,往往容易上當。

投資者隻可將宣傳冊子看作啟發投資意念的某種信息,不能輕信而草率行事。

此外,親友的遊說慫恿也隻能作為參考,因為他們很可能會將花言巧語的宣傳冊子上的資料再複述一次。無論投資是賺是賠,必有其促成原因,其成敗不一定是金錢問題,局外人必須再三研究,方不易重蹈覆轍。

建議四十二:為創業做好社會關係的儲備

如果為創業做好社會關係的儲備,那麼在創業時就會事半功倍,使我們早日獲取成功。

生意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公關戰場。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你如果沒有足夠的人際關係網,可以說就寸步難行。因為在人際關係這張網上網織著很多關係,如人緣關係、業務關係,甚至還網織著辦事的渠道、信息的來源等等。它是一種微妙的東西,它的存在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孔不入。這種東西已滲透到社會關係的每個角落,甚至已滲透到人的心靈深處。因此,它不但影響著個人的行為,而且也影響和決定著社會存在,自然也影響和決定著你生意的成敗,決定著你創業的成敗。

假如你畢業後要在生意場上創業,你就必須做好社會關係的儲備。其實,在生意場上創業是這樣,其他的創業也是如此,比如你要在政界創業,在演藝界創業,比如你想當一名律師或醫生,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都是必不可少的創業準備,而且準備的越多越好,你的創業步伐就會更快一些,這已是一個明顯的社會事實,誰都可以從現今的社會上看到這一點。

儲備社會關係的方法各種各樣,並且因人而異,但基本的方法與原則卻是人人適用的。

一是多團結人,不可輕易樹敵。這就是說,在與人的交往中你可能會碰到各種類型的人。在這各種類型的人中肯定有你喜歡的人,也有你不喜歡的人。對於你喜歡的人,交往親近起來非常容易,團結這些人並不難。問題的關鍵是你要能和你不喜歡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那麼,如何和你不喜歡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呢?你可以這樣來做,盡量挖掘你不喜歡的人的優點,盡量用包容的心態對待他的缺點,如果你能做到這些,你也許就能與你不喜歡的人結為朋友。你要學會喜怒不形於色,做到不當麵指責或指出他人的毛病,不和他人爭吵,不發生正麵衝突。

二是多結交成功的人,遠離失敗者。有句古訓說得非常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古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之所以要多結交成功人士,就是這些成功的人比我們優秀,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有益的東西,他們的優秀品質時時刻刻都能使我們的缺點暴露出來,他們可以成為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他們成功的事例能不斷地激勵我們在創業中前行,如果我們和這些成功者關係非常好的話,這些人還會伸出友誼之手在關鍵的時候教我們一招或者拉我們一把。因此,和優秀的人、和成功者交往應是儲備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則。

三是多與社會名流建立關係。社會名流都是社會上有影響的人,這些人個個神通廣大,社會關係複雜,辦起事來容易,若能與這些人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那麼就無異於為我們的創業插上了翅膀。所以,能與這些人交往自然是一件很有益的事。

掌握了儲備社會關係的原則和方法,下一步怎麼做,就需要你來決定了。

建議四十三:交往的重點應該是對事業

有重大影響的人廣結人緣並非什麼人都要交,也不是說對所有人的重視程度都完全相同。對創業者來說,交往的重點應該是對事業有重大影響的人。

李嘉誠認為創業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緣廣。朋友多了,自然財源廣進。但也並非每一個人都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去結交。不過以下幾類人,是每個創業者都一定要重點交往的:

(1)銀行家。最善做生意的人是不用自己金銀的人,錢從何來?最主要的還是銀行,與銀行家多多交往,一般不會白費力氣。

(2)大客戶。無論有沒有生意往來,大客戶一定要去結交,今天做不成生意也許明天能行。

(3)推銷員。不論是否有生意做,都不能得罪推銷員,並且一定要不時接見一下他們,跟他們談話。同行如敵國,行內的秘密不會從同行口中得知。但推銷員則是行中消息最多的人,隻要有人跟他們談,他們常會知無不言。

(4)競爭對手的員工。這也是重要的情報來源,在適當並且有利的情況之下,最低限度,做到對手上下不和、疑神疑鬼,也可達到破壞的目的。

(5)材料供應商。與他們的關係處得好,人家缺料你有料,材料漲價你已入了貨,再加上賬期長一點、服務好一點,就大大加強了你的競爭能力。

(6)律師。有官司時他們替你解禍,關係好的,平時還有很多的免費谘詢服務。

(7)會計師。不要說做什麼手腳了,隻要認真替你考慮如何減稅便對你有很大幫助了。

你會發覺,前麵所提的人之中,隻有一類是商人,其他不是受薪者便是專業人士——專業人士可以有自己的公司,但仍與商人不同。

工薪階層或專業人士可以看輕其他人,但有思想的都不會看輕一個創業者——他今天或許很潦倒、一事無成,但機會一旦來臨,明天他可能是百萬富翁。

根據這個分析,創業者想結交人,其實一點也不困難,因為對方也有想結交你的意圖。如果真正業務上有往來的話,你為他們提供賺錢的機會,豈不是皆大歡喜。

建議四十四:從自己熟悉的行業開始

在創業時,你若想取得成功,就要從自己熟悉的行業開始,這是事業發展的第一要點。

從你最熟悉的行業開始,這不是讓我們固步自封,而是要我們揚長避短。

在動物界,幾乎每個食肉動物都有自己的領地。在這個領地裏,它就是國王,甚至,它不允許別的動物涉足它的領地半步。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占山為王的時代了。隻是我們可以從動物界的這種現象中受到一種啟示,學到我們事業成功的經驗。這就是想發展我們的事業,就不要隨隨便便地去追趕所謂的熱門。

舉個例子來說,股票市場上,不管指數是紅是綠,也不論大盤是漲是跌,每天都有股票飄紅,甚至,每天都有股票漲停。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人人都能賺到大錢呢?其實,我們稍微想一想,就可以對這個問題有個明確的回答。股票市場既然是個市場,自然有賠有賺,如果都能賺到大錢,那麼誰來賠錢呢?在股市上泡過的人幾乎都知道,股市上最忌諱的事情就是追漲殺跌。這確實是有過幾年“股齡”的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中小散戶很少有人不追漲殺跌的。這也難怪,別的股票都在上漲,惟獨你手中的股票像得了病一樣,臉兒總是綠的,這時候你怎麼辦?你忍不住了,就將它賣了,去追逐市場上的所謂“熱門”。可過了沒幾天,你就發現你手中的“熱門”變涼了,把你深套其中,而你剛賣出沒幾天的那隻股票卻邪門了似的活蹦亂跳,天天在上漲,似乎那些投資機構到處打聽,看你賣了沒有,他們好像就等著你手裏的那幾百股。

股票市場是這樣,其他事情其實也一樣。你自己熟悉的領域,你自己熟悉的行業及工作,就好像原來你手中的那隻股票,你跟它已經很熟了,甚至有感情了,對它的規律基本也掌握了,總之,對你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再堅持下去很快就成功了。你這時“棄熟就生”,到一個你一竅不通一點不懂的行業,就好比這時候你“盲目換股”,肯定會被“套牢”的。

當然,我們不是說你一輩子就別挪窩,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如果你在原來的行業確實沒有前途,而且你也絲毫沒有了熱情,你換個行業這無可非議,甚至還應該鼓勵。這種情況畢竟比較特殊,對我們一般人來說,這樣做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你是覺得別的行業特賺錢,便匆匆忙忙地上陣去搏殺,肯定會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