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處世之道是做事業的根本(2 / 3)

保持低調,在很大程度需要謙虛和氣。做人如此,做生意也要這樣。

愈謙虛的人,也越能賺到錢。擁有客氣態度對於生意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和氣生財也是指這個道理。生意人的目的當然是賺錢,為了賺錢低姿態又何妨。

人們大都會有這麼一種法:愈是謙遜的人,你愈是喜歡找出他的優點來推崇。

保持低調,才能避免樹大招風,才能避免成為別人進攻的靶子。能夠不露鋒芒,則減少了被其他人攻擊的機會。人生在世,有人追求多姿多彩,但如果處處樹敵,經常都為他人所攻擊,則不可以說是多姿多彩,隻可以說是煩惱多多。是非是構成煩惱的原因。能夠低調一點,減少了不必要的是是非非,人活得就快活得多。

除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是非和煩惱之外,保持低調還有其他好處。如果你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敵意,別人也就無法了解你的虛實。在社會上,我們雖然對人要真誠,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卻不可無。處世之道就是這樣。我們如果在為人處世中保持低調,別人就不會輕易知道我們的虛實,使我們更加容易保護自己。

我們要默默耕耘,憑實力去爭取其他人的信任和社會各界的認同,而不能單靠嘩眾取寵贏得知名度。

真正謙遜的人,不僅不大造聲勢,而且不把精力和時間用在門麵和硬件建設上,而集全力首先強化軟件。在此基礎上,如果再隱蔽地開通購銷渠道,你才會成為強者。

所以,在做任何事時都要以謙抑為上,不可自作聰明地顯示、誇耀自己的才能和實力。隻有這樣,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自己的力量還未達到那一層,就不要去逞強,更不能總是躍躍欲試地想去超過別人。應當努力地去長自己的個頭,去練自己的腿勁。

建議二十七:擁有最多朋友、最少敵人

我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無論哪個領域最強者都是那些擁有最多朋友、最少敵人的人。

人活於世,是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的。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有人會討厭你的不足;就算你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有人會嫉妒你的優秀。所以,不管怎樣,你都可能存在敵人。 但並不是說因此就不去取悅他人了。李嘉誠多年的經驗告訴他,無論是哪一個領域,最強者都是那些擁有最多朋友、最少敵人的人。這樣的人,很少遭人嫉妒與憎恨,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很少有人給他設置障礙,反倒多是向他伸出援手。即使有時他落入困境,他也會得到同情和幫助。由此,我們應該把擁有更多的朋友、絕少的敵人作為努力的一個大目標!

一個人所享有的聲望,是無法合理而準確地加以計量的。而眾人的愛戴又應該如何去贏取呢?首先,便是要經過不斷的努力。在這個世上是絕沒有什麼人能不勞而獲的。所謂的人們的好意及愛戴,並不是情人間的卿卿我我,也不是指三五結夥的朋友間的友情,這些領域的情感仍然隻局限於以親情為主的少數人之間的小圈子。這裏所指的是要同各種人保持關係。通過與這些人的交往,既讓對方感到歡欣,也使自己獲取更廣泛的好感、情愛及善意。此種情感,並不僅限於沒有利害衝突的人之間,而是應該範圍非常廣泛且持久。

處身於眾人溫暖的懷抱之中,獲取許多人的好感,要遠遠勝過一個人獨自彷徨茫然。這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堅強後盾。如果有德高望重的人作為後盾,成功的可能性便較高,而且成功的幾率也較大。

建議二十八:犯了錯一定要勇於承認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關鍵是犯了錯一定要勇於承認。你真誠地去請罪,別人常常比較容易原諒你。

人再聰明,考慮事情也會有不周的時候,有時是由於情緒及生理狀況的影響,於是就會無可避免地犯錯——估計錯誤、判斷錯誤、決策錯誤!特別是剛剛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一些年輕人,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就更容易犯錯了。

李嘉誠當年在生產塑膠花時,由於急功冒進,忽視了產品質量,從而導致產品堆積如山,根本沒人買。他深為自己的盲目冒進而痛心疾首,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後,他決心以坦誠麵對現實,力挽狂瀾。

李嘉誠采取的第一個步驟是“負荊請罪”。

那天清晨,他回到廠裏時,工廠仍然處於愁雲慘霧之中,他立即召集員工開會,坦誠地承認了自己的經營錯誤,承認是自己的失誤拖垮了工廠,損害了工廠的信譽,還連累了員工。

李嘉誠向這些天被他無端訓斥的員工賠禮道歉,並真誠地表示,待經營狀況一有轉機,被辭退的員工如果願意,都可以回來上班,從今以後,他保證與員工同舟共濟,絕不以損害員工的利益來保全自己,並希望大家原諒自己,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李嘉誠的話收到了一定效果。大家不再憂心忡忡,忐忑不安,士氣也不那麼低落了。

緊接著,他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保證在放寬的限期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款,一定如數付賬。

李嘉誠誠實的道歉得到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諒解,大家都是業務夥伴,長江塑膠廠倒閉,對他們同樣不利。

後來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

那次風波過後,李嘉誠一直感到後怕。他想,如果當初他憑著年輕氣盛死不認錯的話,也許就從此沒有再站起來的機會了。從那以後,李嘉誠也對認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其實不僅是年輕人,所有的人犯了錯,一般都會有兩種可能的反應:一種是死不認錯,而且還極力辯白,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人求生存的本能,怕認了飯碗就會保不住;另一種反應是坦白認錯。

第一種反應的好處是不用承擔錯誤的直接後果,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證據明明擺在眼前,還死不認錯的原因。此外,如果躲得過,也可避免別人對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懷疑。可是,李嘉誠並不認為死不認錯是上策,因為死不認錯的壞處比好處多得多。

如果你犯的是大錯,那麼此錯必人盡皆知,你的狡辯隻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讓人對你心生嫌惡罷了。如果所犯之錯證據確鑿,你雖然狡辯功夫一流,但責任還是逃不掉,那又何苦去狡辯呢?如果你犯的隻是小錯,用狡辯去換取別人對你的嫌惡,那更劃不來呀!

姑且不論犯錯所需承擔的責任,不認錯和狡辯對自己的形象有很大的破壞性,因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麼狡猾,你的逃避錯誤換得的必是“敢做不敢當”之類的評語!這以後,人們不敢信任你,別的企業也會拒絕和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認錯誤會成為一種習慣,使自己喪失、解決問題的機會。所以,不認錯的弊大於利。有的人可能會說,誠實認錯,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價、獨吞苦果嗎?有時候碰到沒有肚量的人,的確會如此,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高抬貴手”,人家都認錯了,還要怎麼樣?而且在心理上,你認錯,對方受到尊重,再怎麼說,都會理解你三分。所以,在現實的考慮下,認錯的後果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嚴重。

誠實認錯還有間接的好處,諸如:

(1)為自己塑造了“勇於承擔責任”的形象。人們會欣賞、接受你的作為,因為你把責任扛了下來,不會委過於他人,他們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樂於跟你合作,更樂於替你傳播你的形象。

(2)可借此磨練自己麵對錯誤的勇氣和解決錯誤的能力。因為你不可能一輩子做事零缺點,趁早培養這種能力,對你的未來大有好處。

(3)你的認錯如果真的招來對方的責罵,那麼正可塑造你的弱者形象,弱者往往引人同情,也能引來助力,你會因此而獲得不少人心。而且大部分的人在罵過之後,都會不忍心,就算要處罰你,也不會下手太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所以,犯了錯,就誠實地認錯吧!然後,你要做幾件事:

——趕快想辦法補救,以免事態擴大。

——等事情過去了,要檢討犯錯的原因,並加以改進,以免下次犯錯。

——如果你的犯錯影響到別的人,那麼要向他人表示誠懇的歉意;如果他們幫你善後,感謝當然是不能免的。

建議二十九:給人麵子就是給人一份厚禮

人都愛麵子。你給人麵子,就是給人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你麵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極不情願。這便是操作人情賬戶的精義所在。

感情是否溝通,麵子是否給足,氛圍和感覺是否良好,往往是一筆生意成交與否、一樁買賣成功與否的主要條件。

“麵子”是一個人在同行中的“尊嚴”,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換句話說,是代表一種“地位”,所以你如果當麵羞辱某人,他就會覺得被大家看笑話,自己很沒“麵子”。他有可能會為此而與你拚命!

所以你必須了解到這一點,這也就是很多老於世故的人不輕易在公開場所說一句批評別人的話的原因,寧可“高帽子”一頂頂地送,保住別人的麵子,別人也會如法炮製,給你麵子,彼此心照不宣,盡興而散。這種情形適用的範圍很廣,在社交圈尤其常見,因為在那種場合最出效果。

當知道人們是如何注重麵子之後,就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使別人難堪,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有損他人顏麵的事。

年輕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逮到機會就大發宏論,把別人批評得臉一陣紅一陣白的,他自己很是痛快。其實這種舉動正是在為自己的禍端鋪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

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指出別人的錯誤,例如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有可能帶來難堪的後果。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指出的嗎?絕對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榮耀和自尊心,同時傷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還要進行反擊。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由於你的“不給麵子”,他的反擊也會毫不留情。

保住自己的麵子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護對方的麵子。因此,如何給對方麵子便成為為人處世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但不管怎麼樣,有一點必須要記住:千萬不要有任何讓別人下不了台的舉動!然後,才能考慮如何給對方麵子。

每個人都需要尊嚴,別人就是一麵反映自尊心的鏡子。當別人意識到我們的價值時,我們自己也能較容易地看到它。而他們沒有意識到時,就會出現麻煩。

不管你多麼生氣或者你的主張多麼正確,傷害他人都是危險的。

還有三點是保護別人麵子所需要做到的。

(1)不要故意與人為難

故意為難別人的人,處處想表達自己與別人的不同意見。聽了對方陳述後,發現其中有一點與自己的意見不同,立刻就提出異議,對方一聽立刻以為自己的意見被全盤否定,從而心裏大為發火。

在這種場合,我們一定要預先說明哪一點、或者哪幾個方麵自己完全同意了,哪幾點自己不太同意,這樣既保住了對方的麵子,又使他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2)不要揭人短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有短處是一點也不值得奇怪的。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別人的短處,所產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避免談及他人的短處,容易與他們建立起感情,形成融洽的交談氣氛;好談他人短處的人,最易刺傷他人的自尊心,打擊他人的積極性。

(3)不要用質問的口氣

當對方為你的質問所窘迫時,他雖然形式上已趨失敗,但他心懷恨意,也不會讓你舒服服地取得勝利。

給人麵子實際上就是要寬厚待人,而寬厚待人就是為自己留有餘地,以防向前猛衝時,收不住而摔倒。不侵害別人就是在保衛自己。

建議三十:必須保持某種程度的禮節

禮儀帶給人的是喜愛和尊重,不顧禮儀的人會遭到人們的唾棄,想取得成功是決不可能的。無論彼此的關係如何,都必須保持某種程度的禮節。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不能獨處、孤立。企業業務往來,公司內部日常運轉,四海之內的朋友之間,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須依靠“禮”來維持。禮虧就會使人感到怠慢,禮過就會使人感到諂諛。

不論對待任何人,以禮待他,恭禮有加,恰到好處,就沒有怨恨。如果你對人無禮,他就會以恥於人的無禮施加於你。凡是你強加於人的東西,人們自然會反加於你。

禮的本質,是自內心而生發的,然後表現在外部,最終從外製、外煉而又歸向內正的東西。這樣內外雙製,使所有的道德行為,通過日常生活而逐漸變成一種習慣與行為。這種習慣與行為,通過很長的時間,逐步成為一種自然的本能行為,不必去勉強做作。

人在社會,多禮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禮是人為的,是後天的,必須用心去學習而使之成為習慣,多禮便十分自然了。

對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而言,怎樣來待人接物呢?

最重要的是不要忽視禮儀。疏忽,是注意力不足所造成的,但一般說來,無禮的行為往往是刻意忽視禮儀,以傲慢的態度,視身分低下的人為愚者。這種行為最後必然會招致無數的敵意。

不能和悅地對待身分地位低下的人,且一味地將注意力傾注於名人,或是特別出色的人——地位高、特別美麗、人格高超的人身上,如此的態度,連最基本的禮貌也談不上。

有句古老的格言是這麼說的:隻有能贏得民心的國王,才會擁有最安泰的國家,才是持續保有權力的國王。我輩凡人的情形亦同。能贏得人心便可說是掌握有了無與倫比的力量。

對待至親好友、熟人也應以禮為先。親密的友誼,可以不拘禮節,此乃理所當然。此種關係事實上亦能帶來私生活的安定。但是,話雖如此,並非就此容許隨意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或是淨說些自己喜歡的事物,不理會他人的反應,那麼即使是好朋友之間的快樂話題,也會很快的褪色。

李嘉誠認為無論彼此的關係如何,都必須保持某種程度的禮節。萬一自己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一直在想其他事,而且在別人麵前大打嗬欠,甚至發出鼾聲,露出粗鄙不堪的模樣,除了自己會覺得此種野蠻行為可恥外,定然也會覺悟到那個人將離自己遠去。就因如此,所以無論多親昵的友誼,如果不想加以破壞,持續長久,就必須保有某種程度的禮節。夫妻之間(男女朋友亦是),如果一天到晚生活在一起時,完全舍棄所有的顧忌、藩籬,將會演變成何種局麵呢?

誰都有不好的一麵。將此毫無顧忌地暴露出,並不隻是單純的無禮,更是不明事理。

建議三十一:專心致誌聽人講話最重要

處世成功的秘密在哪裏?要我說,一點秘密也沒有,專心致誌聽人講話最重要。什麼都比不上注意聽人談話更恭維他了。

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注意聽他講話的人,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用心聽別人講話。

如果每天上學或上班都能帶著愉快的表情,無疑會給人以樂觀豁達的好印象。但是,假如說話太多,而且都是涉及到別人的事情,就會令同學和同事對你築起圍牆,敬而遠之,因為任何人都惟恐被他人抓住自己的話柄,四處宣揚不利於己的言語。因此,在待人處世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就是一定要集中精力聽對方講話,少說多聽,有些人在待人處世中,根本不管對方是不是愛聽,隻管自己滔滔不絕地神侃胡吹,以為這樣就能博取對方的好感,殊不知恰恰相反,反而成了誰都不願意打交道的“討厭鬼”。因此,在待人處世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豎起你的耳朵。記住,當你在認真聆聽別人講話的時候,你的認真、你的全心全意、你的鼓勵和讚美都會使對方感到你在尊重他,當然你也會得到善意的回報。

在與人交談時,盡量地使對方談他所感興趣的事,並用鼓勵性的話語或手勢讓對方說下去,並不時地在不緊要處插一兩句讚同的話,對方會認為你在尊重他。切記,輕敲手指或頻頻用腳打拍子,這些動作是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的。

在與人交談時,眼睛一定要看著對方的臉,但不要長時間地盯住對方的眼睛,因為這樣會使對方產生厭惡的情緒。隻要你全神貫注,輕輕鬆鬆地坐著,不用對方將音量加大你也可以一字不差地聽進耳朵裏。同時還要善於協助對方把話說下去。別人說了一大通以後,如果得不到你的回應,盡管你在認真地聽,對方也會認為你心不在焉。在對方話語的不緊要處,不妨用一些很短的評語以表示你在認真地傾聽,諸如“真的嗎?”“太好了!”“告訴我是怎麼回事?”這些話語會使對方興趣倍增。同時,要學會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常除說話以外,一個眼色、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能在特定的語境中表達明確的意思。把握好此兩點,就不難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了。

另外,在待人處世中,除了要學會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好聽眾之外,還應該特別注意,千萬不要不分場合亂說話,因為很多時間不說話比說話不知要好多少倍。

建議三十二:忍耐是一種以屈求伸的深謀遠慮

人與人交往必須先過一道關,什麼關呢?“忍耐”關。忍什麼?一是忍氣,二是忍辱。氣指氣憤,辱指屈辱。氣憤來自於生活中的不公,屈辱產生於人格的褒貶。忍耐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成熟的涵養,更是一種以屈求伸的深謀遠慮。

吃虧人常在,能忍者自安,忍耐是人類適應自然選擇和社會競爭的一種方式。大凡世上的無謂爭端多起於芥茉小事,一時不能忍,鑄成大禍,不僅傷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

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達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縱然有點愚勇,終歸城府太淺。人有時大愚,小氣不願咽,大禍接踵來。人應該為自己的快樂而活著,切莫因別人的失禮而生氣。誰都不願被別人所左右,如動輒生怒,恰恰自陷於受別人左右的陷坑,不僅左右你麵部表情,而且左右了你的心理情緒。這樣你最易被人玩弄於股掌之上,“激將法”正是如此。忍耐並非懦弱,而是於從容之中冷嘲或蔑視對方。

忍耐作為處世藝術,具體運用的方式一般有兩種:其一,壓抑;其二,遺忘。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比較自如地調節內在的心理防禦機製,將生活中不快的負麵事件及其引起的不良情緒或壓抑到意識之下,或遺忘於意識之外。壓抑與遺忘比論,遺忘更灑脫徹底。人世間確有許多事情忍無可忍,是否可忍的關鍵並非在事情的本身,而在於你自己視它為多少分量。如果對生活中的睚眥怨氣時時銘心刻骨、耿耿於懷,那麼忍耐這一關是難以跨過去了。反之,對芥茉小事皆能視而不見、過後即忘,則能“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當一個人實力微弱、處境困難的時候,也就是最容易受到打擊和欺侮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抗爭力最差,此時麵對他人過分的“待遇”,最好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先忍下一時之氣,立足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用“臥薪嚐膽,伺機而動”作為忍耐與發奮的動力。

當然,這裏所說的“臥薪嚐膽,伺機而動”,應把握好以下行為界限:其一,目的應該是為了渡過難關,克服別人給你製造的麻煩,以免影響你的正事;其二,這種信念所針對的麻煩應是對抗性的矛盾和衝突,而不是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其三,著眼於遠大目標,致力於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報複行為;第四,這種信念的價值就在於以暫時之忍耐換取長久的利益。

建議三十三:編織一張盡量大的關係網

編織一張盡量大的關係網,也就是說,在你的關係網中,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幫助;當然,你也要根據他們不同的需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幫助。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關係網的人。這種網絡由各種不同的朋友組成,有過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輩,有同輩或晚輩,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業的,有不同特長的,也有不同地方的……這樣的關係網,才是一個比較全麵的網絡。

關係網既然稱作是“網”,就應當具有網的特點。也就是說,在這個網上朋友的構成有點有麵,分布均勻。有的人交友卻不是這樣,他們結交的範圍十分狹窄,分布十分不均。他們隻在自己熟悉的範圍內認識一些人,而這些人的行業和特長比較單一。這樣就構不成一麵標準的關係網了。

當然,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愛好會對交友形成較大的影響。如果你是商人,你周圍的許多朋友大多也是商人;其他各行各業都可以依此類推。這就是我們在編織關係網的時候,常常遇到的局限,這種局限關係影響到關係網的“使用價值”和其他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