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祖師曰:
證驗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當,必思度盡眾生;不可以輕心、慢心承當,必須清事斯語。
注譯:
祖師說:
回光的證驗很多,這不能以小根小器來對待,而要有度盡眾生的襟懷;也不能用漫不經心來對待,而要按照已講的內容去修煉。
疏解:
這表明了證驗的態度:大度、慈悲、專心、嚴謹。
原文:
靜中綿綿無間,神情悅豫,如醉如浴。此為遍體陽和,金華乍吐也。
既而,萬類俱寂,皓月中天,覺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為心體開明,金華正放也。
既而,遍體充實,不畏風霜。人當之興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黃金起屋,白玉為台。世間腐朽之物,我以真氣嗬之立生。紅血為乳,七尺肉團,無非金寶,此則金華大凝也。
注譯:
入靜中,感覺到心息綿綿不斷,心情舒暢,神情快悅,如酒醉之中,又似沐浴之後。這正是遍體陽炁充和、金華初露的象征。此乃“靈寶畢法 燒煉丹藥”的證驗。
隨後,萬籟無聲,一輪皓月升到中天,大地全都成為光明的境界。這正是心體開明、金華正放的象征。此乃“靈寶畢法 肘後飛金晶”的證驗,金晶乃望月之象,入頭頂即是明月升起。
隨後,陽炁充實全身,也不畏風霜。別人感到興味索然的事,我遇到了卻精神更旺。用金液煉形,用玉液煉形。世界上腐朽的東西,我用真氣來嗬護它,它立刻就會恢複生機。紅血變成了乳汁,七尺血肉之軀,似乎全是金寶構成的,這正是金華大凝的象征。“靈寶畢法 玉液還丹”、“靈寶畢法 金液還丹”的證驗,因為“玉液煉形”和“金液煉形”之後即血化白膏,形如琪樹金花。
疏解:
《靈寶畢法》要結三次丹。這是第一次築基結丹和第二次結成金丹的內觀景象。
原文:
第一段,是應《觀經》“日落”、“大水”、“行樹”法象。日落者,以混沌立基,無極也。上善若水,清而無暇,此即太極主宰,“出震”之帝也。震為木,故以“行樹”象焉。七重行樹,七竅光明也。
第二段,即肇基於此:大地為冰,琉璃寶地,光明漸漸凝矣。所以有蓮台,而繼之佛現也。金性即現,非佛而何?佛者,大覺金仙也。此大段證驗耳。
注譯:
第一段驗證,正如佛家《觀無量壽經》中講的日落、大水、行樹等種種法象。日落景象,象征著在混沌之中建立根基,是無極的境地。大水景象,符合《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清純而無瑕,象征著以太極為主宰,也就是《易經 說卦》所謂的“帝出乎震”。震,在八卦中屬木,所以又用行樹來做為表象。經中所謂“七重行樹”,象征著七竅光明。
第二段驗證,是從第一段奠基而來:大地變成了象冰一樣透明的琉璃寶地,光明逐漸凝聚成象。所以,就出現了蓮台,出現了諸佛的景象。金華之象已經顯露,那不就是佛嗎?“佛”是譯音,本義是“大覺金仙”。這也是大段的驗證。
疏解:
這兩段是用佛經來旁證丹道的證驗。
原文:
現在可考證者有三:
一則坐去,神入穀中,聞人說話,如隔裏許,—一明了。而聲入皆如穀中答響,未嚐不聞,我未嚐一聞。此為神在穀中,隨時可以自驗。
一則靜中,目光騰騰,滿前皆白,如在雲中。開眼覓身,無從覓視。此為虛室生白,內外通明,吉祥止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