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回光調息(3 / 3)

疏解:

昏沉的解決方法是睡好覺,養足精神,結合“引仙法”的“修無漏”,防止精氣神從下三陰和上七竅泄漏。

散亂的解決方法是調整好自然呼吸,結合“引仙法 還原法”,以凡息帶真息,呼吸要均勻、深厚、細綿、長久。

原文:

何謂照?即眼光自照。目惟內視而不外視。不外視而惺然者,即內視也,非實有內視。

何謂聽?即耳光自聽。耳惟內聽而不外聽;不外聽而惺然者,即內聽也,非實有內聽。

聽者,聽其無聲;視者,視其無形。目不外視,耳不外聽,則閉而欲內馳。惟內視,內聽,則既不外肆,又不內馳,而中不昏沉矣。此即日月交精、交光者也。

注譯:

怎樣去照呢?就是用眼光內視、返照自身。眼睛隻要內視就不外視。眼睛不外視,卻不一定是真正的內視。

怎樣去聽呢?就是用耳光內聽、返聽自身。兩耳隻要內聽就不外聽。兩耳不外聽,卻不一定是真正的內聽。

聽,是聽其無聲;視,是視其無形。即使眼不外視,耳不外聽,心神還會因閉塞住了而想內馳。隻有做到內視、內聽,心神則既不能外走,又不能內馳,處在中間,那就不會昏沉了。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方法。

疏解:

從“引仙法”的“無視無聽”和“收視返聽”,到“內視返聽”和“凝神寂照”,練得就是如何去聽,如何去視。

原文:

昏沉欲睡,即起散步,神清再坐。清晨有暇,坐一炷香為妙。過午,人事多擾,易落昏沉。然亦不必限定一炷香。隻要諸緣放下,靜坐片時,久久便有入頭,不落昏睡矣。

注譯:

實在昏沉欲睡,就不要勉強坐,應當起來散一下步,等神清之後再坐。清晨起來有空,靜坐一柱香的時間為最妙。中午以後,人事紛擾,靜坐中容易發生昏沉。但也不限定必須坐一柱香的時間。隻要把各種雜念包袱放下,靜坐片刻,久而久之就會有所進步,再不會產生昏沉欲睡的現象。

疏解:

昏沉欲睡,說明缺乏神氣,需要休息。把靜坐昏沉當成一種休息也未嚐不可。睡醒以後再練功,效果也很好。從練功的意義講,昏沉是初練靜功最容易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毛病,但是,也不能把它當成思想包袱,相信經過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本章要點

回光調息,即在回光的同時調息,回光之要,在於調息。回光是用眼光,而調息則用耳光。眼光在外,相當於日月交光;耳光在內,相當於日月交精。這精,就是光的凝定狀態,實際上是同出而異名。人的聰和明,總而言之就是一個靈光而已。回光調息,則耳聰目明,人就會變聰明。

調息,就是將意念和呼吸緊密配合、相隨相依,即“心息相依”。“心息相依”是修煉過程中的一個基本要素,它可以消除昏沉和散亂,可以製止雜念和妄想,它直接影響著練功的進程。“心息相依”的要點是細。心細則呼吸也會跟著細,隻要心息合一,就可以調動真炁。呼吸細則心也會跟著細,隻要息炁合一,就可以調動心神。古人主張在定心之前先要養氣,也是因為對於心意無處著手,所以借調息做定心的開端,這就叫做“純氣之守”。

回光調息中最容易出現的兩種毛病是昏沉和散亂。昏沉的原因是識神不足、元神不現。散亂的原因是識神不凝、元神未現。昏沉的解決方法是睡好覺,養足精神,防止精氣神泄漏。散亂的解決方法是調整好自然呼吸,呼吸要均勻、深厚、細綿、長久。

本章主要講回光與調息是不可分割一體。回光是方式和過程,調息是手段和保障,它們都是為了更好地煉化神氣。熟練、自如地運用回光與調息,是修煉丹道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