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元神識神(3 / 3)

第一,魄與識神、魂與元神有著非常密切的內在聯係。

第二、通過回光,返照內視,是消陰製魄的訣竅。

原文:

一靈真性,既落乾宮,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陽也,輕清之氣也,此自太虛得來,與元始同形。魄,陰也,沉濁之氣也,附於有形之凡心。

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動氣,皆魄之所為,即識神也。死後享血食,活則大苦。陰返陰也,以類聚也。學人煉盡陰魄,即為純陽。

注譯:

人的一點靈信真性,在落戶頭內的元宮之後,便分出了魂和魄。魂住在天心,屬陽性,是一種輕清之炁,它來自太虛境地,與元始同處一種存在狀態。魄,屬陰性,是一種沉濁之氣,附著在有形的凡心上。

魂使人求生,魄使人尋死。一切好色、動氣的習性,都是魄所操縱的,也就是識神。魄在人死之後能享受血食,但人活著的時候它卻很苦。其所以死後更樂,是因為陰性的魄又返回到陰界,正是物以類聚。學道的人如果能煉盡了陰魄,當然就成了純陽之體。

疏解:

魂和魄是人的一點靈信真性分化而成。人修仙的過程就是煉盡陰魄,成就純陽之體的過程。

本章要點

元神是先天之神,識神是後天之神。人從胎圓入世起,那元神就居住在方寸之間的天目,而識神卻居住在下麵的心髒裏。

對常人而言,人之初,元神由靈而生;人之亡,元神隨魂而去;人之活,元神寂靜如無。人成仙,就是要在人活的時候,使神光凝結為法身,元神通靈而動,實現超越時空。在人身中,隻有元神是超越天地、萬年不失的。所以,守護元神可以超越陰陽、跳出三界。而守護元神必須見到真性才行。而真性,就是生命的本來麵目。道家的丹道是把純陽一氣、氣中神光、元神天心當作無上之寶。其中,氣中神光為運用,元神天心為本體,純陽一氣為基礎。

識神是相對於元神而言。識神主要包括兩部分:大腦的後天意識和髒腑的後天之神——精(腎)、意(脾)、神(心)、魂(肝)、魄(肺),在外表現為人的七情六欲。

元神合道為靜,識神隨意而動。意動無序,則神散氣衰,離亡不遠。如果意聚神光,返照天目,則神凝氣和。如果回光內視,則元神自現。

人身之中還有魄魂。魄是識神的本體,識神是魄的運用。魄附在識神上發揮著作用,識神依在魄上得以存在。如果識神沒有斷絕,那麼隨便生死輪回多少次,魄就一直存在著,隻是跟著換了個人形、搬個家而已。惟有魂,是隱藏著的元神。魂在白天看物時寓居在眼睛裏,魂在夜晚睡眠時寓居在肝裏。在眼裏時,魂使人能看物;在肝裏時,魂使人能做夢。夢,就是元神在遊蕩,那怕是九重天地,一刹那間也可以走遍。但醒來之後卻昏昏然什麼也記不得,那是受到了形體的拘束,也就是受到魄的製約。所以,回光就是為了煉魂,為了保元神,為了製魄,為了斷識神。

人的一點靈信真性,在落戶頭內的元宮之後,便分出了魂和魄。魂住在天心,屬陽性,是一種輕清之炁,它來自太虛境地,與元始同處一種存在狀態。魄,屬陰性,是一種沉濁之氣,附著在有形的凡心上。

魂使人求生,魄使人尋死。一切好色、動氣的習性,都是魄所操縱的,也就是識神。魄在人死之後能享受血食,但人活著的時候它卻很苦。其所以死後更樂,是因為陰性的魄又返回到陰界,正是物以類聚。學道的人如果能煉盡了陰魄,當然就成了純陽之體。

本章是從有形無質的神的層次論述元神、識神、陽魂、陰魄、真性、下鬼的特性和區別,這有利於人們從更高的境地認識人生。人從虛空中來,人歸虛空而去。都是虛空,也有陰陽之別。凡人難識虛空,仙人識世如夢。修行之人就是要在世中識真、心中悟道,自如出入虛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