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天心(3 / 3)

原文:

諸子存誠妙用,尚有訣中捷訣——乃於萬緣放下之時,惟用梵天“伊”字。以字中點存諸眉心,以左點存左目,右點存有目,則人兩目神光,自得會眉心。眉心,即天目,乃為三光會歸、出入之總戶。人能用三目如梵“伊”字然,微以意運,如磨鏡。三光立聚眉心,光耀如日現前。即以意引臨心後、關前。此一處也,按即“玄牝之門”。以意引之,光立隨臨。而毋忘“若”“如”二字玄義,天心必自洞啟。以後玄用,再為細示。所切囑者:終始弗為“元”引耳。

注譯:

各位獲得“存誠”的妙用,還要有口訣中的捷訣——在放下萬念而入靜時,參考梵文“伊”字的字形(∴)。把中間那一點放在兩眉的中心,把左邊一點放在左眼,把右邊一點放在右眼,於是兩眼的神光,自然就彙聚在眉心處。眉心,就是天目,是三光會歸和出入的總門戶。人們如果能象“伊”字(∴)那樣使用好這三隻眼睛,而且還微微用意念來轉動,似乎輕輕地磨亮鏡片那樣。三光立刻就彙聚到眉心,它的光亮好似太陽出現在麵前。這時,用意念導引著神光來到心口之後、雙關之前,就是所謂“玄牝之門”。運用自如以後,隻要用意念把神光引導到哪,神光就降臨到哪。這時,切勿忘記“似乎”二字的玄妙含意,隻有這樣,“天心”必然會自動開啟。以後的妙用,下麵再作細說。這裏必須要囑咐的是:練功時,始終不要被“元”中的景象所吸引。

疏解:

這裏所講的正是“安神祖竅”的方法,即①回光守靈。②轉動日月。③日月合壁。④靈聚玄竅。

原文:

諸於遵循行去,別無求進之法——隻在純想於此。《楞嚴經》雲:“純想即飛,必生天上。”天非蒼蒼之天,即生身於乾宮是也。久之,自然得身外有天。蓋身猶國土,而一,乃主君,光,即主君心意,又如主君敕旨。故一回光則周身之氣皆上朝。如聖王定都立極,執玉帛者萬國;又如主佐同心,臣庶自然奉命,各司其事。

注譯:

各位按照所授的功法去練習,除此之外別無更好的方法——隻有純想天心。佛家《楞嚴經》說:“純想即飛,必生天上。”這裏所謂的天,不是蒼天,而是指法身的乾宮(玄竅)。久而久之,自然會認識到法身之外尚有天心。人的軀體,好比是一個國家,人身中的“太一”,就是國家的君主,而神光,則是君主的意誌或命令。所以,隻要一回光,周身的氣都要向天心朝拜,如同聖王建立朝綱,萬邦諸侯都要貢獻玉帛前來朝賀;又如君主和大臣同心勤政,百官和萬民秩序井然地奉命行事,各司其職,各行其事。

疏解:

這裏揭示了一個小小的秘密,凝神則氣自聚,神凝則氣自行。

原文:

諸子隻去專一回光,便是無上妙諦。回光之既久,此光凝結,即成自然法身。廓而充之,吾宗所謂“鄞鄂”、西教所謂“法王城”是也。主君得輔,精氣日生而神愈旺。一旦身心觸化,豈僅天外有天,身外有身已哉?

注譯:

各位隻要專一修煉回光,就是無上的妙諦。回光一久,神光就會凝結,自然而然形成法身。法身得以定形和充實,就是我宗道教所謂的“鄞鄂”、西方佛教所謂的“法王城”。君主有了賢臣輔佐,於是精氣日生,元神日旺。一旦身心融化如一,那就不僅僅是天外有天、身外有身了。

疏解:

識神凝則內氣生,內氣生則元氣旺,元氣旺則元神旺,元神聚結則法身自成。如此說來,專心致誌地凝神回光是修煉的基本功夫,不可不知。

原文:

然則金華,即金丹。神明變化,各師於心。此中妙訣,雖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聰明,又須沉靜。非極聰明人行不得,非極沉靜人守不得。

注譯:

金華,就是金丹,形成於《靈寶畢法 地仙功》。其中的神明變化,決定於修煉者的心。這裏麵的妙訣,雖然沒有絲毫的差錯,然而十分靈活。全靠聰明,又靠沉靜。不是最聰明的人不能實行,不是最沉靜的人不能堅持。

疏解:

聰明意味著思維敏捷,極聰明意味著悟性超群。沉靜意味著心態平淡,極沉靜意味著心境如死。太乙、金華奇好無比,要想獲得,極不容易!

本章要點

天心是與生俱有,但隻有經過修煉才能開啟和認知的極高的精神境界。它以“太乙”為本體,以金華為顯用,是人類高智能體現。它以《靈寶畢法》為基礎,通過“回光”得以認知和調控,並以通過內觀認知和調控生命,乃至造化和超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