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明誡(3 / 3)

(三)禦,治也。尚書泰誓上:"越我禦事庶士。"孔氏傳:"禦,治也。"國語周語上:"百官禦事。"注:"禦,治也。"占謂占驗。圖謂圖緯。曆謂錄曆也。"曆",子彙本、程本、彙函作"曆",古通。

(四)彙函、品節無"後"字。

(五)文廷式曰:"此亦引孝經。"唐晏曰:"按陸生此引,未知何書,'則天'二句,孝經所有,以下則非孝經,未可遂謂為引孝經也。"器案:此孝經三才章文。又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太叔對趙簡子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實行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杜注:"日月星辰,天之明也。高下剛柔,地之性也。"

(六)淮南子說林:"類不可必推。"高誘注:"推猶知也。"

(七)宋翔鳳曰:"子彙本作'散見於彌漫之閑',無缺字。"案:傅校本、唐本、彙函、品節同子彙本,無缺字。

(八)唐晏以"故曰"雲雲,直貫至此句,未可從。

(九)淮南子修務篇:"絕國殊俗、僻遠幽閑之處。"高誘注:"絕,遠。殊,異。"

(一0)"莫不知",彙函、品節作"莫不知慕"。

夫善道存乎心(一),無遠而不至也(二);惡行著乎己,無近而不去也(三)。周公躬行禮義,郊祀後稷(四),越裳奉貢(五)而至(六),麟鳳白雉草澤(七)而應(八)。殷紂無道(九),微子棄骨肉而亡(一0)。行善者(一一)則百姓(一二)悅,行惡者(一三)則子孫怨(一四)。是以明者可以致遠,否(一五)者可以失(一六)近。故春秋書衛侯之弟鱄出奔晉,書(一七)鱄絕骨肉之親,棄大夫之位,越先人之境,附他人之域,窮涉寒饑,織履(一八)而食,不明之效也(一九)。

(一)"乎心",宋翔鳳曰:"本作'於身',依治要改。"

(二)"也"原無,宋翔鳳本依治要補。

(三)宋翔鳳曰:"'惡行著乎己;無近而不去也',本作'惡行著於而不去',並依治要改補。子彙作'惡行著於身,無遠而不去'。"嚴可均曰:"子彙此類多以意補。"案:唐本、彙函與子彙同。傅校本作"惡行著於己,無遠而不去"。

(四)孝經聖治章:"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唐明皇注:"後稷,周之始祖也。郊謂圜丘祀天也。周公攝政,因行郊天之祭,乃尊始祖以配之也。"

(五)"奉貢,宋翔鳳曰:"本下有'重譯'二字,依治要刪。"

(六)"至",宋翔鳳曰:"本作'臻',依治要改。"

(七)"草澤",宋翔鳳曰:"本作'草木緣化',依治要改補。"

(八)唐晏曰:"按:周公時麟鳳草木,所未聞也;若文王時,麟趾蒿宮,有其應矣。"器案:淮南子繆稱篇:"昔二皇鳳皇至於庭,三代至乎門,周室至乎澤。"詩大雅卷阿,詩序以為"召康公戒成王也",曰:"鳳皇於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曰:"鳳皇於飛,翽翽其羽,亦傅於天。"曰:"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淮南以為周室,詩序明曰成王,蓋亦當周公攝政之時也,故陸氏直歸之周公耳。不唯此也,太平禦覽七八五引尚書大傳:"交址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製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譯而朝。'成王以歸周公,曰:'德不加焉,則君子不饗其質(原注:質,亦贄也),政不施焉,則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獲此賜也?'其使請曰:'吾受命吾國之黃耇,曰:久矣,天之無烈夙淫雨!意者,中國有聖人乎?有則盍往朝之。'周公乃歸之於王,稱先王之神致,以薦於宗廟。"此則明以越裳獻白雉為周公時事也,蓋伏生與陸生俱本之古尚書說也。若太公金匱又謂:"武王伐殷,四夷聞,各以其職來貢。越裳氏獻白雉,重譯而至。"(洪頤烜經典集林卷二十二有撰集本)蓋一事而歧傳耳。

(九)宋翔鳳曰:"本缺'無道'二字,依治要。"案:子彙本、程本、兩京本、天一閣本缺三字,彙函作"逐微子",不缺,當出肊補。

(一0)論語微子:"微子去之。"集解:"馬曰:'微,國名;子,爵也。微子,紂之庶兄,見紂無道,早去之。'"又見史記宋微子世家。

(一一)宋翔鳳曰:"本無'者'字,依治要。"

(一二)宋翔鳳曰:"'百姓'本作'鳥獸',依治要。"

(一三)宋翔鳳曰:"本無'者'字,依治要。"

(一四)"子孫怨",宋翔鳳曰:"本作'臣子恐',依治要。"唐晏曰:"按書:'我不顧行遯。'微子之所以辟紂。"

(一五)宋翔鳳曰:"'否',本作'鄙',依治要改。"

(一六)宋翔鳳曰:"本缺一'失'字,依治要補。"案:彙函、品節作"勸",肊補。

(一七)"書",子彙本、彙函、品節作"言"。

(一八)"履",穀梁傳作"絇"。禮記玉藻注:"絇,履頭飾。"又檀弓上釋文:"絇,履頭飾。"荀子哀公篇:"章甫絇屨。"注:"王肅雲:'絇謂屨頭有拘節也。'鄭康成雲:'絇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按楊注引鄭康成,儀禮士冠禮注文也。

(一九)唐晏曰:"穀梁襄二十七年:'衛侯之弟專出奔晉。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專之去,合乎春秋。'"案:左氏傳、公羊傳"專"俱作"鱄",釋文:"鱄,市轉切,又音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