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做任何事,都會感謝過去生活對他的磨礪。他不屬那種身強體壯的人,更像一個文弱書生,背著大包四處奔波,實在勉為其難。幸好他做過一年茶樓跑堂,拎著大茶壺,一天十多個小時來回跑,練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樓養成了觀察人的嗜好,現在做推銷正好派上用場。他在與客戶交往之時,不忘察顏觀色,判斷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自己還該做什麼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銷員,一要勤勉,二要動腦,李嘉誠對此有深切的體會。正是這兩點,使他後來居上,銷售額不僅在所有推銷員中遙遙領先,而且是第二名的7倍!
李嘉誠做事,從來是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不是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算了,而是在本職工作內幹出非凡的業績的同時,還利用推銷行業的特點,捕捉了大量的信息。他注重在推銷過程中搜集市場信息,並從報刊資料和四麵八方的朋友那兒了解塑膠製品在國際市場的產銷狀況。經過調研之後,李嘉誠把香港劃分成許多區域,把每個區域的消費水平和市場行情,都詳細記在本子上。他對哪種產品該到哪個區域銷售,銷量應該是多少,一清二楚。
李嘉誠經過詳細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結論,然後建議老板該上什麼產品,該壓縮什麼產品的批量。他協助老板以銷促產,使塑膠公司生機盎然,生意一派紅火。李嘉誠因此於一年後被升為部門經理,統管產品銷售。這一年,李嘉誠年僅18歲。兩年後,他又晉升為總經理,全盤負責日常事務。李嘉誠逐漸成為塑膠公司的台柱,成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20歲剛出頭,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羨慕的成績,照理說應該心滿意足才是。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沒有“滿足”二字。工作了三年以後,正當公司重用李嘉誠的時候,他卻堅決地辭職了。
隻不過,這一次,李嘉誠不是到另一家企業去打工,而是要開創自己的事業——他要辦一個工廠,自己當老板!功成名就、地位顯赫的他,認為自己已看清了形勢,做好了準備,重新投入社會,他要放手大幹一番了。
臨走時,李嘉誠對一再挽留他的老板說:“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也辦一間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也大概會開發一些同樣的產品。現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絕不會把客戶帶走,用你的銷售網推銷我的產品,我會另外開辟銷售線路。”
李嘉誠懷著愧疚之情離開了塑膠褲帶公司。他不得不走這一步。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從此他邁上充滿艱辛與希望的創業之路。
進取精神體現了一種居安思危的發展眼光,它可以讓人擺脫安逸生活的羈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永不滿足才能夠永遠進取。缺乏危機感,安於現狀隻會讓一個人裹足不前。
超越和進取是一種拒絕平庸的生活態度,也是一份挑戰自我的人生宣言,拿破侖有一句名言,“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一名優秀的員工也應當積極進取,主動晉升,不要安於自己當前的職位,因此,我們可以說,不想當總裁的員工不是好員工。
21歲的周萍是一家保險公司的部門經理。回憶早年的工作經曆,她講了為她贏得晉升機會的一件小事。
一次,公司總經理來我們分公司主持會議,為了鼓舞大家的工作熱情,總經理讓我們各人當眾說出自己的夢想。輪到我時,我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實話實說:“我希望當上部門經理,成為管理者。”總經理沒責怪我,反而笑著說:“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我們保險行業的員工就需要這樣的野心。”會後,總經理便通知我去另一個分區擔任經理一職。尚未有業績便獲晉升,這在我們保險公司是第一例。
職場野心是一股鼓勵自己的力量。對權力的向往並不是什麼壞事情,適時地表達自己的野心,激勵自己努力朝著心中的目標前進,必定能夠為我們的職場人生帶來極大的收獲。
第一時間內補齊自己能力上的“短板”
提起《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無人不知。他勇猛無比,當年戴宗因傳梁山假書被識破,和宋江兩人被押赴刑場砍頭時,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打去,逢人便殺,無人能敵。在當時一提起“黑旋風”的名字,連神鬼也怕。然而就算是這樣勇猛無敵的人,一到了水中,卻成了旱鴨子,“戰鬥力”大大下降。同樣,我們每個人在能力上也會有瓶頸和弱項,它們直接決定了我們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和晉升空間。
在德國史詩小說《尼伯龍根的寶藏》中,有一位屠龍英雄齊格飛,他英勇無比,力量過人,經過激烈搏鬥,殺死了尼伯龍根島的恐龍,用龍血沐浴全身後,成了刀槍不入的金剛之身,可是因為當時他的後背粘了一片菩提葉,沒有沐浴到龍血,就成了他身上唯一的致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