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善待危機,提升團隊績效(4)(1 / 3)

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鍾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認為自己的工作缺乏挑戰和新意,隻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已。

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一職。

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鍾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鍾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鍾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鍾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為什麼小和尚不能勝任撞鍾一職?因為小和尚在這裏就是在做任務——撞鍾,他以為這就是主持與眾生想要的結果。但主持與眾生真正想要的結果是什麼?不是撞鍾,而是喚醒沉迷的眾生!在這裏,小和尚的工作是撞鍾,但其工作的核心價值是喚醒眾生,而不是把鍾敲響。這為我們的工作帶來這樣的啟示:要想真正承擔起自己的工作責任,我們就應當關注自己工作的核心價值,將公司的發展與自己的工作價值聯係在一起,而不是把目光放在任務是否完成上。

如今企業中,很多人都陷入了這樣一個心理陷阱:因為公司與員工之間,不是采取公司之間那種討價還價的交換,我們就認為公司與自己之間不是商業交換,而是“一家人”。隻要做事,盡力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達到了公司想要的結果,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

事實上,認為在工作中對任務負責,而不是對結果負責,這是對員工與公司關係一個極大的誤解。要知道,雖然公司與員工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采取直接的討價還價的關係,但員工應當清楚地知道,自己既然拿了公司的工資,就應當提供相應的價值。

這就是職業化的由來。為什麼有職業精神的員工,即使沒有人管他,他也會認真負責地工作?因為他會自覺用公司提供的報酬,來衡量自己的付出,如果付出的不足夠,沒有創造相應的價值,他就會覺得自己“對不起公司”!

這種職業化意識源自一個人內心的責任感以及對企業興亡的危機意識,每一名員工應認清自己工作的核心價值,將公司的發展與自己的工作職責聯係起來。例如,在公司裏,人力資源部門的“底線結果”就應該是招聘。人力資源部可以把辦社保、辦培訓、算工資等其他一係列相關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是就像造房子沒有打地基,萬幢高樓就無法平地起。假如一個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連人都招不進來,那麼培訓、社保等工作又從何談起呢?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也就無價值可言,也談不上符合公司內部客戶的需要,更無法與自己的工資進行平等的價值交換。

有位老總曾經苦笑著說,他的公司裏來了個新會計,做報表的態度很認真,報表的格式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齊齊三張紙。可惜,報表上的數據與實際發生額相差甚遠,不僅老板看了一頭霧水,而且連她自己對報表上的原始數據的來源也都說不清楚。於是,這張報表也就成了實際上的廢紙,在公司管理層做決策時一點參考作用都沒有。

這就是會計的主要職責沒有盡到,雖然從表麵上看她兢兢業業,但事實上對公司的發展沒有任何推動作用。

一位會計工作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那就是數據的真實性,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財務的基礎數據都出問題,那麼任何偉大的核算都會失去應有的價值。無論你是一名人力資源主管或者是一名會計人員,都應當樹立“結果至上”的意識,心係公司的存亡,用自己的業績推動公司的發展。

善對壓力:壓力使人幹好一時,熱愛使人幹好一生

一提到金字塔,就會使人想起古代埃及那種神秘的氣氛和異國的情調。我在年輕三十幾歲時遊曆過金字塔的雄偉的氣勢,宛如“永恒的時間”結晶化了的一般,真可稱得上是俯視著曆史悠久的人類的偉大紀念碑。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得如此精巧牢固、永遠不壞的建設成為可能的呢?——從那時以後,當我致力於持久和平時,對我來說,這個疑問也一直深深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