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9章(2 / 2)

〔2〕棋局:下棋布局。別的版本均作“彈”,今從影稿本。櫪:木名。東漢張衡《南都賦》:“其木則……楓、柙、櫨櫪。”注:“櫪與櫟同。”俗稱柞樹,落葉喬木,花黃褐色,果實叫橡子,木材堅硬,供建築或製家具用。

其四

簷冰薄冱欲流澌,稚子嬉堆雪作獅〔1〕。乍報嶺頭梅蕊發,謝公含笑向南枝〔2〕。

【注釋】

〔1〕冱:凍結。《莊子·齊物論》:“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張衡《思玄賦》:“行積冰之皚皚兮,清泉冱而不流。”澌:解凍時流動的水。《後漢書·王霸傳》:“及至滹沱河,候吏還白:‘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渡。’”這句意謂簷前凝結之冰柱行將融化,次句指兒童戲堆雪獅。

〔2〕乍報:忽然報道。“謝公”句後,作者自注:“成句。”所用句係唐李嘉祐《韋潤州後亭海榴》詩末句,原詩為:“江上年年小雪遲,年光獨報海榴知。寂寂山城風日暖,謝公含笑向南枝。”李嘉祐,字從一,趙州人,天寶七年(748)擢第,授秘書正字,曾任袁州刺史,與劉長卿、韋應物等詩人友善,為詩麗婉,《全唐詩》存詩二卷。韋潤州,即韋應物,韋曾任潤州刺史(今江蘇鎮江),故稱韋潤州。海榴:即石榴,以自海外移植,故名。韋應物《答僩奴二甥》詩:“山藥經雨碧,海榴淩霜翻。”李句意謂海榴得物候之先,知年光消逝,為安慰韋寂寞,故“謝公含笑向南枝”,“公”,指韋應物。文氏引用該成句,係對“梅蕊發”而言,“公”自喻,也是揣忖“梅蕊”是為安慰自己孤寂而發。雪止冰融,梅蕊怒放,四首《雜詠》組詩中唯這首這句顯示作者陰鬱孤寂情緒有所舒展,他在盼待春天信息。

【讀記】

文廷式晚年有係列山居作品,長的如124句之《山居六十四韻》賦體巨製;短章如這組《雜詠》和另一首七絕《口占》:“石瀃(泄水門)才扃三尺瀑,岩梯高罥萬年藤。窺窗欲下猿偷果,過澗重回鶴啄冰。”這類山居篇什寫的都是深山大澤,萍鄉隻有武功山、楊岐山才有此景。詩人對楊岐山情有獨鍾(見《楊岐山》詩“讀記”),文氏晚年係列山居之作,似都係楊岐山景物與境界。

這組《雜詠》,主要抒發詩人晚年離群山居、與世隔絕孤寂淒冷陰鬱之精神狀態,它隻是“閑言”短章,寫山居片斷感受。第一首寫幹冷冬景,生機索然。第二首寫深山夜靜,萬籟俱寂中,隻有“鬆子敲鏗”、“霜華”砭骨,以有聲襯無聲,韻味極濃。第三首寫與世隔絕的薜蘿深處,隻有樵子為侶。到第四首“薄冱”解凍,稚子堆雪,梅蕊乍發,漸顯生機,末尾“成句”,已有春天信息了。組詩寫實景真情,非泛泛之輩。詩人為何“蕭然歲晚下緇帷”?是有意識的選擇,還是為解煩愁而短時棲息?它對探索詩人晚年歸宿,提供了頗為重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