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9章(1 / 2)

雜詠〔1〕

其一

蕭然歲晚下緇帷,緝綴閑言且作詩〔2〕。野蘚漸乾因雨少,枯檉無葉任風吹〔3〕。

【注釋】

〔1〕《雜詠》四首,影稿本置於《題寶積寺》後,禪詩《偶題》前,內容是一組寫山居短章。據錢仲聯《文廷式年譜》二十九年癸卯(1903):“歲暮,萍鄉裏居,有《山居五排六十四韻》。”汪叔子《文廷式年表稿》三十年甲辰(1904)“(四月)與陳詩同遊(上海)張園,品核人物,因出示去冬在萍所作《山居》諸篇,謂效皮(日休)陸(電蒙),在野言野”。可見該組詩寫作時間大致在二十九年歲末。

〔2〕蕭然:空寂、冷落,詩中形容環境與情緒。緇帷:喻林木深處,即“緇帷之林”。《莊子·漁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成玄英疏:“緇,黑色。尼父遊行天下,讀講《詩》《書》,時於江濱,休息林籟,其林鬱茂,蔽日陰沉,布葉垂條,又如帷幕,故謂之‘緇帷之林’也。”下:往、去。緝綴:編緝、綴合。唐元稹《苦樂相倚曲》:“轉將深意諭旁人,緝綴疵瑕遺譖說。”閑言:無關緊要的話。宋郭應詳《鵲橋仙·丁卯七夕》詞:“獨憐詞客與詩人,費多少,閑言潑語。”文詩中用“閑言”,有消遣之意。

〔3〕蘚:蘚苔類,又稱地衣、綠錢。乾同“幹”,幹枯。檉:檉柳,又稱三春柳或紅柳,落葉小喬木,老枝紅色,花淡紅,耐堿抗旱,多用於鹽堿地造林防沙。

其二

月波瀲灩五更頭,鬆子敲鏗落瓦溝〔1〕。驚起幽人眠未熟,霜華寒入敝貂裘〔2〕。

【注釋】

〔1〕瀲灩:詩中為光耀貌。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敲鏗:敲擊。鏗,撞擊。韓愈、孟郊《城南聯句》:“蔓涎角出縮,樹啄頭敲鏗。”瓦溝:瓦楞之間的泄水溝。白居易《宿東亭晚光》詩:“雪依瓦溝白,草繞牆根綠。”

〔2〕幽人:幽靜之人,多指隱士。南齊孔稚圭(德璋)《北山移文》:“或歎幽人長往,或怨王孫不遊。”霜華:霜為白色粉狀結晶,雅稱霜華或霜花。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雲淡晚風輕,露冷霜華重。”敝:破舊。貂裘:貂鼠毛製成的皮衣,輕暖珍貴。敝貂裘:喻失意淪落。《戰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失利,“黑貂之裘敝”,落魄而返。三、四句承前,抒寫孤寂淒冷心境。

其三

蘿帶緣門薜荔衣,亮無熱客扣岩扉〔1〕。相逢樵子談棋局,青櫪林間賣藥歸〔2〕。

【注釋】

〔1〕蘿:女蘿,蔓生植物,緣喬木生長,枝體下垂如絲狀,故稱“蘿帶”。薜荔:蔓生常綠藤本,葉橢圓,花極小,隱花托內。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薜荔衣:指以薜荔葉製成之衣。薜蘿,後借指隱者、高士之服裝或住所。唐張喬《送陸處士》詩:“若向仙岩住,還應著薜蘿。”韓偓《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道方險時擬如何?謫去甘心隱薜蘿。”亮:與“諒”義近,有估量、推想含義。熱客:本指趨炎附勢之客,詩中指常來常往之客,即熟客。黃庭堅《和外舅孫莘老》詩:“歸休飲熱客,觴豆愆調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