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2 / 2)

〔5〕奚童:影稿本作“奚僮”,未成年男仆。李商隱《李長吉小傳》記李賀“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清趙翼《錦囊》詩:“怕人笑我詩才盡,特遣奚童背錦囊。”辛夷:屬木蘭科,高大喬木,葉似柿葉而狹長,花苞尖利如筆頭,又稱木筆,開時如蓮花,春初開花,白色亦呼玉蘭。王安石《烏塘》詩之二:“試問春風何處好?辛夷如雪柘岡西。”辛夷花落在春二月間,北地還是冰天雪地,江南已辛夷花落,故雲“始覺江南春可憐”。江南不僅花開可愛,花落也可愛。這詩題改為“效元人體”,元代四大詩人之一的虞集在元大都任職時,多次想棄官南歸,元主不允。他的七絕《臘日偶題》之二:“歸時燕子尾毿毿,重覓新巢冷未堪。為報道人歸去也,杏花春雨在江南。”他的著名《風入鬆》詞結尾:“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當時坊間以此詞織於羅帕上,流傳甚廣。道希身在江南而故用曲筆,“始覺”句呼應上聯“聊此地”,表示擬長住江南,“杖藜”悠遊。

【讀記】

詩題從《杖藜》改為《春日,效元人體》,元人詩詞中多企慕山林隱逸。如號稱“元詩四大家”之一的虞集(號道園,祖籍四川,父籍江西臨川),論詩崇陶淵明、王維、韋應物、柳宗元,表示退隱歸田情感的詩作占相當數量,詩風也“藏鋒斂鍔”(明李東陽《麓堂詩話》)、淡泊雅淨,道希影稿本《杖藜》後36題中,有萍鄉村居詩七絕《睡起》:“睡起茅簷聞鳥聲,終風苦雨一時晴。道人暗惜春光去,且領兒童看晚耕。”道希也學道園先生自稱“道人”了。另一首《山行口占》七律,《詩錄》據“葉編本”改題為《自宜春返萍鄉道中作》,個別字有改動(“葉”本改動處見括號中):“又值西風(漸覺秋風)橘柚長,便乘竹輿涉村(江)鄉。秋雲迥觀(雲山回望)峰巒色(合),日午濃蒸草樹香。筋力漸衰三舍遠,郊(村)居無事一年長。從來淥水偏宜酒,欲問仙人九醖方。”末聯中“淥水”係萍川水,“仙人”傳說晉葛洪曾在萍鄉武功山煉丹。此詩寫作時間較《杖藜》後,詩風也恬淡閑靜,頗有韋應物田園詩閑淡風味,這或許也是“效元人體”,道希已漸漸“聊此地”了。

全詩關鍵處在頸聯,集中表現了詩人“聊此地”與“待何年”矛盾心理。尾聯一轉,長居江南而“始覺江南春可憐”,分外警醒。本質上是政治家的道希,居江湖而思魏闕是正常事,隻是這詩特別醒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