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5章(1 / 2)

春日效元人體〔1〕

東郭先生布履堅,杖藜處處訪山泉〔2〕。苔花繡石都成字,鬆氣連雲欲上天〔3〕。六鷁退風聊此地,五龍夾日待何年〔4〕?奚童報道辛夷落,才覺江南春可憐〔5〕。

【注釋】

〔1〕該詩影稿本中題為《杖藜》,謄錄在《落花》詩十二首、《四皓》《賈太傅祠》等詩後。一個極為顯著的字體特色是從《杖藜》開始,直到《知過軒詩鈔》最後的《溽暑》四首止,共36題詩,由原先遒勁秀麗的工筆正楷,改用輕快隨意的行書抄寫,字句時有修改,且越後越潦草,有的形同草稿。這36題詩半數以上係道希晚年在萍鄉村居詩,如《山居三十六韻》《山居六十四韻》等。從《杖藜》詩頸聯看,該詩係作於庚子後辛醜(1901)、壬寅(1902)間,《詩錄》據葉編本作今題。

〔2〕東郭句:“布履堅”影稿本中為“履已穿”,係用《史記·滑稽列傳》中據說係褚少孫補寫的東郭先生故事:“東郭先生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後得任郡尉,人又爭附之。褚少孫並引諺曰:“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其此之謂耶?”道希將它改為“布履堅”,既是適應下句“杖藜處處訪山泉”,因為赤足可以履雪地,卻不能走嶙峋山石;更是表示不同於那位東郭先生因貧求仕,而是杖藜避世。藜:草名,又名萊,莖老可以作杖。《莊子·讓王》:子貢乘高駟見原憲,“原憲華冠(破帽)縰屐(無後跟的的鞋)杖藜而應門”。首聯表示杖藜避世。

〔3〕苔花:苔屬隱花植物類,根、莖、葉區別不明顯,前人雖有“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之句,那是文學象征。這詩中苔花,指石壁上布滿苔蘚,形如花狀,連山遍壁,遠望若文字,用“繡”字狀它似出於巧奪天工之手。“鬆氣”句,形容鬆林中陰森勃鬱氣氛,與雲糾結,彌漫太空。頷聯承“訪山泉”寫詩人心目中之山景。

〔4〕鷁:水鳥,形似鷺而大,羽毛蒼,善翔。《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飛,過宋都。”杜預注:“鷁,水鳥,高飛遇風而退。宋人以為災,告於諸侯,故書。”《史記·宋微子世家》:“六鷁退飛,風疾也。”後人以它指災異或局勢逆轉,詩中暗喻庚子戰亂。聊:姑且。聊此地,姑且杖藜悠遊此地。五龍:譽稱同時以才能著稱的五人,如漢初有漢公沙穆五子(陶潛《集聖賢群輔錄下》)、晉有索靖等敦煌五龍(《晉書·索靖傳》)。呂溫《淩煙閣勳臣頌·狄梁公立盧陵王傳讚》讚狄仁傑雲:“取日虞淵,洗光鹹池。潛授五龍,夾之以飛。”文天祥被扣留皋亭山時,作《二王》詩:“一馬渡江開晉土,五龍夾日複唐天。”此句謂朝中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