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元史詳節複用前韻〔1〕
曾見兵威過鐵門,角端遺事記南村〔2〕。時來瀚海風雲變,運去和林鳥雀喧〔3〕。乞瓦綿城追戰績,班朱河水壯英魂〔4〕。四千年內論人傑,俯仰猶欽霸烈存〔5〕。
【注釋】
〔1〕文廷式治學偏重史部,於元史情有獨鍾。他於光緒三年(1876)的大年初二,終朝讀《元史·世祖紀》(忽必烈)一卷。該年他21歲,在粵陳澧的菊坡精舍求學,“讀乙部(史部)之書甚勤”。九年(1883)28歲“客居杭州。擬著手為《元史會要》”。十一年(1885),文氏在京“從盛昱處假得原錢辛楣(大昕)藏本《蒙古秘史》,與李文田各錄副一部”(以上引文均見汪《表》)。該書本名《蒙古秘史》,作者、著述年代都不明,它講述了成吉思汗族之源,記錄了十二、十三世紀蒙古民族生活的各個方麵,是蒙古族最早的曆史和文學經典,也是治元蒙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珍貴史料,一直秘藏內廷,到清代才進入研究領域。文氏抄本據說有六巨冊,二十七年(1901),道希又將此書另抄一部,寄贈內藤湖南,卷首有文氏“題記”雲:“(前略)……其中部落之名,同功之將帥,漢文刊落者太多,得此可補其闕……”1902年內藤發表了有關研究論文,為日本研究《蒙古秘史》的開端(文氏所贈抄本現藏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圖書館)。爾後內藤又將文氏抄本轉抄給那珂通世,那氏翻譯成《成吉思汗實錄》譯注本。文氏原鈔本一直為史學大家陳垣先生珍藏,並據以研究元蒙曆史。2009年在陳垣藏書拍賣會上以逾百萬元巨價拍賣成功。又據汪叔子先生《文廷式著作知見目錄草編》(見《文廷式集》下附錄)中,有文氏《元高麗紀事集本》等五種、文氏手批李文田撰《元朝秘史注》稿本四冊,今存。據汪先生稱某藏書家所藏文氏稿本中,有俄人著、日本譯、文氏潤色的《帖木真帖木兒用兵論》,據雲“其中保存成吉思汗帖木兒用兵西征珍貴史料頗多,極有史料價值”,散見於《枝語》30、31卷中。……據上述係列資料推斷,道希手頭必有一本《元史詳節》筆記或劄記,故以“門”、“存”韻題詩其上,以表珍重。此詩中所涉及事例,《元史》或闕(如“乞瓦綿城追戰績”事),想必都在他的《元史詳節》中。詩題雖雲《題元史詳節》,實即頌“四千年”中的“人傑”成吉思汗,具見以下各注中。
〔2〕鐵門:西域地名,唐玄奘至印度求法,自高昌至鐵門,地在今高昌、焉耆和庫爾勃之間,又稱鐵門關。《元史·太祖紀》記成吉思汗西征,於蒙古“十六年辛巳(1221年,宋寧宗嘉定十四年,金宣宗興定五年)夏四月,駐蹕鐵門關”。角端:傳說獸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獸則麒麟、角端。”晉郭璞注:“角端似豬,角在鼻上,堪作弓。”《宋書·符瑞誌》(下):“角端者,日行萬八千裏,又曉四夷之語。”《元史·太祖紀》,十九年甲申(1224),“帝至東印度國,角端見,班師”。《元史·耶律楚材傳》:“帝至東印度,駐鐵門關,有一角獸,形如鹿而馬尾,其色綠……帝以問楚材,對曰,此瑞獸也,其名角端。”南村:元末陶宗儀別號。陶生卒年不詳,元末明初浙江黃岩人,字九成,中年隱居鬆江南,因號南村,耕讀著述,耕時常自帶筆硯,有所得即書之,結集為三十卷《南村輟耕錄》,書成於元末。第五卷首一則為《角端》。記“太祖駐師西印度,忽有獸其高數十丈,一角如犀牛,能作人語雲:‘此非帝世界,宜速還。’左右皆震懾,獨耶律文正王進曰:‘此名角端,乃旄星之精也。聖人在位則斯獸奉書而至,且能日馳萬八千裏,靈異如鬼神,不可犯也。’帝即回馭”。首聯寫成吉思汗西征異事。
〔3〕瀚海:含義隨時代而變,文詩中瀚海指今蒙古國境內及黑龍江上遊與貝加爾湖一帶的高原地區。十二世紀末,這裏有近百個不同部落,各個集團間長期的複仇戰,掠奪戰使蒙古高原陷於分裂和混亂。蒙古族鐵木真(成吉思汗本名1162—1227)崛起,以其剽悍、勇毅率本族勁旅於1201年擊潰了以劄木合為首十一個部落的聯合進攻。1202年滅額爾古拉河一帶強大的塔塔爾集團,占據了廣闊富饒的呼倫貝爾草原。1203年滅土拉河流域一帶的克烈部汪罕集團。1204年滅阿爾泰山地的乃蠻國,統一了全蒙古。1206年鐵木真自豪宣告“七載之中成大業”(1219年成吉思汗致丘處機詔書見陶宗儀《輟耕錄·丘真人》條),於蒙古太祖元年丙寅(1206年宋寧宗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汗皇帝’”(《元史·太祖紀》)。為建立混一歐亞的大蒙古國,成吉思汗開始征服世界,命木黎華破金中都燕京,自己揮戈西向,滅西遼,攻占中亞花剌子模國新、舊都城橫掃中亞西亞,波斯印度,然後回漠北,於金哀宗四年(1227)征西夏時,死於六盤山軍營。“瀚海風雲”隨他一生征戰“滅國四十”(《元史·太祖紀》)而徹底改變,“時來”句指此。和林:元代舊都,蒙古汗國的政治中心,地在今蒙古國境內因其西有克喇和林河,故名和林。文氏《枝語》卷七“和林”條,稱該地名係蒙古語音譯。《元史·太宗(窩闊台)紀》:“七年(1235),城和林,作萬安宮。”而元史學者多有“太祖肇基或定都和林之說”(見岑仲勉先生《中外史地考證·元太祖定都和林說》)。按文氏這句係指元室顛覆。元朝末代順帝於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兵攻入大都時逃回漠北,次年死於應昌(今遼寧克什克騰鎮),元宗室複據和林,為明初邊患。鳥雀喧:指昔日空前繁華的大蒙古帝都而今已為荒蕪空城。頜聯概括了從成吉思汗勃興到元室滅亡這一百五六十年的整段曆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