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啊!唐記者把手機揣進兜裏,不動聲色地提出參觀一下狐舍,看看狐狸的品色,日後好來購買狐皮。顧長奎沉吟了一下,說:“狐狸這東西晝伏夜動,現在正睡覺呢,有什麼好看的。”唐記者說:“它睡它的,咱不驚擾它們,我隻想了解一下養狐場的規模,日後好下訂單。”顧長奎再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隻好領著他向狐舍走去。
狐舍為磚木結構,上下三層,前麵有鐵絲網攔著,外人根本不能靠近,隻能隔著鐵絲網遠遠地看。十幾排狐舍,唐記者逐個看了一遍,發現每個狐舍裏麵都有狐狸,足有六七百隻。正如顧長奎所說,除了少數幾隻狐狸來回跳動外,大部分狐狸都躲在狐舍角落裏,安詳地睡覺。
唐記者這次徹底泄了氣,六七百隻狐狸,每天可不少消耗食物。顧長奎拉回來的這些病死雞,看來就是喂狐狸用的。舉報人所說的加工成燒雞和白條雞後流入市場,純屬無中生有!想到這裏,唐記者裝作方便躲到狐舍的背麵,把他所看到的情況發給了舉報人。
唐記者以為舉報人這回無話可說了,沒想到舉報人很快回了短信:顧長奎又在騙人,那些趴著不動的狐狸全是他偽裝的假狐狸!狐狸有個生理特性,在熟睡狀態下,尾巴會不間歇地輕輕擺動。不信你再去看看那些狐狸,它們的尾巴肯定始終不動。
唐記者驚訝不已,他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剛才看到的那些狐狸大部分是假狐狸。他重新回到狐舍前,調整好暗拍鏡頭,逐個察看那些趴著睡覺的狐狸。果然,它們的尾巴一動不動!
這些狐狸都是顧長奎偽裝的假狐狸?唐記者有點不相信,決定試探一下。他指著趴在角落裏的一隻大狐狸說:“顧老板,我覺得那隻狐狸的皮色與眾不同,拿給我看看可以嗎?”顧長奎一愣,隨即說:“那狐狸正睡覺呢,說好不驚擾它的,還是找隻醒著的看吧。”說著打開鐵絲網的小門鑽進去,把一隻正在采食的狐狸捉了給唐記者。唐記者敷衍地看了看,把狐狸還給顧長奎,他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
唐記者和廖小琴從養狐場出來,直接去了工商和衛生部門,把他們了解的情況如實一說。很快,兩部門組成了一個聯合執法隊,把顧長奎的養狐場及加工病死雞的作坊來了個一窩端!
唐記者扛著攝像機,一直跟隨執法隊拍攝采訪,有幸目睹了搗毀狐舍的全過程。原來,那些趴在那裏佯裝睡覺的假狐狸,全是塞了棉花團的狐狸皮偽裝的!
在回電視台的路上,廖小琴誇讚唐記者機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了這次采訪任務。唐記者笑道:“要是論功行賞的話,你比我的功勞可大多了。沒有你這個舉報人的一次次短信提醒,我還真不知該怎麼辦呢。”
廖小琴一愣:“原來你都知道了。”
唐記者說:“咱們進入養狐場後,你躲在車裏不肯出來,我就懷疑舉報人是你。後來一到關鍵時候,就會有短信及時提醒我,更說明舉報人就在我身邊。尤其聯想到你的家鄉就在這裏,這裏的人和事肯定與你有扯不斷的關係,舉報人除了你還能是誰?”
廖小琴不解:“你怎麼知道我的家鄉在這裏?”
“原因很簡單,雖然你說的是普通話,但說話的尾音和當地人的腔調如出一轍。”唐記者話鋒一轉,問廖小琴,“你這個舉報人一直不敢露麵,不會是怕顧長奎報複你吧?”
“當然不是。”廖小琴說,顧長奎和她家關係不錯,她的父母常年有病,這些年一直是顧長奎在照顧他們,還有她上大學的費用,也都是顧長奎資助的。可以說,顧長奎對她恩重如山。她不敢露麵,就是怕恩人知道是她舉報的而傷心啊!
唐記者還有一點不明白:“既然顧長奎對你有恩,你為什麼還舉報他呢?”
廖小琴說,其實她心裏也非常矛盾。今年畢業後她曾在顧長奎的養狐場幫過忙,那時她就知道了顧長奎加工病死雞在市場上出售的事,但她卻一直下不了決心舉報他。最近,社會上接連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觸動了她,作為一名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她不能看著影響群眾健康的病死雞,流入市場而坐視不管!
廖小琴說完停頓了一下,又語重心長地說:“其實舉報恩人並非不講情義,知道恩人做違法的事而熟視無睹甚至包庇縱容,才是把恩人推向深淵!我現在舉報他,讓他懸崖勒馬為時不晚,如果發展下去鬧出人命來,等待他的隻能是坐牢吃官司,不是把恩人害了嗎?”
廖小琴一番擲地有聲的話,聽得唐記者頻頻點頭:是啊,大是大非麵前,個人情感隻能拋在一邊。食品安全可不是小事,它關乎人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