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市電視台要聞部的唐記者剛一上班,就收到一個舉報短信,說雙河縣老窪村有人收購病死雞,加工後流入市場,對人民群眾的健康構成了嚴重危害,請速派人前去調查采訪。
電視台本來有一部24小時新聞熱線,但涉及揭露一類的新聞時,舉報人往往不願意暴露自己的聲音,於是唐記者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公布出去,專門接收短信舉報。
對這個舉報短信唐記者非常重視,決定帶實習生廖小琴前去調查采訪。廖小琴是剛分來的大學生,對新聞有敏銳的洞察力,最近由她報道的幾起食物中毒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唐記者和廖小琴帶著暗拍設備,開著麵包車顛簸了近兩個小時後,終於來到雙河縣老窪村。老窪村是個肉雞養殖專業村,村子周圍全是大大小小的雞棚。村頭上有一座石橋,是進出老窪村的必經之路。兩人一商量,決定在石橋上守株待兔,等收購病死雞的車輛現身。
臨近中午,開始有裝滿肉雞的車輛陸續從村子裏駛出來,但兩人一看傻了眼——時值隆冬,為防止雞在運輸途中被凍死,每個裝雞的鐵籠子上都蒙著篷布,所以從外麵看,根本看不見車裏裝的是死雞還是活雞。
廖小琴說:“還是問問舉報人吧,他對這裏的情況肯定熟悉。”唐記者調出舉報人的手機號碼撥過去,沒想到電話接通後,他剛說了一句:“我是電視台的記者……”對方就掛了電話。廖小琴分析道,對方可能是不方便接聽,讓唐記者再發個短信試試。
唐記者躲到一邊給舉報人發短信,問怎樣識別收購病死雞的車輛。這一次,舉報人很快回了短信,說識別方法很簡單:養殖戶在出售活雞前,都會讓雞群盡量多食多飲,目的是為了增加重量。活雞裝車後經過擠壓和顛簸,便會排泄大量糞便。因此,雞籠底部潮濕或有糞便溢出的為活雞,而雞籠底部幹爽的則是病死雞無疑。
唐記者看後恍然大悟,把短信給廖小琴看。廖小琴說:“有道理,我們怎麼就沒想到呢?”果然,掌握了識別方法後,兩人很快就發現了收購病死雞的嫌疑車。
那是一輛雙排小貨車,車上裝著三層雞籠,每層雞籠的底部也都非常幹爽。照此推算,車上裝的就是病死雞!
唐記者發動麵包車,悄悄地跟在小貨車後麵。小貨車三拐兩拐,開到遠離村莊的一處院落前停下來。司機摁了三聲喇叭,院門徐徐開啟,小貨車開進院子裏。唐記者正不知所措,忽然手機“丁零”一聲,來了一個短信:趕快跟上,要不就進不去了。短信是舉報人發來的,唐記者來不及多想,一踩油門跟了上去。他們剛進去,身後的大門就關上了。
小貨車在一排倉房前停下來,一個留短胡茬的中年男人走出來,招呼幾個工人開始卸車。工人們剛要揭雞籠上的篷布,短胡茬一回頭,發現了後麵跟進來的麵包車,忙招呼卸車的人向這邊圍過來。廖小琴一見,嚇得把頭埋到車座下麵,大氣都不敢出了。唐記者後悔貿然把車開進來,心裏快速想著對策。這時“丁零”一聲,那舉報人又來了一個短信:這裏是養狐場,短胡茬就是老板,叫顧長奎,你可裝作購買狐皮的皮草商。
好及時的短信!唐記者長舒一口氣,整理好暗拍設備,又把手機鈴調成震動,才不慌不忙地下了車。廖小琴沒有下車,她大概是嚇傻了。
短胡茬打量一番麵前這個不速之客,質問道:“你是怎麼進來的?來這裏幹什麼?”唐記者煞有介事地說:“我是市裏來的皮草商,想來這裏購買一批狐皮。請問哪位是顧老板?”
“我就是顧長奎。可是,我這裏並沒有狐皮要賣呀。”見來人指名道姓找他,顧長奎語氣緩和下來。
“哦,暫時沒有狐皮沒關係,我在這裏隨便看看。”唐記者走到小貨車跟前,裝作不經意地問,“顧老板,車上裝的什麼?”
“一會兒你就知道了。”顧長奎招呼工人卸車。工人把雞籠上麵的篷布揭下來,唐記者一看,籠子裏裝的果然全是病死雞!
唐記者一邊把暗拍鏡頭對準籠裏的病死雞,一邊問顧長奎,買這麼多病死雞做什麼用。顧長奎笑道:“看你這話問的,當然是喂狐狸了。”
聽了這話,唐記者一下泄了氣:他們這一趟怕是白跑了,人家收購病死雞是喂狐狸用的,根本不是加工後流入市場。看來那個報料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既然沒有新聞可挖,那就回去吧。唐記者轉身往回走,忽覺兜裏的手機震動起來,掏出來一看,又是舉報人的短信:顧長奎在撒謊,這個養狐場隻有幾隻狐狸,這麼多病死雞根本吃不了。不信去狐舍那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