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的礦物質成分主要是碳酸鈣,將其製備成超微粉體有助於人體對它的消化吸收。超細粉製備方法主要有化學法和機械粉碎法兩種。化學法製備的粉體不僅純度高,粒度細,顆粒尺寸分布範圍窄,化學均勻性好,而且還可以控製粉體的顆粒形貌,但化學法製備成本高,能源利用率低,所以尚未大規模的應用於工業生產。目前製備微粉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是物理法,物理法製備微粉就是采用機械力對物料進行加工,使物料成為超細粉末。這種方法成本低,適用範圍廣。顆粒無團聚是此法最突出的優點,但此法也有粒度粗、純度低、化學均一性差等缺點。國內所使用的主要是機械粉碎法,采用的機械設備主要是球磨機、振動機和氣流粉碎機。
(一)工藝流程
蛋殼洗滌殼膜分離烘幹粗粉碎超微細粉碎成品分裝
(二)技術要求
蛋殼粉的加工要點如下。
1.蛋殼收集
將蛋廠加工蛋製品或糕點廠使用鮮蛋所廢棄的蛋殼收集起來,放於專門堆放蛋殼的庫房裏。
2.蛋殼烘幹
蛋殼烘幹可用兩種方法,一為加熱烘幹法,二為自然曬幹法。
(1)加熱烘幹法蛋殼烘幹是在烘幹房裏進行的。烘幹房為一密閉室,內設加熱設備,房頂設有1到2個出氣孔。蛋殼放在烘幹房裏的木架上,將室內加溫到一定的溫度(80~100℃),蛋殼水分被加熱蒸發,而使蛋殼烘幹;一般烘幹房溫度100℃左右,持續2h以上,蛋殼便成幹燥狀態。
(2)自然曬幹法如果沒有烘幹房,也可采用日光曬幹法。即將蛋殼平鋪在稍有傾斜度的水泥地麵上,借太陽熱蒸發蛋殼水分。為使蛋殼水分容易蒸發,蛋殼不宜鋪得太厚,約33cm厚即可。在攤開後,不宜翻動,使蛋殼裏的水分自然流出,其表麵的水分借陽光熱蒸發後,再進行翻堆,這樣蛋殼水分容易蒸發。
3.揀除雜質
蛋殼幹燥後便送至揀雜質室揀除雜質。蛋殼因堆存不當,往往有夾雜物存在,如竹片、木片、小鐵片、鐵釘和鐵絲等,在蛋殼加工成粉末之前,必須揀出。
4.製粉
幹燥的蛋殼,揀去夾雜物後即可進行製粉。選擇粉碎方法的原則是,須視粉碎物料的物性與所要求的粉碎比而定,尤其是被粉碎的物料機械性質具有很大的決定作用,而其中物料的硬度和破裂性更居首要地位。對於蛋殼這種具有一定韌性和脆性的物料,研磨和衝擊的方法較好。
(1)電動磨粉法主要是使用電動磨粉器把幹燥的蛋殼磨碎。采用球磨機對蛋殼進行超微細粉碎。其工作原理是在一轉盤上裝有四個球磨罐,當轉盤轉動時,球磨罐在繞轉盤軸公轉的同時又繞自身軸反向作行量式自轉運動,罐中磨球和材料在高速運動中相互碰撞,摩擦,達到粉碎,研磨,混合與分散物料的目的。進行操作時,將幹燥蛋殼不斷地由上層磨孔送入鋼磨內,啟動電機,鋼磨轉動,轉速400~800r/min,蛋殼經過磨碎,便成細粉末狀。磨出的蛋殼粉由輸粉帶送入貯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