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聽到了“雅頌”之樂,人們心胸就寬廣了;拿著盾和戚,學習俯、仰、屈、伸的舞蹈動作,人們的儀表就莊重了,按照一定的行列和區域來行動,配合著音樂的節奏,人們的行列就端正了,進退也統一了。所以樂表現著天地間的和諧統一,是中和的綱紀,是人們的性情所不能沒有的。
【故事1】
黃帝造鼓
鼓,憑著它那堆渾、明快的特殊音響效果,在我國古代樂隊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擊鼓的人就是樂隊指揮,至今戲曲伴奏仍然保留著這個傳統。其實,鼓最早發揮威力的地方卻是戰場。古時候,當兩軍交鋒時,震天動地的戰鼓聲起著指揮作戰、鼓舞士氣的作用。
鼓是誰發明的呢?傳說它是我們的祖先黃帝(軒轅氏)發明的。我國最古老的神話傳說集《山海經》裏就記載著黃帝造鼓的故事。
相傳黃帝與蚩尤部落之間曾發生過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
蚩尤本是南方的天帝——炎帝的孫子。他原來住在南方,共有兄弟81個,一個個都是身長數丈,鋼頭鐵額,猛勇無比。他們的頭上都生有兩隻堅利的角,耳朵兩旁的毛發直豎起來,好像劍戟,四隻眼睛、六隻手,兩隻牛一樣的腳。蚩尤野心很大,他們首先用武力征服了南方諸部落,又收買了一批妖魔鬼怪,組成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蚩尤假借了炎旁的名號,自稱炎帝,正式揭起了造反的旗幟。他統率著大軍,浩浩蕩蕩,從南方奔殺到北方來。
正在昆侖山的黃帝聽說蚩尤發兵要來和他爭寶座了,非常震怒,於是一場大戰就在涿鹿(今河北)之野爆發了。這一場戰爭是猛烈無比的。蚩尤這方麵的軍隊,有他七八十個銅頭鐵額的兄弟,還有許多勇敢善戰的苗民;黃帝這方麵的軍隊,有天女和應龍,有四方和神怪,還有人熊、狗熊、老虎、狐狸、豺狼……戰鬥進行得很激烈,雙方九次交鋒,殺得屍骨遍野、血流成河還不分勝敗。
黃帝的軍隊由於戰爭曠日持久,對手又凶悍驍勇、武器精良,士氣漸漸低澆落下來,黃帝心中憂慮,覺得必須想個法子鼓舞士氣才成。想來想去,終於給他想出了一個妙法,這妙法就是用一種特別的材料,製造—麵奇異的軍鼓,來振作士氣,嚇唬嚇唬蚩尤軍,戰勝敵軍。
原來在東海流波山上,有隻名叫“夔”的野獸,形狀像牛,卻沒有角,蒼灰色的身子,隻有一隻腳,能夠自由地在海水裏進出。當它進出海水的時候,必定伴隨著大風大雨,身上發出日月般閃閃的光輝,一麵又張著大口怒吼。聲音好像打雷。黃帝派人將它捉了來,剝了它的皮,據說那張皮有一畝地大。他們將皮晾幹了,便繃起了一麵特號的大鼓來。
軍鼓有了,還差一對鼓槌,黃帝就打雷神的主意。這雷神又叫雷獸,是個龍身人頭的怪物,黃帝派人把他捉來,不由分說,將他殺了,從他身體內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做成鼓槌。
軍鼓有了,鼓槌有了,黃帝就把雷神骨頭做的鼓槌來敲打夔皮做成的軍鼓。兩件東西碰到一起,發出的聲音比打炸雷還響,據說五百裏以外也能聽見。
這麵軍鼓被搬到戰場上,一連擂了九通,果然山鳴穀應,天地變色,黃帝的軍隊立刻軍威大振,銳不可擋地撲向蚩尤的陣地。蚩尤的兵士們聽見鼓聲一個個嚇得膽顫心寒、魂飛魄散,隻好紛紛抱著腦袋捂著耳朵逃竄。黃帝的軍隊在震耳的鼓聲中追殺上去,打了一個大勝仗。把蚩尤軍消滅了一大半。蚩尤軍且戰且退,直退到冀州之野,那驍勇善戰的蚩尤終於被黃帝的士兵活捉了,黃帝立即命令神兵天將把這個戰爭元凶的腦袋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