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樂情篇(1 / 3)

(一)原文

樂者,非謂黃鍾、大呂、弦歌、幹揚也,樂之末節也,故童者舞之。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麵而弦。宗祝辨乎宗廟之禮,故後屍。商祝辨乎喪禮,故後主人。是故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後。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後,然後可以有製於天下也。

(二)譯文

樂不僅僅是指黃鍾大呂等樂律、彈琴歌唱和手持盾牌及大斧的舞蹈,這些都是樂的末節,所以讓孩子來表演舞蹈。鋪設筵席,陳列樽、俎、籩、豆等器具,以升上降下的動作來表示禮儀,這都是禮的末節,所以讓辦具體事情的官員來執掌之。

樂師隻懂得樂聲和詩歌,所以麵向北坐著演奏。宗人、太祝隻懂得宗廟中祭祀的禮儀,所以站在屍的後麵掌禮。商祝隻懂得喪葬的禮儀,所以站在主人的後麵掌禮。因此可見道德完善的人才能處於上位,技藝熟練的人隻能處下位;品行完美的人才能居前,從事技藝的人隻能在後。所以說古代君王明確了上、下、先、後的分別,然後才能為天下製定禮樂。

【故事1】

鄒忌說琴諫齊王

公元前356年,齊桓公死後,兒子齊威王即位。齊威王迷戀彈琴,經常獨自在後宮內撫琴自娛,不理朝政。一晃九年過去了,國家日趨衰敗。周邊國家看到齊威王如此荒唐,接連起兵進犯,齊國連吃敗仗。

一天,有個名叫鄒忌的齊國人,自稱是高明的琴師,走進王宮,對侍臣說:“聽說大王愛彈琴,我特地前來拜見,為大王撫琴。”侍臣稟報齊威王,齊威王一聽很高興,立即召見鄒忌。

鄒忌走進內宮聆聽齊威王彈琴。聽完後,他連聲稱讚道:“好琴藝呀!好琴藝……”齊威王不等鄒忌稱讚聲落音,連忙問道:“我的琴藝好在哪裏?”鄒忌躬身一拜道:“我聽大王那大弦彈出來的聲音十分莊重,就像一位明君的形象;我聽大王從那小弦彈出來的聲音是那麼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賢相的形象;大王運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純熟,彈出來的個個音符都十分和諧動聽,該深沉的深沉,該舒展的舒展,既靈活多變,又相互協調,就像一個國家明智的政令一樣。聽到這悅耳的琴聲,怎麼不令我叫好呢!”鄒忌接著說道:“彈琴和治理國家一樣,必須專心致誌。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風浩蕩,猶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澗溪水,像似臣也;應彈哪根弦就認真地去彈,不應該彈的弦就不要彈。這如同國家政令一樣,七弦配合協調,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這正如君臣各盡其責,才能國富民強、政通人和。彈琴和治國的道理一樣呀!”

齊威王說:“先生,你的樂理是說到我的心坎裏,但是光知道彈琴的道理還不夠,必須審知琴音才行,請先生試彈一曲吧。”鄒忌於是離開琴位,兩手輕輕舞動,隻擺出彈琴的架勢,卻並沒真的去彈。齊威王見鄒忌如此這般,惱怒地指責道:“你為何隻擺空架子不去真彈琴呢?難道你欺君不成?”鄒忌答道:“臣以彈琴為生業,當然要悉心研究彈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國家為要務,怎麼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國的大計呢?這就和我撫琴不彈,擺空架子一樣。撫琴不彈,就沒有辦法使您心情舒暢;您有國家不治理,也就沒有辦法使百姓心滿意足。這個道理大王要三思。”齊威王因之醒悟,便和鄒忌大談治國定霸大業。

【故事2】

廣陵散的故事

據有關記載,古琴曲《廣陵散》講述的是戰國時期一個叫聶政的韓國義士為朋友兩肋插刀去刺殺政敵韓國宰相的故事,琴曲體現了一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

有了《廣陵散》後的幾百年裏,沒人有廣陵散的完整曲譜,在音樂界和士大夫中很少演奏。之所以能躋身十大古曲之一得以成名,還得部分歸功於嵇康。

魏末著名琴曲家嵇康因反對司馬氏的專政而慘遭殺害。在臨刑前嵇康從容彈奏此曲以為寄托。之後《廣陵散》名聲大振,人們在理解這首樂曲時又多了一層意義,它蘊涵了一種蔑視權貴、憤恨不平的情緒。

行刑那天,嵇康身戴木枷,被押到刑場。刑場在洛陽東市。嵇康一路上神情木然而縹緲。他想起,早年曾在洛水之西遊學的時候,有一天夜宿華陽,獨個兒在住所彈琴。夜半時分,突然有客人來訪,自稱是古人,與嵇康共談音律,談著談著來了興致,向嵇康要過琴去,彈了一曲《廣陵散》,聲調絕倫,彈完便把這個曲子傳授給了嵇康,並且反複叮囑,千萬不要再傳給別人了。然後這個人飄然而去,沒有留下姓名。

嵇康想到這裏,滿耳滿腦都是《廣陵散》的旋律。他遵照那個神秘來客的叮囑,沒有向任何人傳授過。自己的弟子袁孝尼多次請求傳授,他也沒有答應。刑場已經不遠。“難道,這個曲子就永遠地斷絕了?”——想到這裏,他微微有點慌神。

突然,嵇康聽到,前麵有喧鬧聲,而且鬧聲越來越響。原來,有三千名太學生正擁擠在刑場邊上請願,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讓嵇康擔任太學的導師。顯然學生們想以這樣一個請願向朝廷提示嵇康的社會聲譽和學術地位,但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他們這種聚集三千人的行為已構成一種政治示威,司馬昭怎麼會退讓呢?

嵇康望了望黑壓壓的年輕學子,有點感動。孤傲了一輩子的他,因僅有的幾個朋友而死的他,把誠懇的目光投向四周。一個官員衝過人群來到刑場高台上宣布:宮廷旨意,維護原判。

刑場上一片山呼海嘯。

但是,大家的目光都注視著已經押上高台的嵇康。

身材偉岸的嵇康抬起頭來,眯著眼睛看了看太陽,便對身旁的官員說:“行刑的時間還沒到,我彈一個曲子吧。”不等官員回答,便對在旁送行的哥哥嵇喜說:“哥,請把我的琴取來。”

琴很快取來了,在刑場高台上安放妥當。嵇康坐在琴前,對三千名太學生和圍觀的民眾說:“請讓我彈一遍《廣陵散》。過去袁孝尼他們多次要學,都被我拒絕。《廣陵散》於今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