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樂記篇(2 / 2)

師曠天生目盲,但聽覺卻異常發達,對音準的分辨能力極強。據說有一次,晉平公鑄造了一口大鍾,所有的宮廷樂師都說鍾的聲音很準,隻有師曠說不準。後來再請衛國的師涓來測試,證實這口鍾真的聲音不準。道教中的守護神之一順風耳能聽千裏之外的聲音,他的原型就是師曠。

師曠還能從音樂中聽出吉凶禍福。

有一次,楚國發兵攻打鄭國。楚國當時很強盛,而鄭國很弱小,人們都認為楚國必勝,接下來被楚國攻打的目標就是晉國了,所以晉國上下都很害怕。晉平公召來師曠詢問。師曠彈著琴弦,唱起南北不同的歌曲,然後稟告說:“楚國必敗。”果然沒過幾天,就傳來了楚國兵敗的消息。

晉平公的新宮落成,衛國的衛靈公前來祝賀,命隨行的本國樂師師涓演奏新曲助興。琴聲像綿綿細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哭訴。聽著聽著,師曠猛地站起身來喝道:“這是亡國之音,不能彈!”晉平公問:“你怎麼知道它是亡國之音呢?”師曠說:“這是商朝樂師師延為紂王創作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師延自投濮水而死。這首曲子一定是在濮水邊聽來的。”衛靈公聞聽此言非常驚訝,連連稱,正是從濮水邊聽來的。

師曠認為,音樂可以興邦,也可以亡國。好的音樂是同化了天地宇宙的規律,君王和人民聽了這樣的音樂後就會受到道德的教化,禮節的約束,用好的行為規範自己,國家就會太平,人民就會安康,而那些靡靡之音是違背天地常理的,如果君王和百姓都聽這樣的音樂,這個國家很快就會滅亡。

除了非凡的音樂才能外,師曠還有卓越的政治遠見。有一次,晉平公設宴招待齊國的齊景公,景公向師曠請教治國之道,師曠回答:國君必須施惠於民。齊景公一連問了三次,師曠都是這樣回答。齊景公很重視師曠的意見,回到齊國後首先就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然後又采取其它施惠政策,使民心歸順,驅除了政敵,鞏固了政權。

性情剛正的師曠總是利用各種機會勸諫晉平公,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關心人民疾苦的明君。但年老的晉平公越來越聽不進師曠的忠誠勸諫,這令師曠悲憤不已,再也不願意為平公彈琴。於是將琴砸向自己的頭部,血灑宮殿,倒地身亡。一代音樂宗師就這樣音斷琴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