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克服慣性思維的說服力(2)(2 / 3)

有的夫妻吵架,一時間想不開,嘴裏就會說什麼“沒意思”、“我不想活了”、“我想和他離婚”之類的氣話。

以前,有一位朋友的太太來找我訴苦,說她先生極不像話,整天在外麵亂來,對家庭也不太照顧,最後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與先生離婚。

她本來很愛丈夫,丈夫也很愛她,他們是大家公認的幸福夫妻。最近,丈夫的公司出了點事,因此沒有像往常一樣準時回家,她便四處向朋友訴苦,並放話說要與丈夫離婚。

我知道這是女性一貫的訴苦方式,所以不足為奇,為了節省時間不和她耗下去,我不僅沒有正麵勸她,也沒有假惺惺地幫她譴責丈夫,反而裝出很慎重的樣子告訴她:“這種沒有責任感的男人,趁早離婚也好,免得將來受苦。”

我知道這樣的說話會得到怎樣的效果,果然,她聽完我的話愣住了,她本來以為我會像大家一樣同情她的處境而勸她冷靜、要理解丈夫的困境,沒有想到我會直接勸她和丈夫離婚,所以她沒有再說什麼,坐了一會兒便走了。

從此以後,她像變了個人似的,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體諒人。當然,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好。

如果某人站在海邊或樓頂上一心尋死,旁人隻會說“別做傻事”、“有什麼想不開的呢?”等傳統老套的勸解,但這樣隻會使他更加悲觀失望,無法消除他自盡的念頭。

相反,如果你說:“如果你真想跳的話,那就跳吧!”他必定會開始恐懼,想不到他的生命竟然那麼沒有價值,連旁人都見死不救,甚至鼓動他去自盡,這就違背了他原先的期待。說不定他會想:“既然你想看我笑話,我就偏不跳,讓你的計謀不能得逞。”

某些不被允許的期待,一旦你出乎意料地用他的手法去反擊或說服,就會使他改變初衷。

有些盡職的老師對學生的嚴格程度,有時會超出家人和學生本人的想象。如果某學生經常被老師責罵,他一定非常怨恨老師,甚至想給老師一些顏色瞧瞧。

如果你身為父親,該如何使孩子放棄這種念頭呢?

正麵的說理隻會使他的怨恨加深,並且產生叛逆的不平想法。如果你反其道而行,順從他的意思去說服他,一定會有良好的效果。

你可以這樣對兒子說:“既然那位老師如此可惡,不妨就給他一點顏色瞧瞧。但是,你要做就一個人去做,也不要對警察說你是我的兒子。不然,他們會抓我去坐牢。”

你這麼一說,兒子一定會馬上打消報複的念頭。

可見,正話反說可以放大荒謬,讓人更為容易地見到荒謬的真麵目,從而達到了更好的勸諫效果。

說反話的效果源於它的“顯微鏡”作用,荒謬之上再加上更荒謬,則荒謬就無處躲藏,顯而易見了。

心理學指出,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最初的欲望和想法,也會自己通過分析、判斷做出決定和選擇,而不希望受到別人的指使或者限製。當有人想要改變他的想法和決定的時候,或者要把自己的意念強加給對方的時候,就會引起對方強烈的逆反心理,進而采取和你相反的態度或者言行,以維護自己的自尊、信念以及自我安全。從某種意義上說,逆反心理其實是人們的一種自我保護,是為了避免自己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威脅而樹立的一種防範意識。

欲望被禁止的程度越強烈時,所產生的抗拒心理也就越大。逆反心理幾乎是人人都有的行為反應,差別隻在於程度不同而已。在消費行為過程中,客戶也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銷售員越是苦口婆心地把某商品推薦給客戶,客戶就越會拒絕。這在銷售活動中是十分常見的現象。

例如,當客戶對於某商品特別感興趣的時候,想要摸摸質地,而這時銷售員過來說:“不好意思,我們的樣品是禁止觸摸的!”這時客戶的心理立刻會變得反感,有什麼好的,不摸就不摸。於是扭頭就離開了。這就是客戶對商品的強烈的好奇心受到了阻礙,而導致客戶的心理逆反。

還有,當客戶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反而會更加刺激他強烈的需要,比如,人們往往對於自己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

再有一點容易引起客戶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對立情緒,因為客戶一般都會對登門推銷的推銷員抱有警戒心理,對其表示不信任,這樣的話,推銷員把自己的產品說得越好,客戶越覺得是假的,推銷員越是熱情,客戶越是覺得他虛情假意,隻是為了騙自己的錢而已。

逆反心理既會導致客戶拒絕購買你的產品,相反也會促進其主動購買你的產品。當推銷員拒絕客戶購買某產品時,客戶反倒非要買來用用,結果使客戶自己說服了自己。

前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諾夫在《趣味心理學》一書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讀者請勿先閱讀第八章第五節的故事。大多數讀者卻采取了與告誡相反的態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內容。這也是消費者的一種心理的逆反現象。

因此銷售員在向客戶推銷商品的時候,一方麵要避免引起客戶的逆反心理,使之拒絕購買自己的商品;另一方麵,還要學會刺激客戶的逆反心理,引發客戶的好奇心,讓客戶產生強烈的購買欲望,你不賣他就會非要買。從而從正反兩方麵來調動客戶的積極性,使自己能夠銷售出更多的產品。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情不自禁地按照順向思維做事情,即總是順著對方的心態走,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投射到別人身上:自己喜歡的人,便誤以為別人也喜歡;自己討厭的人,便誤以為大家都討厭……正是這樣的心理狀態,導致不能更好且更有效地影響他人。

有一對夫妻,周末的時候,妻子有事情回娘家了,丈夫在家閑得無聊,便邀請了哥們兒來家裏做客。大家好久沒聚,見麵以後高興得多喝了幾杯,把家裏弄得杯盤狼藉,最後紛紛醉倒在床上。

妻子辦完事情後便回來了,進門後發現自己家裏被弄得如此狼藉,立刻火冒三丈,衝動地大喊道:“都給我起來!”丈夫的哥們兒起來後紛紛離去了。很自然,這些哥們兒走後,夫妻間大吵了起來。兩人都非常氣憤,爭吵得十分激烈,妻子不停地斥責、嘮叨,丈夫在萬般無奈之下,高高地舉起了一隻巴掌,他正準備打妻子,妻子見狀卻冷笑道:“好呀!竟然要打我了,你進入角色還真快……你打吧!這一巴掌打下去,你會後悔一輩子的!”邊說邊湊到丈夫的跟前,令人奇怪的是,此言一出丈夫不僅放下那高舉的手,而且還笑著對妻子說:“我這不是被你氣的嗎?能真打你嗎?”一場怒氣衝天的戰爭就這樣化解了。

妻子的做法是典型的逆反心理,相信妻子在說出:“你打吧!”這句話時,內心會充滿了矛盾,她真的希望丈夫出手打她嗎?顯然不是。這便是唱反調的表現,也是人在自保意識的驅使下做出的本能性反映。例如,父母、老師一提到“用功讀書”時,孩子和學生便會不想念書;一旦人們規定“未成年人不可以抽煙”,未成年人便會嚐試偷著抽抽看;一旦你擔心孩子做某件事情會有危險,你告訴他不要做,不久之後他卻會做了。這些常見的生活現象,不僅在孩子身上會發生,在成年人身上也會如此。也就是說,任何人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會本能地產生反抗心理。從影響力的角度而言,便可以用這樣的逆反心理,通過打個顛倒的方式影響對方,往往比你順著原來的思維進行下去會更有效。

世上的有些人或者某種事情,當你禁止他做的時候,對方往往會不聽你的勸阻,繼續去做;反之,如果你放手不管,任由他做的時候,他則會表現出不願服從的姿態,甚至對你的建議起了某種防備,結果反而會不去幹了。懂得了這個道理,明白了這樣的人心特點,一定有利於你在很多情況下操縱他人。

那些嘴上持否定觀點或者唱反調的人,內心不一定持反對意見。也就是說人們會有逆反心理,並且生活中經常會利用逆反心理說話、辦事情,有時越是自己無法達到或者取得的東西,越會表現得逆反,並試圖通過逆反心理來維持內心的平衡。知道人們具有逆反心理後,在影響他人的過程中,便可以從反方向投射對方,影響他人,即正話反說,反話正說。

王老師班上有名學生,性格很外向,上課也不注意聽課,但奇怪的是他在考試中總能取得好的成績。第一次考試過後,王老師根據他平時的表現,看他考出了如此好的成績,在班級中表揚了他,他開始飄飄然起來,上課不僅不認真聽老師講課,還經常主動和同學們講話。盡管如此,第二次考試他的成績雖沒有進步,但也沒有下降。

王老師在感到高興的同時,又提醒自己不能犯上次的錯誤,否則不僅不會使其成績進步,還容易讓其成績下降。這次課堂上,王老師沒有表揚他,隻是說:“有些學生考試考得一般不說,上課還經常做小動作,打擾其他學生聽課。”雖然王老師沒有指出是誰,但這名學生聽後立刻低下了頭。

在以後的課堂上,這名學生明顯不像以前一樣和其他學生講話了,但上課時,偶爾還會做小動作。第三次考試後,他的成績竟然考到班級中的前幾名。王老師看著成績單笑了,卻依然沒有表揚他。

任何商品都存有缺陷,這些缺陷對你的營銷存在著諸多不利的因素。在多數的時候,它甚至是你推銷失敗的罪魁禍首。其實,你有沒有想過好好地利用這些不利因素?

很多產品的特點是無所謂優點還是缺點,關鍵是找到其適用的對象以及轉化消費者的利益與否:很多企業的特點也無所謂優勢或劣勢,關鍵是找準市場製定策略。

美國有一個農場主,由於他的蘋果被冰雹打了很多傷疤,不好看,於是他宣稱凡是在高原上生產的好蘋果都被打傷了,被打傷的才是正宗的高原蘋果,沒有被打傷的就不是。這樣就在指出缺點的同時大力宣傳它的優點,在高原上生長的蘋果,生長周期長,日照時間長,更有營養,冰雹打傷的疤痕反而成了它的一個支持。

大約50年前,DDB廣告公司接了一個很棘手的策劃案——為一種德國產的甲殼蟲汽車打入美國市場策劃方案。要知道,這之前美國人偏愛的都是大型的國產汽車,然而,在廣告播出後的短短時間內,那種大眾旗下的甲殼蟲一舉成為了暢銷車型。甲殼蟲的成功大部分是依靠DDB公司優秀的廣告策劃。他們沒有強調汽車的優點,相反地,他們把汽車的缺點暴露給消費者,它直接告訴消費者,甲殼蟲車不符合當時美國人對汽車的審美觀。廣告語是這樣的,“醜隻是表麵的,它能醜得更久。”

為什麼這樣的廣告能賣掉如此多的甲殼蟲?因為提及商品一個小小的缺點就能增加廣告的可信度。接下來說到商品優點時,比如甲殼蟲的經濟實惠與節油,人們就更會相信所言屬實了。

宣傳產品的優點,無疑會有助於塑造良好的產品形象,但報喜不報憂式的宣傳,有時會使顧客對宣傳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而敢於暴露缺陷的露缺式宣傳,反而會使顧客產生信賴感。所以一些企業在宣傳產品的優點之後,還要增加一句本產品還存在不足之處,不在乎這些不足的顧客是願意購買的,因為總比購買一種被誇得天花亂墜而買了後又說不定什麼地方出問題的產品踏實得多。露缺宣傳有時由於誠實的宣傳反而可能化“醜”為“美”。

17世紀的法國作家羅時夫科爾德曾說過,“主動承認自己的小缺點,是為了讓他人相信我們沒有大缺點。”

舉個真實發生的例子:1984年羅納德·裏根競選連任,有人擔心他年齡太大不能勝任。在與對手沃爾特·蒙代爾的辯論中,裏根承認自己年事已高,但他指出,“我想你知道的是,我不會拿年紀來說事兒。正像我不會出於政治目的,說我的對手年紀太輕,缺少經驗一樣。”蒙代爾聽後報之一笑。當然,在後來麵對美國總統競選史上最大一次慘敗時,蒙代爾可沒能笑出來。

談判桌上也常用到這樣的策略。如果你自己的優勢不高,但又希望對方能信任你,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提出不足,而不是等他們從你口中挖出來。銷售方麵也是如此,如果你向某公司推銷彩色複印機,但你的複印機在進紙張數上不如對手的產品,為了取得客戶的信任,最好自己說出這個缺點。因為這樣客戶才更相信稍後談到的機器優點。

任何商品都存在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對你的推銷存在著諸多不利的因素,多數時候,它是你推銷失敗的罪魁禍首。當你在推銷一件商品的時候,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些不利因素,你就能把失敗扭轉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