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克服慣性思維的說服力(2)(1 / 3)

由此看來,說話兜圈子,有時候確實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直言快語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說服中兜圈子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

(1)顧及情麵,有些話不便直說,可以兜。比如婆媳之間、戀人之間、兩親家之間等,均係剛剛建立起來的情感寶塔,基礎欠牢固,交往中雙方都比較謹慎、敏感,言語中稍有差錯,都會帶來不快或產生誤解、造成矛盾。

一位小夥子問心愛的姑娘:“你願意和我結婚嗎?”姑娘不好意思正麵回答,電影《五朵金花》中的金花是用“蝴蝶飛來采花蜜,阿妹梳頭為哪樁?”來啟發情人;而《阿詩瑪》中的阿黑是用“一朵鮮花鮮又鮮,鮮花長在崖石邊;有心想把鮮花戴,又怕崖高花不開”來試探阿詩瑪。由此可見,比喻和借代等修辭手法都不失為含蓄地表達心意的有效手段。

(2)出於禮儀,有些話不便直說,可以兜。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稱“禮儀之邦”,具有文明禮貌的社交風尚。人們在言語交際中,十分注意話語的適切、得體。私人場合、知己朋友,說話可以直來直去,即是說錯了,也無傷大雅。在公共場合,對一般關係的人,特別是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對待外賓,說話就要特別講究方式、分寸。為了不失禮儀,說話就常需兜圈子。

例如:《人到中年》的作者諶容訪美。在某大學作講演時,有人問:“聽說你至今還不是中共黨員,請問你對中國共產黨的私人感情如何?”諶容說:“你的情報很準確,我確實還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但是我的丈夫是個老共產黨員,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尚無離婚的跡象,可見……”

諶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與老共產黨員的丈夫和睦生活幾十年”來間接表達自己與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有時,曲語式委婉法比直接表達更有力。

(3)某個意思,直接挑明,估計對方一時難以接受,一旦對方明確表示不同意,再要改變態度,就困難多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強調事理,征服對方,就可把基本觀點、結論性的話先藏在一邊,而從有關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暢、明白,再稍加點撥,自能化難為易,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漢高祖劉邦非常熟悉這種“回避”的技巧。

項羽自封霸王後,想謀殺劉邦。範增出主意說:“等劉邦上朝,大王就問他:‘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願不願意去?’如果他說願意,你就說他意圖養精蓄銳,有謀反之心,可以綁出去殺掉;如果他說不願意去,你以其違抗王命殺掉他。”

劉邦上殿後,項羽一拍案桌,高聲問道:

“劉邦,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願不願意去?”

劉邦答道:“臣食君祿,命懸於君。臣如陛下坐騎,鞭之則行,收轡則止。臣唯命是聽。”

項羽一聽,無可奈何,隻好說:“劉邦,你要聽我的,南鄭你就不要去了。”

劉邦說:“臣遵旨。”

劉邦的語言,避開了項羽問話的前提,故意說對項羽忠心耿耿,“唯命是聽”,從而使項羽找不到借口殺自己,為自己日後卷土重來保留了機會。

(4)有時候,由於對方的情緒、思想所致,難以與之進行交際,而要說服對方,就要想方設法與之接觸,開辟言語交際的信息渠道的作用。生活中還有一類問題,也是我們怎麼回答都不對的,麵對這樣的問題,聰明的人通常會想辦法巧妙地避開。

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說過兜圈子是一種說話的藝術。要正確運用這種藝術,首先要善於分辨言語交際的具體情況,做到當兜則兜,不當兜還是直說為好。兜圈子有時能產生一種含蓄委婉的言語效果,但含蓄委婉的話卻並非全是兜圈子。兜圈子也不是猜謎語、說隱語,它是曲徑通幽,最終要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兜來兜去,把對方引入迷魂陣,就不好了。再者,兜圈子這種說話藝術一定要慎用,當兜則兜,不然,兜之不當,會給人羅嗦、虛偽之嫌,與說服目的相背。

有一天,縣官又完成了一幅“虎”畫,懸掛在廳堂,又召集全體衙役來欣賞。

“各位瞧瞧,本官畫的虎如何?”

眾人低頭不語。縣官見無人附和,就點了一個新來的差役說:

“你來說說看。”

那人戰戰兢兢地說:“老爺,我有點怕。”

縣官:“怕,怕什麼?別怕,有老爺我在,怕什麼?”

來人:“老爺,你也怕。”

縣官:“什麼?老爺我也怕。那是什麼,快說。”

來人:“怕天子。老爺,你是天子之臣,當然怕天子呀!”

縣官:“對,老爺怕天子,可天子什麼也不怕呀!”

來人:“不,天子怕天!”

縣官:“天子是老天爺的兒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爺又怕什麼?”

來人:“怕雲。雲會遮天。”

縣官:“雲又怕什麼?”

來人:“怕風。”

縣官:“風又怕什麼?”

來人:“風又怕牆。”

縣官:“牆怕什麼?”

來人:“牆怕老鼠。老鼠會打洞。”

縣官:“那麼,老鼠又怕什麼呢?”

來人:“老鼠最怕它!”來人指了指牆上的畫。

新來的差役沒有直接說縣太爺畫的虎像貓,而是從容周旋,借題發揮,繞彎子似的達到了批評的目的。

逆向思維是我們把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反過來,“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反麵進行探索,取得思維的突破。

司馬光砸缸,就是逆向思維。正向是人離開水,逆向是水離開人。

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反而會使問題簡化,甚至有新發現。

市場經濟是計劃經濟的逆向思維;合作是競爭的逆向思維。

土著人不穿鞋,所以沒有鞋的市場,因為不穿鞋,培養穿了之後,市場更大。後者是逆向思維。

“先有工廠,再有市場”是正常的思維;蒙牛卻先有“市場”,再建“工廠”。一般做產品先找經銷商。倒過來,先影響消費者,先做終端,再“拉動”經銷商,也是一種辦法。

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五十鈴汽車公司在美國推出的一則轟動一時的電視廣告,由滑稽藝人大衛·裏特飾演一個名叫“五十鈴約瑟”的“吹牛皮大王”。我們來欣賞其中的幾個鏡頭。

鏡頭一:裏特說:“五十鈴汽車被汽車雜誌權威評為汽車大王。”字幕打出一行醒目的字:他在說謊!

鏡頭二:裏特說:“五十鈴汽車最高時速可達300英裏”。字幕打出:他在說謊!

鏡頭三:裏特說:“五十鈴汽車經銷商非富即貴,因此,他們把它賤賣,隻售美金9美元正!”字幕打出:他在說謊!

鏡頭四:裏特說:“假如你明天來看看五十鈴的話,你可得到一棟房子作贈品。”字幕打出:他在說謊!

鏡頭五:裏特說:“我絕不會說謊,絕不是吹牛皮的人。”字幕打出:他在說謊!

這則廣告推出後,產生了強烈的轟動效用,不但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而且取得了五十鈴在美國銷售前所未有的效果。這則廣告為什麼能收到如此出其不意的效果呢?

原來,事物都有自己的“起作用的方式”,此方式發生變化,事物的性質、特點和作用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個廣告之所以能收到如此出其不意的效果,是因為它與一般的廣告所運用的思維方式不同而產生的奇效。一般廣告都讚揚自己的產品,而這則廣告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說自己在說謊。因而給消費者一種耳目為之一新的感覺,反到覺得這種產品更可靠了。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並不是一開始就向中國傾銷商品,而是采取“欲將取之,必先予之”的辦法,先無償向中國提供價值400萬美元的可樂灌裝設備,花大投資在電視上做廣告,提供低價濃縮飲料,吊起經銷商的胃口,使他們樂於生產和推銷可口可樂。而市場一旦打開,經銷商再要進口設備和原料,可口可樂公司就要根據他的需要情況來調整價格,抬價收錢了。10年以後,美國的可口可樂風行中國,生產企業由1家發展到8家,銷量、價格也成倍增長。這家美國公司賺足了錢,無償給中國提供設備的資金早已收回。這就是先讓人嚐到些甜頭讓其割舍不掉,然後再實施自己的計劃,這種逆向思維之術,在商場中比比皆是。

全家三口,夫妻兩個和一個5歲的孩子。他們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張公寓出租的廣告。

他們趕緊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於是,就前去敲門詢問。

這時,溫和的房東出來,對這三位客人從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豉起勇氣問道:“這房屋出租嗎?”

房東遺憾地說:啊,實在對不起,我們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戶。

丈夫和妻子聽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他們默默地走開了。

那5歲的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從頭至尾都看在眼裏。那可愛的心靈在想:真的就沒辦法了?他那紅葉般的小手,又去敲房東的大門。

這時,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來遠,都回頭望著。

門開了,房東又出來了。這孩子精神抖擻地說:老爺爺,這個房子我租了。我沒有孩子,我隻帶來兩個大人。

房東聽了之後,高聲笑了起來,決定把房子租給他們住。

正話反說是說服技巧之一。人們的語言表達有著約定俗成的習慣性規則。在特定的情況下,人們也出於表達的需要,打破習慣的約束,並反其道而行之,便形成了反語,以點明自己要說的話的主要含義。

反語的用途主要有:

——直接表達禁止和壓製時,以反話表達正麵的意思。

——麵對荒謬不硬加駁斥,而是謬上加謬,使其荒唐之處極端放大而達到歸謬目的。

——正麵語言難以表述強烈情緒時,以反語表達能加強效果。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能言善辯的人名叫優孟,他善於在談笑之間勸說國君。

楚莊王有匹愛馬,楚莊王看重這匹馬遠遠超過人。比如他為馬披上錦繡的衣服,將它養在華麗的房舍裏,馬站的地方鋪有床墊,並用棗脯來喂它。可是,馬因為吃得太好太多,不久就患肥胖病死了。楚莊王非常難過,下令全體大臣給馬戴孝,不僅準備給馬做棺材,還要用大夫的禮儀來安葬馬。

群臣對楚莊王的做法都非常反對,紛紛上書勸楚莊王別這樣做。然而楚莊王對群臣的勸說十分反感,並下令說:“誰再敢對葬馬這件事進諫,格殺勿論!”

由於楚莊王的淫威,群臣們都不敢再進諫。優孟聽說這件事後,馬上來到殿門,剛步入門階就仰天大哭。楚莊王見他哭得這麼傷心,覺得很驚奇,問他為什麼大哭。

優孟說:“這匹死去的馬是大王最疼愛的,楚國是堂堂大國,用大夫的禮儀來安葬,禮太薄了,一定要用國君的禮儀來安葬它。”

楚莊王聽到優孟不像群臣那樣拚死勸諫,而是支持他的主張,不覺喜上心頭,很高興地問道:“照你看來,應該怎樣辦才好呢?”

“依我看來”,優孟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說,“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槨,以上等木材圍護棺槨,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參加挑土修墓,齊王、趙王陪祭在前麵,韓王、魏王護衛在後麵,用牛、羊、豬來隆重祭祀,給馬建廟,封它萬戶城邑,將稅收作為每年祭馬的費用。”說到這裏,優孟才將話鋒一轉,指出了楚莊王隆重葬馬之害,“這樣,諸侯聽到大王對死馬的葬禮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認為人卑賤而馬尊貴了。”

這麼一點,的確點到了楚莊王葬馬的要害,一個統治者竟會“賤人而貴馬”,必然為世人所厭棄。問題到了這樣嚴重的地步,不能不使楚莊王大為震驚,說道:“寡人要葬馬的錯誤竟到了這麼嚴重的地步嗎?那麼該怎麼辦才好呢?”

優孟說:“請讓我為大王用葬六畜的辦法來葬馬吧:用土灶作外槨,用大鍋作棺材,用薑棗作調味,用木蘭除腥味,用禾稈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腸裏。”於是,楚莊王聽從優孟的勸諫,派人把馬交給掌管廚房之人去處理,不讓此事傳揚出去。

優孟因侍從楚莊王多年,熟知楚莊王的性情,知道對此時的楚莊王,忠言直諫、強行硬諫肯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幹脆先稱讚、禮頌楚莊王的“貴馬”精神,後麵烘托出另一種相反的又正是勸諫的真意——諷刺莊王的昏庸舉動,從而把楚莊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頭,改變自己的決定。在特定的情況下,采用正話反說的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