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隻有這一塊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說完,就走出了校長室。
無論如何,人總是喜歡別人奉承的。這是人之常情,也是自重感決定的。
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奉承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裏連說:“哪裏,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奉承話時,卻還是抹不去心中那份喜悅!
沒有人不會被真心誠意的讚賞所觸動。耶魯大學著名的教授威廉·萊昂·弗爾帕斯經曆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年夏天又悶又熱,他走進擁擠的列車餐車去吃午飯,在服務員遞給他菜單的時候,他說:“今天那些在爐子邊燒菜的小夥子一定是夠受的了。”那位服務員聽了後吃驚地看著他說:“上這兒來的人不是抱怨這裏的食物,便是指責這裏的服務,要不就是因為車廂裏悶熱大發牢騷。20年來,你是第一位對我們表示同情的人。”弗爾帕斯得出結論說:“人們所需要的,是一點作為人所應享有的——被關注。”
讚美別人,是要依靠相關技巧的。讚美是一門藝術,其技巧性很強。就像畫畫兒,胡亂塗鴉,人人都會塗幾筆,但要畫一幅完美的作品,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如果你是家具店老板,當顧客正在為買方桌還是圓桌而舉棋不定時,你如果對他說:“方桌有方桌的好處,圓桌有圓桌的優點”,則這筆生意鐵定告吹。
如果你夠聰明,不妨換個方式說:“像先生您這樣性格開朗的人,我想方桌對你來說比較適合,因為它的外形正好和你的個性相配合,簡直是為你量身訂做的。”
顧客聽了你這番半推銷半恭維的話,多半會聽從你的意見買下方桌。
那麼,如何學會讚美呢?
(1)讚美一定要真誠
讚美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的心意及認真的態度。言辭會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因而有口無心,或是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為對方識破,而產生不快的感覺。
再者,要讚美別人時,還不可講出與事實相差十萬八千裏的話。例如,你看到一位流著鼻涕而表情呆滯的小孩時,你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小孩看起來好像很聰明!”對方的感受會如何呢!本來是奉承的話,卻變成莫大的諷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說:“哦!你的小孩好像很健康。”是不是好多了!
讚美時最好不要撒謊,要說實話。如果對方哪怕隻有一次對你的誠實表示懷疑,那麼他就很難再完全接受你的讚揚了。
(2)讚美一個人的行為或貢獻比讚美他本人好
當你讚美一個人的行為或貢獻時,你的讚許更顯得真誠;而且,如果別人知道他的確值得被讚美,會獲得最好的效果。讚美行為比讚美本人更可以避免功利主義或偏見。
要是我們把讚美的焦點放在了別人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他們本身,他們就會更容易接受你的稱讚,而不會引起尷尬。例如,“瑪麗,你的書寫得真好”要比“瑪麗,你真棒”讓人容易接受;而“傑克,你昨天在大禮堂的演講非常精彩”比“我實在找不出一位比你更好的演講家了”要讓傑克覺得自豪。
(3)讚美要具體、深入、細致
抽象的東西往往不具體,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稱讚一個初次見麵的人是“你給我們的感覺真好”,那麼這句話一點作用都沒有,說完便過去了,不能給人留下任何印象。但是,倘若你稱讚一個好推銷員:“小王這個人辦事的原則和態度非常難得,無論給他多少貨,隻要他肯接,就絕對不用你費心。”那麼由於你挖掘了對方不太明顯的優點,給予讚揚,增加了對方的價值感,因此讚美起的作用會很大。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讓上司提拔自己,就得用對等的口吻和他交談,專門聊些他的嗜好,稱讚他的某種愛好,讓他覺得你是他的知己。
如果長輩或上司以他沒有時間為理由拒絕你,你可以就此發揮,以他的繁忙為由,做頂“高帽子”送給他。例如,你可以說:“不好意思,我知道您事業做那麼大,日理萬機,一定很忙,真抱歉耽誤了你的時間。”
當讚美的對象是針對某一件具體事時,讚美會更有力量。稱讚得越廣泛越龐雜,它的力量就越弱。因此,讚揚別人時,要針對具體的某一件事情。例如,“比爾,你今天的穿戴非常得體,你的領帶跟你的黑色西服很相配”要比“比爾,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說到比爾的心裏去;而“瑪麗,你每次和人們說話時,都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就比“瑪麗,你很會與人相處”更有力量。
(4)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讚美他人
讚美隨時隨地都能聽見,麵對麵或直接地讚美對方,總有點恭維奉承之嫌。若換個角度,換種說法,也許就好多了。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讚美對方,說:“難怪某某一直說你很不錯,今日一見……”可想而知,對方一定很高興。因此,當麵讚揚一個人,有時會令人感到虛假,懷疑你是否出於真心,而間接地以“第三者”之口讚美對方,會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讚揚是真誠的。
假設你正打算要說服一位頑固的上司,不如借別人或名人的話,來捧他。
例如午休時,你正和同事們在辦公室裏聊天,這時上司剛巧經過。這就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你可以說:“經理,前些日子我們代理商的經理稱讚你說,貴公司的王經理眼光真好,似乎相當信賴你。”
等他露出微笑或態度軟化,再切入正題說:
“其實關於機場投標這個案子,我們大家都覺得應該要做下去,你應該也會讚成吧!”這時,同事們的眼光都會集中在王經理身上,營造一種“大家和我有著同樣的想法”的氣氛;這樣一來,他會不假思索地答應你的提議。
(5)要有點創造性
讚美人還是一種藝術,不但需要合適的方式加以表達,而且還要有洞察力和創造性。一位舉止優雅的女性對一位朋友說:“你今天晚上的講話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當一個律師該會是多麼出色。”這位朋友聽了這意想不到的評語後,會像小學生似的紅了臉。正如卡耐基所說的:“當我談論一名將軍的功勞時,他並沒有感謝我。但當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的光彩時,他卻表露出無限的感激。”
在社交上,缺乏誠心且刻板的客氣話,必不能引起聽者的好感。像久仰大名、如雷貫耳;您的生意一定發財興隆;小弟才疏學淺,一切請閣下多多指教等;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維語,若從讚美的藝術觀點看來,非加以改正不可。而言之有物是說讚美的話所必備的條件,與其泛泛地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不如說他上次主持的討論會成績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話,直接提及他的著名業績;若恭維別人生意興隆,不如讚美他推銷產品的能力,或讚美他的商業手腕,泛泛地請人指教是不行的,你應該擇其所長,集中某點請他指教,如此他一定高興得多。
美國的夏天酷熱難耐,為了存放剩餘的食品,他迫切需要一台冰箱。但是,他買了一台二手冰箱,隻使用幾天,冰箱就壞了。此時他不得不去找一位修理工上門為他修理冰箱。
這名正處於熱戀期間的修理工檢查了半天,最後敲著冰箱殼說:“這個冰箱太舊,毛病又多,我看修不好了。”
非洲人急著想辦法說服修理工,他突然想起去請修理工時看到一位小姐和修理工在一起,於是他說:
“先生,剛才那位小姐是你女朋友嗎?真漂亮。你真是豔福不淺哪!”
修理工一聽他誇讚自己有本事追到那麼漂亮的女孩,不由得十分得意,於是向那位先生談起他女朋友的種種好處,兩人的距離逐漸拉近。
那位非洲人說:
“真羨慕你,有份不錯的工作,又有一位漂亮的女友。我呢?剛從非洲逃難出來,工作又不固定,買了這麼一台舊冰箱又毛病百出,真是可憐。”
這時修理工爽快地說:“沒關係,我慢慢地幫你修,這天氣確實太熱,不過我保證你可以吃到新鮮的食品。”
於是,這位修理工又再度拾起工具,終於使那台冰箱恢複運作。
這位非洲人抓住熱戀男女的心理,投其所好地稱讚對方的戀人,並以羨慕的口吻奉承對方,婉轉地把自己的困境表明出來。由於對方打從心底裏接受他,因而會為他盡心盡力去修理那台冰箱。
他嘴裏這樣講,可是還不甘心——為什麼勸不動這家公司買他的煤呢?
克納夫又去見那個不買他的煤的那家公司負責人。他見到那負責人後,這樣對他說:“我不是來要求你買我的煤,我有一件事想請你幫個忙。我參加了一個有關連鎖性經營的辯論會,因為我找不到相關資料,除了你以外,還有誰能提供我這項資料,我很想在辯論會中獲勝,希望你能提供更多有關這方麵的資料。”
克納夫敘述了當時的情形:
當我說明來意後,他請我坐下。結果我們談了2小時又47分鍾。他打電話給另外一家連鎖機構的高級職員,那人曾經寫過一本有關連鎖性百貨公司的書。他還寫信給全國性聯營百貨公司工會,替我找來不少有關這方麵的辯論記錄。
他覺得,他的公司是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他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而自豪。他談話的時候,兩眼閃耀出熱忱的光芒,而對我來講,我開拓了我的眼界,使我學到了許多經營方麵的知識,使我改變了對他原有的看法。
我要離開的時候,他親自送我到門口,一手搭在我肩膀上,預祝我辯論會上獲得勝利。
最後,他對我說:“到秋末的時候,你再來找我,我願意訂購你廠裏的煤。”
這件事對我來講的確是奇跡,我沒有提到,更沒有央求他,可是他卻要買我的煤了。由於我真誠地對他,對他的問題發生了興趣,在這兩個小時內所得到的進展,比以往10年中所得到的還多。原因是我過去隻關心到我自己和我的煤,現在我是關心他和他切身的問題。
克納夫所發現的,並不是一項新的真理,遠在基督降生的前200年,一位著名的羅馬詩人西羅斯就曾經有這樣的說法:“要別人對我們發生興趣時,我們先要對別人發生興趣。”
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需要讚美,人人喜歡讚美。正如西方一句諺語所說的:“讚美好比空氣,人人不能缺少。”因此,說讚美話是與人交際所必備的技巧,讚美話說得得體,會使你更快地打動人心!
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戰役》中寫道:“我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這個“你”,是她的父親。當父親讀了這篇文章並給她留言說“深為有這樣一株小草而驕傲”時,三毛流出了感動的淚水,並在下文中寫道:“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隻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掃去了我在這個家庭中用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每次見麵都找出對方的一個優點來讚美,可以很快地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人說:“說句好話輕而易舉,隻需要幾秒鍾,但它的功效卻是巨大的,甚至能讓一個人放下武器,舉手投降。”
讚美在說服中不但是好的潤滑劑,還是誤解、對立的解毒散,許多不同的觀點都可用它一一化解。
(1)自我解困
當你說錯話之後,可以巧妙地通過讚美對方以達到自我解困的目的。任何人都會反感惡語而絕不會拒絕讚美。適度的恭維既會令對方心生暖意,又會令自己擺脫語誤的困境,何樂而不為呢?
一個高高瘦瘦的小姐新買了一件掐腰的短上衣,興衝衝地邀女友品評。女友見她穿了新衣越發狀如衣板,不禁脫口說道:“這件衣服並不適合你。”對方頓時麵沉如冰。女友見狀自責,轉而笑吟吟地說道:“像你這樣苗條又修長的身材,如果穿上那種寬鬆肥大長至膝下的衣服,就會越發顯得神采飄逸、瀟灑大方了。那些矮而又胖的人就穿不出這種氣質來。”小姐聽罷頓時轉怒為喜。
女友的話既巧妙地暗示了這件衣服不合其身材,又誠懇地指出了其擇衣標準。同時,用苗條修長這樣美好的詞語委婉地指出了其身材的特點,又用矮胖之人來對比,照顧對方的自尊心。一句看似恭維的話,實則蘊涵了無限的玄機,因而便顯得委婉含蓄,巧妙地為自己解了圍。
(2)製止爭吵
人與人相處,發生爭吵在所難免。對此,一旦有了紛爭,即使認為自己一方在理,也應避免過分的數落、指責。這時候,最好的方式是使用調侃、幽默的言語,澆滅對方的怒氣,達到釋疑解紛的效果。有一妻子虛榮心重,當夫妻商量出席友人婚禮時,她纏著丈夫要買一種昂貴的花帽。此時正值夫妻鬧經濟危機,丈夫自然不肯答應花這筆錢。爭吵中,妻子賭氣地說:“人家小李和小金的老公多大方,早就給自己的夫人買了這種花帽,哪像你,小氣鬼!”丈夫不願爭論,隻是故意誇張地說:“可是,她倆有你這樣漂亮嗎?我敢說,她們若也有你這樣美,根本就不用買帽子裝飾了,是嗎?”妻子一聽幽默的讚語,不覺轉怒為笑,一場爭吵也隨之止息了。
(3)應對傲者
高傲者多看重自我形象,感覺良好。與他們打交道不妨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對其業績、學識、才能等給予實事求是的讚美,使其榮譽心、自尊心得到滿足。這樣就可以從心理上縮短距離,同樣能起到左右他們態度的作用。比如,有位生性高傲的處長,一般生人很難接近,他的生硬冷漠麵孔常使人望而卻步。有位外地來的業務員聽說了他的脾氣,一見麵就微笑著遞了一支煙說:“處長,我一進門就有人告訴我,處長是個爽快人,辦事認真,富有同情心,特別是對外地人格外關照。我一聽,高興極了。我就愛和這樣的領導共事,痛快!”處長的臉上立刻露出一絲笑容,接下去談正事,果然大見成效。
這位業務員的成功就是得益於開頭的那幾句恭維話。這樣,對方就不好意思對一個恭維尊敬自己的人給冷遇、露難的臉色,自然會在維護自我形象的心理支配下變得和藹可親起來。
使用這種恭維方式時需注意兩點:一是要實事求是。恭維的內容不是無中生有,而是確有其事,對方才會感到高興。如果進行肉麻的吹捧,拍馬屁,清醒的高傲者會把他當成小人而更加小視。二是讚美要適可而止。讚美在這裏不過是使高傲者改變態度的手段,是交際的序幕。如果一味讚美,而不及時轉入正題,就失去了意義。
(4)巧妙指責
一段時間,客人紛紛投書指責某百貨公司時裝專櫃的售貨小姐服務態度不佳。專櫃主任的解決方式真是與眾不同,而且效果驚人。他沒有指責那些售貨小姐反而大肆讚揚,他對那些被客人指名的小姐說:“有客人稱讚你服務親切,希望今後繼續努力。”“有客人說你很有禮貌。”這麼一來,她們的待客態度便大為改變,笑臉迎向任何客人,業務蒸蒸日上。
這真是巧妙地掌握女性心理的教育方法。一般來講,女性被人指責說“你要改掉什麼什麼缺點”,她們甚至覺得全部人格都遭到否定,很容易反抗或哭泣。但如稍加稱讚,她們便神采飛揚,變得非常積極。如想糾正女性的缺點,不要直接指出缺點而要稱讚她的優點,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此一來,她們就能更加發揮優點,同時也改掉了缺點。
壓低自己便是相對地抬高了對方,自然會贏得他的好感。這是因為,在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是希望自己受到重視,所以千方百計地往上爬,想方設法抬高自己的地位。你一旦壓低自己,把對方抬到高處,就是克製自己的欲望而滿足對方的需求,這當然顯得你格外真誠。
比如在適當的場合,你可以謙虛地說:
“我在這方麵和你差得遠……”
“我怎麼就不能……”
“我怎麼就學不會呢?”
“你做的菜真好吃,這道菜我在家裏怎麼也做不好,你給我講講詳細步驟……”
“你打字排版又快又好,學了多長時間?”“三個月。”“你學得可真快,我學了半年還不如你好。”
“你這歌唱得真棒,練了多少時間?”“幾天吧。”“啊?這首歌,我在家練了半個月,總也唱不好。”
采用上述表達方式,即使你是“不善言辭”或“不善於稱讚別人”的人,也能輕而易舉地達到高捧他人的目的。
在一些行為實驗中,心理學家發現在任何的談話裏,麵對同樣的目的,客觀強勢的一方都不會盡全力去爭取更多。打個比方說,假設A公司有甲、乙兩個談判人員,公司給他們的要求和目標是一樣的,比如都是要對方降價一成(如果能更多當然更好),現在他們要分別和兩個對象談判。在兩組人談判過程中,甲遇到一個強而有力的對手,乙則遇到一個談判新手,在我們的想象中,乙似乎比較有可能爭取到較多的降價,但是事實上,乙通常至多隻會爭取到一成甚至更少的降價幅度,而甲的落點則在一成二至一成五之間。
心理學家細心研究這個“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原因,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在社會教育以及國家政策下,人類的潛意識會習慣性地同情弱者。當我們談判對象的能力明顯比我們差,我們就不會趕盡殺絕,另一方麵是因為得不到成就感;但反過來,如果對手比我們強或旗鼓相當,就會激起我們挑戰、好勝的本性,情緒會變得激昂,也更容易設定較高的標準。
如果在談判前,我們就通過言語、行為讓對方相信他所麵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對方全力以赴的勁頭就大大降低了。
有過這麼一個著名的談判例子:有個美國談判專家和日本商人談判,當美國人介紹完情況後,隻見日本人一臉嚴肅,搖搖頭表示聽不懂,並要求對方再講一次,美國人隻好照辦。沒想到這樣的情形居然一連發生三次,使美國人不僅失去了耐心,智力也盡失,最後竟然以極差的條件簽約,隻求談判趕快結束……
使用“裝糊塗”這個煙霧彈總會不用耗費太多力氣就能達到目的,即使是談判新手也能運用自如。
所以在我們打算做出聰明妥協前,讓對方相信他們是強勢方、具備許多我們所沒有的能力(包括讚美對方過去的談判案例、和委托人之間的密切關係等等),可以讓他們降低與我們力爭到底的期望,換句話說,他們潛意識會同情我們,並放鬆對部分條件的苛求,有助我們用“較高的底線”達成協商條件。
當然,裝糊塗並不是要你真的裝瘋賣傻,而是有時候真的不需要反應太快。
試著回想在以往你與反應遲鈍的人是如何交涉的。你那靈活的比喻,天花亂墜的說明對他都等於零。顯然你的才幹在這種情況下會完全失效。
每次向聾啞人回答問題時,人們總是提高音量,又比又劃的,為什麼?你急於替他們解決問題。
這說明,弱者往往在交涉中達到目的。
銀行通知客戶超過了分期付款的期限,貸款者用兒童般的聲音答道:“我不懂。”這時,銀行方麵就覺得貸款者並非故意拖欠而是因為不了解規矩,那麼銀行方麵就會給貸款者更多的解釋來幫助他弄懂,如果貸款者還是不明白,銀行還向他提供建議,比如申請延期,這麼一來,貸款者的目的就會輕而易舉地達到了。
在談判中,常常看似愚笨的一方往往占到便宜;言語笨拙的往往勝過口齒伶俐的。試著偶爾去說:
“我不知道。”
“我不懂。”
“幫幫我。”
“我不清楚你的意思。”
將這些語句適當插入你的談判語言中。
“不瞞你說,我這樣寫,大家以為我是個傻子,都進來買東西,想占我便宜。感謝這廣告,它可幫我賺了不少錢呢!”
心理學上有個“期待效應”——對他人傳遞積極的期望,會使對方進步得更快;對他人傳遞消極的期望,會使人自暴自棄。所以,在說服對方時,你要為對方貼上個“標簽”——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便沒有不支持你的人,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有一個傳說,皮格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於雕刻的國王,由於他把全部熱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後來竟使這座雕像活了起來。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1960年,羅森塔爾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關於期待效應的實驗。
新學期,羅森塔爾以及參與實驗的人員,來到一所學校,他們以“未來發展趨勢測驗”為名,要求校長對兩位教師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表現,校方認定你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為了能夠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也為了獎勵你們,本學期,校方特地挑選了一些智商比同齡孩子都要高的學生讓你們教,學校相信,有你們這些優秀的教師,加上這些高智商的學生,他們會變得更加優秀,但你們無需聲張,隻需像平常一樣對待他們即可。”這兩位教師聽後感到非常自豪,也更加努力地教學。
一年後,這兩個班級中的學生大都是全校中最優秀的,成績也比其他班學生的成績要高出幾倍。後來校長把這個真相告訴了老師,這些學生的智商並不比其他學生高,他們是在學生中隨機抽取的,而且你們兩個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師,也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