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建房標準,劃分不同檔次我們認為降低住房標準是解決住房問題的根本途徑之一。一套住房2萬元,是與北京市居民收入相適應的房價,但是2萬元怎麼能蓋一套房呢?這樣的住房可能是簡易樓房甚至平房,但這卻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我們的經濟水平就是如此。象天津創建的青年公寓,就是為婚後無房青年提供的過渡性住房。深圳最近出現的“複式住宅”,也是一個降低造價、提高使用效率的大膽創新。建造不同檔次、不同風格、不同層高、不同造價的住宅,應該是我國今後城鎮建設的方向。
發展合作建房,改造破舊危房
合作建房,是發揮國家、單位、個人三者積極性的最佳方式之一。可采取的組織形式是住宅合作社。從北京市的試點實踐來看,合作社分為4種類型,第一種是由單位組織職工成立的單位型住宅合作社;第二種是由部門組織所厲單位及職工成立的係統型住宅合作社,第三種是由區縣政府指定有關部門結合新區開發,組織轄區內住房困難戶成立的解困型住宅合作社;第四種是由區縣政府指定有關部門結合成片破舊危房改造,組織原住戶和遷入戶成立的解危型住宅合作社。合作社的方針是“個人集資、單位資助、國家扶持、民主管理、自我眼務”。危舊房改造是古都北京麵臨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保證危房改造資金投入產出的平衡,政府應當允許危舊房改造合作社拿出一小部分新建房,以商品價向單位或社會居民出售,用以彌補改建資金的不足。此外,應對新建住房實行新辦法,首先鼓勵購買,其次是交租賃保證金,特殊情況可以交新租金,並且,應采取傾斜政策鼓勵原住戶遷往城郊,有利於實現疏散市中心人口的目的。
二、合理的住房消費支出
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麵都帶有鮮明的初級階段的特點。僅就生活而言,人民的生活水平還不高,收入水平較低,在這種情況下,住房製度改革如果不考慮人民群眾的經濟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不考慮國家財政經濟情況,房改方案的製定與實施將麵臨巨大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從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出發,從居民消費的角度研究了房改實行小步提租不予補貼時居民可以承受的房租和房價。為了清楚地了解情況,我們先將北京市職工家庭消費結構現狀作一簡單介。
(一)北京市職工家庭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
從消費結構上分析,住宅本應是消費領域中一宗價值最島、耐用期限最長的商品,但由於沒有把住宅消費納入商品經濟的軌道,居民住房支出微不足道,造成消費窄化,居民消費力集中在少數幾項上,
通過比較看出,中國人均在118個國家(除高收入國家)中悱在103位,人均每日卡路裏供應量排在52位,預期壽命排在41位,體重低於2500克的出生嬰兒比重排在14位。4項指標排序位置不相符合,說明在食品消費和營養方麵,中國確實存在著超前現象(當然,這些指標也與其它諸如社會福利水平、醫療水平等因素有關,這裏不再仔細討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改革福利型住房製腔,建立商品化住房製度,適當增加居民的住房支出,是抑製消費超前,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但是居民住房消費應調劑到什麼度上?什麼是合理的住房消費支出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對國外的數據進行了大量的統計分析和類比研究。
(二)確定合理的住房消費支出比
考察世界各國的住房消費支出比,對確定我國的住房消費支出比是有借鑒意義的,我們從下述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1.從恩格爾係數的角度分析
思祛爾係數是指食品消費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爾格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卨。
我們選擇了恩格爾係數在40%~59%的36個國家,將它們分成了4個組,對具有不同恩格爾係數國家的住房支出比的縱向變化進行了分折,得出結論為:處於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的國家,住房支出比在11釤左右。
2.從發達國家處於小康階段的住房支出的角度分析
近年來,北京的人均已接近1000美元,北京將先於全國10年進入小康水平。我們選擇了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000美元的6個國家,對其住房支出比進行比較,得出結論是人均國民收入1000美元的國家。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6%~8%是現時北京市居民可以達到的合理住房消費支出比,11%可作為北京市居民近、中期期望住房消費支出比。
(三)達到合理住房消費支出比的可行性分析
1.職工工資住房含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