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北京居民收支與市場經濟景氣循環分析與預測(1 / 3)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幾年,在北京市經濟全麵持續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經濟過熱"現象。在微觀經濟上,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個人收入和消費水平增長快於總體經濟的發展水平,由此引起的後果便是居民消費需求增長過快,以致出現目前消費基金膨脹難以控製的局麵,進而導致居民生活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波動起伏。與此同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持續增長,市場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劇烈波動,因而對人民生活造成極大的威脅,成為當前改革的震蕩點。這些問題正亟待解決。但是要想使問題在未發生之前得到抑製,就需要了解近期居民經濟生活及市場所處狀態(即過熱、過冷或正常)及其可能的發展方向《是朝著過熱、過冷的方向發展,還是趨於穩定》。因此,我們針對北京地區居民的經濟生活和市場情況做了景氣循環分析與預測。

景氣與經濟景氣的含義是:景氣通常是指對經濟發展狀況的一種描述。經濟景氣,即經濟的發展處於上升階段、即擴張期,經濟是繁榮的;相反,即經濟不景氣。

二、居民收、支波動

(一)居民經濟生活波動的最氣特征

通過景氣循環分析,我市居民收入的景氣循環波動,自1986年以來已經曆了一次循環。而居民支出,從整個循環過程看,目前尚未形成循環周期。現具體分析如下:

居民收入的景氣循環,其全部收入及生活費收入①均於1987年1月處於高潮斯(峰頂、經7個月收縮後於1987年8月進入最低潮(穀底),又經13個月的擴張於1988年9月再度達到高潮(峰頂)。此時便完成了一個循環周期(即從峰頂——峰頂)。

而居民支出的景氣循環,在1986年1月居民生活費支出②處於相對高漲期(但並不一定是峰頂),經21個月的收縮於1987年10月抵達穀底,又經12個月擴張後於1988年10月達到高潮(峰頂)。

由上麵分折,便可看出自1986年以來我市居民收、支的景氣狀態。而在這期間,我市居民經濟生活波動又呈現出如下特征: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迅速

①居民生活費收人,指居民家庭全部收入中,扣除瞻養、贈送支出和記賬補貼、親友搭夥費收人後用於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實際收人。

②居民生活費支出,指居民家庭用於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購買各種商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務等非商品支出。

眾所周知,改革使北京居民收入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工資製哎的改革到獎金杠杆的運用;從合同工製度的實行到承包進入企業;從職工隻能在單位勞動放寬到從事第二職業;從單一的公有製形式到多種經濟成份同時並存。所有這些變化都促進了北京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

據統計資料報道: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可用於生活費的收入已從1986年1月的92.39元增長到1989年9月的130.35元。而居民個人生活費支出則隨個人收入的迅猛增長而相應增加,平均每人每月可用於生活費的支出已由1986年1月的87.07元逐步增長到1989年9月的137.10元。其聞的增長速度通過回歸分析不難得到:目前北京居民人均全部收入、人均生活費收、支每月分別以1.22元、1.17元、1.19元的速度增長。

在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我市職工11資總額也以如下的增長速度遞增:根據統計資料報道,我市職工月工資總額(包括標準工資、獎金、津貼)從1983年1月的2.7億元躍居到1989年10月的7.5億元。經回歸分析得知,北京職工丁資總額每月正以650萬元的速度增長。居民收入波動的短周期與職工工資波動的長周期並存居民收入景氣循環分析已經表明,本市居民收入自1986年以來經曆了一次周期波動。出現了周期為一年零8個月的循環波動,周期不長,波動快。體現了我市居民收入頻繁波動的這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