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濟景氣波動的分析與預測(2 / 3)

財政補貼在北京經濟體製改革的進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農業生產方麵,財政補貼調節和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保證了這些企業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在商品流通方麵,通過財政補貼,使國營商業在價格體製改革進程中,發揮了平抑市場物價的作用,維護了商品正常流通;在保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卨方麵,財政補貼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積極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團結,為首都創造了較好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但是,另一方麵,急劇膨脹的財政補貼已成為首都經濟發展和體製改革無法回避的尖銳問題。特別是近幾年財政補貼額不可逆轉的膨脹之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其主要問題是:(1)超過了北京市經濟實力的發展水平,大大削弱了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拖了經濟發展的後腿;

(2)進一步加劇價格體係不合格,削弱了價格的扛杆作用;

(3)財政補貼的辦法掩蓋了經營性虧損,不利於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4)增加了北京城市居民消費結構扭曲程度;

(5)財政補貼和物價同時上漲,政府和消費者均不堪重負。

三、“北京市財政補貼政策模擬模型”模擬和預測的功能

1.係統分折及建模原理

將北京市的經濟結構和在當前管理體製下所進行的經濟活動作為一個完整的係統來分析,財政補貼、市場銷售、價格以及與之直接或間接有關的各個經濟組成部分、生產部分構成了一個相互聯係、相互製約並按一定總體性能運行的係統。改革財政補貼,調整相應的物價、人均收入就是調整、改變係統中的各組成部分的製約關係,使得係統的總體性能朝良性循壞發展,達到所期望的總體性能。

北京市財政補貼政策模擬模型"是一個城市社會經濟係統模型,包括國民收入及分配、財政金融、生產、資源、市場五個子係統。現以市場、財政金融子係統作為研究分析的重點,注宏其它各子係統的綜合平衡。五個子係統之間的內涵關係的各類變量約213個,其中:水平變量18個,速率變量35個,輔助變量137個,常量130個。在模型運轉過程中,為模型構造了各種宏觀環境,即在實際中可能出現或不可能出現的情況,觀察了係統對外部環境作用的反應,模擬了係統在不同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未來情況。同時,為模型假設了一些極端條件,然後局部地或全部地運轉模型,從而判斷出某要素在模型運行中的影響與作用。因此,該模型能夠滿足分析研究財政補貼政策的需要,是一個符合北京市實際的應用模型。同時,模型中每一處的考慮和設計都是基於“動態”這個基本點,例如人口的增長,國民經濟等項指標相鄰時間聞隔的動態演變等。因此,該模型是一個有機的動態仿真模型,它具有係統特性預測功能和政策模擬分析功能。

2.模型結構分析

通過調整決策控製變量,擬定不同假設方案以研究在同一環境或不同環境條件下,政策變化所引起的經濟發展趨勢,因模型係統中各部分變量間是相互成為因果關係的,包括三個正反饋環,兩個負反饋環。

3.流圖及動態方程

從係統觀點看,任何一個動態係統都是由一係列實物流和信息流構成的。實物流和信息流的交互影響就形成了係統的運動。應用係統動力學中所規定的相應的表征變量及其相互聯係的符號,在前麵所述的係統分析和因果關係結構分析的基礎上,把表征係統的200多個變量及其關係用流圖表示出來。

輔助變量:表征係統內水平變量和速率變量之間變化的中間結果、係統的輸出等。本係統共有137個輔助變量。

常量:係統中各種變量的初值、係統決策變量等在所研究的某段時間內相對不變的參數都以常數量給出。北京市財政補貼政策模擬模型中,一共使用了近130個常數量。

為完成係統的定量模擬,應用了係統動力學特有的計算機仿真語言,將流圖轉化成模擬方程,完成係統模擬的公式化。在完成係統模擬公式化的過程中,我們依據如下基本原則進行:

(1)給出的整個方程係統應反映北京市社會經濟係統中最本質的關係,即必須符合原係統的概念、狀態、環境和決策過程。

(2)數學關係上必須符合描述基本模型結構的因果關係。

(3)方程應能完成由起始狀態遞推下一狀態的功能,最終經重複運算得到模型所需時間區間上的係統行為特性。

根據上述原則列出了401個方程,組成方程係統。數據的可靠性

係統特性模擬過程中,以北京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的社會經濟統計年鑒所提供的數據為主,同時使用了北京市財稅局、糧食局,商業局、物價局、計委、農委、公交總公司等部門提供的數據。但所收集的原始數據並不完全符合要求,所以對數據進行了加權、不等時區間處理,盡可能保證數據使用的可靠性。係統特性模擬使用的數據共25類,約2500多個。但是由於財政補貼政策涉及整個社會經濟係統,極大地增加了研究工作收集數據的難度,難點在於實現專業化分工的現代城市經濟係統,一方麵是統一口徑的統計數據、典型調整,往往不足以概括經濟生活的全貌;另一方麵是各有關單碎的某些數據出人較大,難於取舍;最困難的是對於首都這樣開放的經濟大係統,一些重要的財政金融方麵的數據極為缺乏,而根據模型運行機製又不能沒有。由於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模型預測的可信度。

模擬時以1087年為基期年,模擬時間從1987年到2015年,共28年,居民的主、副食品消費量是於2000年基本達到小康水平,即城市人均消費糧油共350公斤,鮮菜275公斤,肉類60公斤,蛋25公斤。人均糧、油、肉、蛋、菜的財政補貼額維持1987年的水準不變,其個人消費的不足部分由自己以市場價獲取。

四、研究結果及政策初步分析

對52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選優,得出優化方案、結合對北京1860戶城市居民的社會調查結果分析,得出“可行”方案。從而回答財政補貼政策如何改革?具備什麼條件才能改革?什麼時候改革?怎樣改革較有利等一係列問題。

1.現行財政補貼政策亟待改革

對現行的補貼政策(即人均糧、油、肉、蛋、菜等基本主、副食品均以1987年的標準補貼供應,個人消費的不足部分以市場價格獲取;主、副食補貼總額中,除28%為居民副食補助即“明補”,其餘均為價格補貼即“暗補”)定為方案1.未來28年的模擬結果:2000年北京市國民收入達到644.4億元,為1978年的2.72倍,2015年將達到190211億元,年平均增長速度為7.8%,財政補貼額將達到394.84億元,年均增長率10.73%,高於財政收入增長率3.2個百分點,占當年財政收入的81.6%,2006年開始出現市財政收支失衡的格局,按現行財政補貼政策繼續滑行,維持到2012年出現39.9億元的財政赤字,到2015年財政赤字將達到411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