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建立了由區政府、市供銷社、下屬企業和職二組成的董事會。“天龍”的分配也按“交稅——留利——分紅”程序進行,按集體所有製企業8級累進製交納所得稅,實行隻分紅不計息的方式。1987年紅利為25%,上稅後實際每股分紅20元。“天龍”沒有和市供銷社脫鉤,需依靠它得到一些建房指標、汽油指標等,並向它交納管理費,其內部管理體係是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礎,而不是股東代表大會。
北京第一家私人合夥企業股份製公司一一海威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海威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市海威科技服務部,是一家私人合夥企業。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的拓寬,過去的私人合夥管理模式,已對企業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和消極作用。“海威”認為股份製更適合本企業的情況,同時也解決了民辦企業集體所有製概念非常模糊的問題,經協商海威科技服務部從應用研究所中獨立出來,1987年2月,海威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成立了股東大會,選舉了董事會和監事會,組成了經理會,公司最高權力機構為股東大會,閉會期間為董事會。“海威”依然按集體所有製8級累進製交納所得稅。以納稅——留利——分紅程序進行。1987年公司按股息加紅利以給股東分紅。這樣一個由私人合夥開辦的企業也有一個上級單位,“管理”多為收費蓋章。“海威”認為國家的政策對他們這樣的企業管得過多過死,不利於企業發展。
北京八角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八角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石景山八角百貨商場,是一家小型集體所有製企業。
1986年12月,八角百貨商場改組為北京八角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以集資解決資金問題。計劃發行“股票”100萬元。
公司成立後,沒有和原上級單位石景山區百貨公司脫鉤,內部實行蓳事會領導下的經理負責製。聘請銀行、工商、審計、財政、稅務、勞動部門為董事會監事。但“八角”是集體企業,稅收上依然執行8級累進製,集體企業並沒得到優惠。企業有50%的股份要向個人和外企業分紅,其支出大於銀行貸款的付息,企業留利減少。由於國家個人調節稅的開征,使職工16%的紅利無法兌現,引起職工不滿。商場擴建,又資金緊張,銀行貸款困難,再加上職工紛紛要求“退股”,“八角”對繼續實行“股份製”已失去熱情。
4.新中國婦女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新中國婦女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是一家中型國營商場。
1987年1月,新中國婦女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入股金額132.35萬元,其中國家股90.15萬元,集體股14.37萬元,個人股27.83萬元。個人股發行對象是本企業在編職工。除個人股外,國家、集體股暫不發行股票。公司成立後,按照集體所有製企業8級累進製交納所得稅。分配按交稅——留利——分紅程序進行,實行隻分紅不計息的辦法,分紅為股金額的20%,由稅後利潤中支付。國家股紅利上交財政,50%留企業作為發展基金。公司成立後依然保持與東城百貨公司的隸屬關係。內部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理負責製。實行股份製後,自主權擴大了,尤其在經營權、分配權和用工權方麵更為突出。
並加強橫向聯係,組成鬆散型企業集團,不僅資金困難得到緩解,而且公司各項經濟指標也好於往年。北京大華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華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大華百貨公司,它是由北新橋百貨公司、新華商店和公司修建隊三家合並而成的一個中型國營百貨商場。
1987年1月,北京大華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其中國家股151.3萬元,集體股30.5萬元。發行個人股票50萬元,要求所有職工都要購買。股份公司成立後,管理體製沒有改變,沒有同上級單位東城區百貨公司脫鉤,仍然向它交納管理費。公司內部沒有成立董事會和股東代表大會,仍保留企業管理委員會和職工管理委員會。公司成立後,他們認為,股份製的作用沒有明顯地體現出來。
5.北京豐台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豐台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豐台百貨商場,屬於中型國營百貨商場。1987年1月,北京豐台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經驗資核查,資產300萬以國家股形式入股,同時發行股票近40萬元,其中社會企業股20萬元,社會個人股7.48萬元,內部職工個人股9.96萬元。股份公司成立後,建立了股東代表大會和董事會。股東代表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製。第一屆董事會成員由原上級單位任命,第二屆由職工選舉產生。從整體上看豐台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製比較規範,但管理體製還有待完善。
二、北京股份製的分析
(一)北京股份製企業的分布、規模、類型及特點
已正式批準、注冊登記的股份有限公司可分為以下幾類。
1.按股份公司前身企業的所有製形式劃分:全民所有製5家,集體所有製3家,私人合夥企業1家。
2.按企業所在行業劃分:商業企業5家,工業企業2家,物資回收企業1家,民辦技貿企業1家。
3.按股份公司組成形式劃分:主要以多家企業的資金、土地、廠房、設備等折資入股,相互參股聯合組建的4家;主要以本企業現有資產折股和職工入股轉變而成的5家。
在九家股份公司中,隻有“海威”是企業自己搞起來的;其餘8家都是市、區各級政府領導下的改革試點單位,程度不同地受到各級政府的扶持與推動。
所有的試點單位具有的共同特點是:前一階段改革成效大,企業領導得力,商品信畨高,經濟效益好,均程度不同地占有地理、產品、行業優勢。總之,企業基礎好,改革風險小。
(二)北京股份製企業產生的動因
股份製企業產生的動因是多方麵的,大致可以分為政府和企業兩方麵。
1.政府部門探索改革方向。城市經濟體製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搞活企業。在進行的所有改革實踐中,這個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好,為此必須繼續進行新的改革探索。
2.企業尋求發展出路。各家企業試行股份製初衷不一,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資金短缺,處境艱難;
(2)為爭取自主權與優惠政策;
(3)機構改革,政企分開,合夥企業,劃分產權。
(三)股份製企業的內外部關係
1.股份製企業與外部的關係
(1)與原上級單位的關係。
(2)股份公司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經濟實體,不應再與政府機關和其他企事業單位保持行政隸屬關係。
(3)但目前北京九家股份製企業,都未能與過去的上級單位完全脫鉤。
(4)稅收製度的變化。
2.股份製企業內部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