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孔子富民思想(10)(1 / 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孔子連說了三件讓他高興的事,一是學習,二是朋友來了,三是所知不多。這三條都是孔子做人的大學問,我已在《孔子做人絕學》中詳說,在此再簡單聊聊。

——學習不是為了求知,而是體會快樂。

學習過程中,並非知識讓人快樂。不,知識讓人煩,這樣那樣,知識的花樣太多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聽誰的?因此真正的學習高手誰也不聽,隻聽自己的。孔子學習三代知識,某一天突然發現夏道與商道、商道與周道,周道與夏道,全然矛盾,怎麼辦?孔子搞得心焦,火了,幹脆誰也不聽:俺是孔子!俺聽自家的!所謂“山東人的牛脾氣一發作,泰山都能推倒”,孔子聽自己的,反而把三代之道擺平了,原來夏商周隻是一道。

因此,學習不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是一個心靈的過程。

換言之,學習與知識無關,而與心靈有關。

孔子因學習而快樂,不是他向外學到了什麼,而是他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

學習不是學知識,而是學自己。一旦學到自己(這個自己大了,宇宙即吾身,上帝是我靈),就認識到自己(自己就是全世界,並且還戰勝了全世界),當然一切為人處世的麻煩都沒有了,不由高興得要死,這就是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的真諦。

——至於“朋友”二字,一說起來就讓人心情舒暢。

“朋”為雙月,意思是月月開、月月紅,常有常新,所謂“新交舊知都是緣”,朋友使吾道不孤,任何人都必須生活在朋友圈中。

朋友之義有三:

家人親人是一級朋友,這個朋友是終生製,永不解聘的,最讓人踏實,《詩經》上說“友於兄弟”即此。

誌同道合是二級朋友,這個朋友也是長期的,從水乳交融開始,一直到生根,無可動搖,所謂“鐵哥們”“好姐妹”即此。

伴侶是三級朋友,任何戀愛都必須從交朋友開始,《詩經》上說“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即此。

我把朋友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並無歧視之意,而是從一個人的一生中遇到朋友的先後順序講的,是按時間劃分。我們一生下來,父母與兄弟姐妹就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漸漸長大,就有了一起拖著鼻涕玩泥巴的朋友,再大些,有了狐朋狗友,再大些,有了真正意義上做人做事的朋友。戀人與愛人,是最終出現的第三種朋友。以上三者,我把它稱為“人生三友”。

孔子一生下來就沒了父親,他的老媽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孔子同時還有兩位母親,他的生母顏氏是他父親的小妾,他父親另有一妻一妾。孔子有一個大哥孟皮,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孔子共有九位姐姐妹妹,有點像賈寶玉的樣子。因此孔子其實不孤,是在親情中長大的,家人都是他的朋友。

孔子成年後,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學生顏回。顏回之外,孔子的好友有:魯昭公、齊太師、蘧伯玉、司城貞子、葉公、師襄子等。這些人中,魯昭公是孔子的老板,齊太師與師襄子是孔子在藝術上的朋友,蘧伯玉是孔子的同事,司城貞子與葉公是孔子在周遊列國落難時結識的朋友,顏回則是孔子終生的學問朋友。孔子好交朋友,走到哪裏都有朋友陪,每到一地先交朋友。若無朋友,孔子怎能走遍天下?中國人的朋友之道由孔子發揚光大,此為人道極致,宜再廣之。

孔子的第三大朋友當然就是他的戀人與愛人。這方麵,《論語》、《史記》、《孔子家語》、《禮記》、《左傳》與《孟子》都提得很少。《莊子》愛拿孔子開玩笑,也沒有提。《論語》不講孔子這方麵,當然是為師母諱。《史記》當然是為聖人諱。《孔子家語》,為先人諱。《禮記》,為祭司諱。《左傳》,為魯相諱。《孟子》,為先師諱。《史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見南子,有人疑是孔子的情人,備考。不過在山東孔府,當有孔子家室方麵的記錄,有心的朋友可以驅車前往調查。

順便說一下,孔子還有個好朋友,那就是他的兒子孔鯉,孔子甚愛之。孔鯉身上有兩件事讓我不忘:一是孔鯉剛生下來時魯昭公就送來一條大鯉魚表示慶賀,孔子樂嗬嗬地收下了,並把兒子取名為孔鯉。二是孔鯉小小的時候,孔子有次就在院子裏攔住了他,不讓他貪玩,問“學《詩》未”?告訴他“不學《詩》,無以言”,又問他“學《禮》未”?告訴他“不學《禮》,無以立”。孔子悉心調教愛子,父子情深。說到這裏,我不妨再透露一下,其實孔夫子是有私心的,他最好的學問並沒有傳給他最愛的弟子顏回,更不要說子夏、子貢等人了,傳給誰了?當然是傳給兒子。孔子開“父子單傳”之先,恰似一個武林高手,舍不得把自家秘笈給外人。這也能理解,顏回就不曾與孔鯉爭寵,大師兄當然要讓著小師弟。孔子傳孔鯉,孔鯉傳子思,子思傳孟子,思孟學派乃是孔學正宗。如果孔子當初不是偏愛兒子,就不會有孟子日後的發跡,孟子能將孔子學問發揚光大,實實地要感謝孔子當初的私心。如果孔子不將他最好的學問傳給孔鯉,而是給了子夏、子貢這些人,那麼中國曆史又將改寫。孟子繼承孔鯉之學與顏回之誌,最能懂孔子。孟子雖沒見過孔子,二人實在是隔代神交的至親好友。

——“不知而不慍”,這是孔子快樂主義的最高境界。

因為我不知道,所以我不生氣。假如有個人在你麵前哇哇哇罵你,你當然不高興,你也要哇哇哇大叫。但假如有個人在萬裏之外罵你呢?問題就不嚴重了,你任憑他哇哇哇,你自己壓根不用哇。推而廣之,如果有人在外星上罵你,那你還要感謝他哩:瞧,那麼遠都有人知道我!再遠些,有人在銀河係外罵你,你就不可能知道了。不知道的事等於沒發生,想生氣也沒有理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