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科學技術和金融資本投入要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更是“兩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要素,主要是以科學技術成果的形式在具體經濟活動中發揮出巨大的物質力量。科學技術要素對區域經濟作用的大小,主要表現為科學技術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程度,或者科技成果對區域經濟的貢獻率。因此,科學技術條件是提升“兩型”區域自然開發利用能力,增強自然資源利用率,確保“兩型”區域經濟建設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關鍵要素。金融資本要素對“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兩型”區域經濟增長是以固定資產的數量及其產出係數和新增投資的數量及其產出係數為自變量的複合函數;同時,金融資本作為現代經濟增長的“催化劑“,恰當的金融政策對“兩型”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資金投入的增加導致區域投入生產的資金越多,能容納的勞動力就越多,生產增長就越快。其次,資金產出率的提高可以加快經濟增長,具體表現為生產資料利用率提高,單位產品物質消耗係數降低,一般來說,要想獲得經濟增長與環境生態平衡發展,我們要不斷采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提高生產能力,降低原材料和燃料消耗,改善勞動條件和生產條件,促進產品升級換代,調整產品結構,合理布局生產力,從而加快“兩型”區域經濟的發展,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四是政府政策要素。國家或地區組織管理國民經濟的方式和製度主要是通過製定一係列的經濟政策製約經濟的發展方向與規模。在“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是“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引航燈”,這要求各區域在推進“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中,必須從全局出發,認識比較利益,創造和發揮比較優勢,開展區域經濟合作,根據本區域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條件、社會經濟基礎條件和發展的外部環境,經過科學縝密的分析,提出本區域長遠和全局的發展規劃。
二、“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主要內容
由於“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主體是一個多級控製係統,所以針對不同的主體,“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來看,主要包括區域劃分、區域調控與監督、區域綜合管理等方麵。
1.“兩型”區域劃分
區域管理的對象是區域,因此,要實施“兩型”區域管理,必須首先明確區域單元,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原則。“兩型”區域經濟管理的基本單元是組成區域的城鄉的行政係統。在選擇組成區域的城市時,首先在地理位置上要具有連貫性,或成線狀或成塊狀;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上要有共性,能組成工業區或工業群。無論是空間區劃、產業規劃,還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製定過程中,要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貫穿於規劃的製定、實施、監督、完善的全過程。
2.“兩型”區域的調控與監督
“兩型”區域調控與監督主要指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對下級區域之間關係的調控與監督,包括“兩型”區域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審批、地區差異的分析與控製、區域政策的製定、區域管理體製的建立等。區域調控與監督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以非均衡為目標,如我國的沿海開放、沿邊開放和沿江開放政策;另一種以均衡為目標,如德國的財政收入平衡政策。區域調控與沿海監督類型的選擇,視經濟發展的階段而定。一般而言,我們在發展階段,選擇非均衡目標類型;在發達階段,選擇均衡目標類型。
3.“兩型”區域的綜合管理
“兩型”區域綜合管理是指地方政府對“兩型”經濟區的宏觀管理,包括自然資源管理、投資管理、財政管理、環境管理和涉外經濟管理等。其中,自然資源管理包括自然資源的綜合考察和評價、製定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計劃、提高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等。投資管理包括投資規模的確定、投資效益分析、投資在各部門間和各地區間分配結構的確定、區域投資項目的選定與審批等。財政管理包括財政預算、財政結算、稅收的征管、財政之外的分配等。環境管理包括環境的監測,環境政策的製定和實施、環境設施建設等。涉外經濟管理包括在權限之內對外資的審批、商品和服務進出口的管理等。從內容上看,“兩型”區域綜合管理與國民經濟管理基本相同,但“兩型”區域綜合管理應突出“兩型”性、區域特色,考慮區域在全國的分工地位和權限。
三、“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手段
“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必須立足區域的實際情況,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對所處理的對象——自然—經濟—社會複雜巨係統,即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係統,進行有效的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和控製。
1.“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行政手段
“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指政府機構依靠行政組織,運用行政方法,對“兩型”區域經濟建設中的各項超環保、超碳排放等行為實行行政強製,包括發布方針、政策、指令、指示、規定和下達指令性計劃任務以及應用行政管理等形式,按行政係統、行政區域、行政層次從上到下地進行安排和貫徹,從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使整個社會的發展達到低碳環保的要求,進而促進“兩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貫徹實施。由於行政手段具有權威性、垂直性、無償性、穩定性等特點,同時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管理手段又凸顯服務性、科學性、法製性,因此,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下進行低碳“兩型”區域經濟建設行政手段顯得尤為重要。
2.“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法律手段
法律具有嚴肅性、規範性和強製性,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進行“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各項工作時,有了完善的法律體係為依據,才可以規範人們的行為,協調好各種利益,根本改變那種大量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資源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同時,法製還具有引導、保障和促進的作用。
因此,進行低碳“兩型”區域經濟建設,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隻有將“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納入法製化的軌道,才能使“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戰略和政策定型化,才能使“兩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付諸得到保障。為此,政府應該抓緊製定相關法律,如《低碳經濟法》、《循環經濟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國家監測考核管理標準,財稅、價格等財政金融法規等。
3.“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的核心和實質在於貫徹物質利益原則,從物質利益上調整“兩型”區域中經濟社會發展與企業、個人的長遠利益和近期利益的關係。其主要形式是利用與價值形式有關的經濟杠杆,如價格、利率、稅收、獎懲以及經濟合同、經濟責任製等。經濟手段能夠影響到經濟當事人對可選擇的行動費用和效益進行評估,進而影響其決策和行為。
“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經濟手段,是指國家根據經濟規律和低碳環保經濟規律的要求,按照經濟利益原則,綜合運用價格杠杆、稅收杠杆、信貸杠杆、財政杠杆、獎懲杠杆等手段作用於社會經濟活動,對經濟運行和社會活動進行調節和控製,從而達到對低碳的“兩型”區域經濟建設進行管理,引導和推動實現“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促進“兩型”區域經濟發展係統的優化、進化和良性發展。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經濟目標、社會目標和生態之間的矛盾從生產的根源上看,除了認識的原因外,主要是利益關係問題,即隻考慮了行為主體的內部經濟性而忽視了外部不經濟性,所以,從客觀上就需要運用經濟杠杆,采用經濟手段,刺激係統單位從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自覺自願地去考慮低碳、環保和社會利益,根據生態目標、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的多重需要安排自覺的行為活動,從而盡可能快地使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區域經濟成型。
4.“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科技手段
低碳“兩型”區域經濟建設必須實現節能減排、產業轉型、抑製環境惡化、改善人類健康狀況、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而實現上述目標則必須依靠科技的支撐。從世界主要國家發展的經驗可以總結,實現上述目標歸根結底要靠有力的科技支撐。
就節能減排而言,節能減排需要全社會全方位共同參與,需要政策法規保駕護航,但向縱深目標推進,其關鍵還在於科技的支撐。一方麵通過技術改造、技術推廣,淘汰技術落後、資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汙染嚴重的工藝、設備和裝置,有效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汙染排放;另一方麵通過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還可通過係統集成,開拓新的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就產業轉型而言,一方麵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推動和培育,著眼於長遠的戰略需求和未來競爭需要,發展和壯大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業的創新式發展,如新能源產業、生物技術產業、信息技術產業等等;一方麵是傳統行業結構優化和產品升級換代。雖然節能減排和產業轉型是多因素的綜合,但本質上是依靠科技創新來驅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由此可見,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極大地推動了各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因此,我們在加強“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時必須緊緊抓住科技這條主線。
5.“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的教育手段
盡管在“兩型”區域經濟建設中人們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認識不斷加強,但絕大多數人對其重要性及其相關性的了解程度還不夠,參與“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能力也很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低碳化“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深度和水平有關。教育可有效地培養和增強“兩型”區域經濟建設中人們的低碳化意識,從而提高人們“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決策和參與能力,形成以環境倫理和道德為核心的低碳文化體係,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
低碳化“兩型”區域經濟建設中的教育主要形式有學校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崗位)、培訓和社會教育等;實現途徑主要是政府決策與導向、學校的教育活動、社會群體與企業的努力、新聞媒體等的廣泛參與。麵向公眾開展“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宣傳、教育,有助於培養公眾的“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理念,提高公眾參與“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能力;同時,針對管理決策者的“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教育與培訓,有助於決策者樹立“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思維,提高其進行“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綜合決策的能力。“兩型”區域經濟建設教育實質上是塑造人們“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意識,動員和整合各方麵力量,投身於“兩型”區域經濟建設。在進行低碳化的“兩型”區域經濟教育中,我們要注意強化教育發展保障、培養優質學校集群、全麵建設優秀教師團隊以及立足公平,凸顯公平教育本質。
第三節加強“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體係建設
推動“兩型”區域經濟發展,關鍵是體製改革和製度創新。需要正確定位政府、市場和社會的角色與功能,協調政府、市場、社會不同主體間的關係,將市場和社會力量引入治理體係,形成政府、市場和社會良性互動的運行機製和良好的治理模式。劉克利、鍾誌華:《兩型社會幹部讀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頁。建立“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管理體係是事關低碳化“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一環,目的是解決區域自然、經濟、社會發展等的不協調問題。因此,要通過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調動各方麵保持“兩型”區域經濟發展係統的健康運行與人們參與“兩型”區域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人們的經濟活動對環境係統的負麵影響限製在最低限度內,使社會經濟發展的生態代價和社會成本降低到最低程度,盡可能好地解決代際利益、空間利益以及物質生產、人的生產以及環境生產等的協調問題,從而實現社會發展的有序、進化、良性循環。
一、明確“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近年來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作出了一係列決策部署,2010年8月出台了《關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決定》,提出加快推進“四化兩型”建設,明確了“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這是湖南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和三年“兩型社會”建設的經驗總結,也是進一步推進“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
1.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努力實現綠色發展
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兩型”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作為第一推動力,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注重自主創新、提升發展質量與效益,推動工業做大、做好。“做大”,就是堅持圍繞產業集群上大項目、好項目,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有特色、有規模、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效生態產業集群。“做好”,就是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實現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