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膽酸螯合劑的作用機製及常用藥物

膽酸螯合劑在腸道與膽酸結合,阻止膽酸或膽固醇從腸道吸收,促進膽酸或膽固醇隨糞便排出,促進膽固醇降解,使肝髒合成膽固醇減少;並使肝髒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受體活性增加,從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轉換,使血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下降。

膽酸螯合劑適用於高膽固醇血症(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對高甘油三酯血症(Ⅰ、Ⅲ、Ⅳ及Ⅴ型高脂蛋白血症)無效,對膽固醇及甘油三酯都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Ⅱb、Ⅲ型高脂蛋白血症)需與其他類型的血脂調節藥物聯合應用才能奏效。

常用的膽酸螯合劑有消膽胺和降膽寧。此類藥物因不吸收,故無全身不良反應。由於它能加重甘油三酯血症,因而不能單獨用於甘油三酯高於3.3毫摩爾/升(300毫克/分升)的病人。此類藥物可降低膽固醇達20%~30%,若與其他降脂藥合用則可降低膽固醇達50%。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腹脹、輕度惡心及便秘,因此,對有腸道疾病及頑固性便秘者應避免使用。同時,此類藥物可幹擾葉酸、地高辛、華法令、丙丁酚、苯氧芳酸類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長期服用消膽胺者,每天應補充葉酸5毫克,在服用消膽胺前1~2小時服用葉酸;口服其他藥時應在用此類藥之前1小時或之後3小時。長期服用消膽胺者可適當補充維生素A、D、K及鈣劑。其他罕見的不良反應是腹瀉、脂痢、腸梗阻及嚴重腹痛。

消膽胺每次服用4~5克,每日服1~6次,服用時先從小劑量開始,1~3個月內達最大耐受量。降膽寧每次服用10克,每日服2次。降膽寧的藥效及不良反應與消膽胺相似,但價格較便宜。

97.煙酸類藥物的作用機製及常用藥物

煙酸是B族維生素,當用量超過維生素作用的常規劑量時,具有強大的血脂調節作用。煙酸能抑製脂肪組織中的脂解作用,降低遊離脂肪酸的血漿濃度,能在輔酶A的作用下與甘氨酸合成煙尿酸,從而阻礙肝髒利用輔酶A合成膽固醇,並能減少肝髒對極低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故可有效地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還是能夠降低脂蛋白(a)的少數藥物之一。

煙酸適用於高膽固醇及/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Ⅱ、Ⅲ、Ⅳ及Ⅴ型高脂蛋白血症)。煙酸的劑量為每日3次,每次0.1~1.0克,最大劑量每日不超過3~4克,否則有可能產生肝中毒、高血糖、消化道潰瘍及痛風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在開始服藥的1~2周內,服藥後可出現臉紅、皮膚瘙癢及胃部不適,隨著繼續服用,這些不良反應可以逐漸減輕以至消失。開始服藥的3~7天內用小劑量,每次0.1~0.25克,每日3次,飯後服用,用餐時少喝菜湯、服藥時少飲水均可減輕顏麵潮紅等不良反應。潮紅是由前列腺素介入而引起的,可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對抗。煙酸少見的不良反應有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風、斑疹、蕁麻疹、黑色棘皮病及輕度糖耐量減低等。長期大量服用者,應定期監測肝功能。消化道潰瘍者禁用煙酸。

服用煙酸的衍生物或緩釋劑能減輕煙酸的不良反應,但其血脂調節作用也有所降低。常用煙酸肌醇酯,每次服用0.2~0.6克,每日3次。

98.苯氧芳酸類藥物的作用機製及常用藥物

苯氧芳酸類藥物能顯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並有一定的降低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降低甘油三酯的機製是增加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加速極低密度脂蛋白的降解和移除;抑製脂肪組織甘油三酯的分解,減少肝髒對自由脂肪酸的攝取,減少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降低膽固醇的機製是抑製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數量,加速低密度脂蛋白進入肝細胞。

本類藥物適用於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以甘油三酯增高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常用藥物有吉非羅齊(諾衡),每次服0.6克,每日2次;苯紮貝特(必降脂),每次服0.2克,每日3次;非諾貝特,每次服0.1克,每日3次,等等。安妥明已不作為一線藥物。

本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多,如有胃腸道不適;使華法令作用增強,故應注意華法令劑量的調整;並可出現大肌群疼痛、僵硬的可逆性肌病,導致肌酸激酶活性升高;陽痿;肝髒轉氨酶升高,在服藥過程中應定期複查肝功能,若轉氨酶持續升高應停藥;腎功能不全為本類藥物的相對禁忌證,腎性血脂代謝紊亂者服用本類藥物時,應減少劑量,並監測肌酐清除率;本類藥物還有增加膽結石的危險,故禁用於膽囊炎的病人。

99.他汀類(HMG-CoA還原酶抑製劑)的作用機製及常用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膽固醇合成抑製劑,通過對HMG-CoA(β-羥-β-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的抑製而起作用。HMG-CoA在HMG-CoA還原酶的作用下轉變成甲瓦龍酸,這是膽固醇合成的一個中間環節。他汀類藥物化學結構中的開放酸部分和HMG-CoA相似,它們競爭性抑製甲瓦龍酸的形成,從而降低膽固醇的合成。

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普伐他汀(普拉固),晚餐後頓服10~40毫克;辛伐他汀(舒降之),晚餐後頓服5~40毫克。這些藥物可使甘油三酯降低30%~4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35%~45%,甘油三酯中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所上升,故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高膽固醇血症,但不宜用於單純甘油三酯血症。

本類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輕度腹脹、腹瀉及便秘。約有2%的服藥者可有轉氨酶輕度升高,0.5%的服藥者可見一過性肌酸激酶輕度升高,偶有症狀性肌肉疼痛,繼續用藥未見加重。另外,還可見頭痛和失眠,偶見皮疹。本類藥物短期服用安全有效,長期應用在使脂質代謝改善的同時,可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進展延緩,但其安全性有待進一步觀察。服藥者必須定期檢查轉氨酶及肌酸激酶,有條件者應定期作眼科檢查,警惕白內障發生。兒童、年輕人、孕婦及育齡婦女不宜服用。

100.早期應用他汀類調脂藥物治療的臨床益處

大量血管造影結果顯示,他汀類藥物可以中度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較早顯現的臨床益處包括提高斑塊的穩定性,改善內皮細胞功能和血管反應性,降低血栓形成傾向等。

動脈內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危險性,可以根據核心脂質核大小以及纖維幅中富含脂質的巨噬細胞含量的多少來預測。調脂治療可以使脂質核心消除,降低巨噬細胞含量,使斑塊的穩定性提高。隨著斑塊穩定性的提高,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的發生率也相繼降低。

高膽固醇血症與內皮細胞依賴性血管擴張功能的損傷存在著聯係,這種損傷是各種缺血症狀,如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的主要病理因素。降低血清中膽固醇含量可以觀察到內皮功能的恢複,這對於動脈粥樣硬化病人的異常血管收縮的致病性和治療性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血栓形成是動脈粥樣硬化後期的一個重要臨床表現,也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和心源性猝死中起重要作用。他汀類藥物在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同時可以明顯減少血栓形成。

他汀類調脂藥物主要通過幹擾膽固醇的生物合成以及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受體作用來降低血清膽固醇。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涉及20多種酶的作用,HMG-CoA還原酶是在HMG-CoA轉變成甲羥戊酸這一合成過程中的限速酶。他汀類調脂藥物選擇性地抑製HMG-CoA還原酶從而抑製膽固醇合成,細胞內膽固醇含量減少可以反饋性增加細胞表麵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擴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血液中進入細胞內的量,從而降低血液的膽固醇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