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高脂血症的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的目標是降低已升高的血清膽固醇,同時維持營養上的合理需求。飲食療法分為兩套,第一套食療和第二套食療,旨在逐步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並通過減少過多的總熱卡和增加體力活動進而減輕體重。

第一套食療處方包括:攝入占總熱卡8%~10%的飽合脂肪酸,≤30%的熱卡來自脂肪,每天的膽固醇少於300毫克。若病人在決定進行食療時,早已堅持第一套食療方案或者已證明這種方案不合理而達不到要求的目標,那麼就應該讓病人進行第二套食療方案。這套方案要求進一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使之低於7%的熱卡,膽固醇低於200毫克/日。第一套方案要求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的主要的明顯來源。對許多病人來說,因為飲食習慣沒有根本改變,這是可以接受的。第二套方案需要認真調整全部飲食,以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到最低水平,同時要維持可以接受的、起碼的營養水平。

已患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患者應立即開始第二套食療方案。若二級預防列舉的治療目標已經達到(如表6所示),病人將維持這種治療。若治療目標沒有達到,可以考慮用藥物治療。

無冠心病的患者,在開始治療性飲食之後,應在4~6周和3個月時測量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對大多數病人來說,6.2毫摩爾/升(240毫克/分升)和5.2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的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大致分別對應於4.1毫摩爾/升和(160毫克/分升)3.4毫摩爾/升(130毫克/分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若總膽固醇監測目標已經達到,那麼就應接著測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以確定目標已達到。以後進入長期監測計劃,第一年檢查4次,以後每年檢查2次。檢查內容包括測量總膽固醇水平和校正飲食和體力活動建議的執行情況。

若第一套食療方案未能實現膽固醇目標,則應實行第二套食療方案,開始時需再測一次總膽固醇水平,並在治療開始後4~6周和3個月時複查。若預計的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目標已經實現,可開始長期監測工作。若目標未實現,並需要減肥時,病人應該進一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和總脂的攝入。若經飲食治療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實際上仍高於要求的目標,就應考慮藥物治療。對於一級預防,在開始藥物治療前,應對病人進行至少6個月的嚴格飲食治療和認真的勸導工作。但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明顯升高≥5.7毫摩爾/升(220毫克/分升)時,則用藥前的食療可縮短。藥物治療應伴以飲食治療而不能替代飲食治療。

83.合理的膳食結構原則

1989年10月中國營養學會通過的“我國的膳食指南”提出了合理膳食的幾項原則:食物要多樣,饑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粗細要搭配,食鹽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飲酒要節製,三餐要合理。合理的膳食結構中,以糖占總熱量的50%~60%,蛋白質占10%~20%,脂肪占25%~30%比較合理。

因為魚類富含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多吃魚類有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在多種降脂食物中,燕麥及黑木耳的降血脂作用比較明顯。燕麥每日50克,水煮,作早餐或晚餐;黑木耳每日5~10克,作湯、作菜均可。並可適量食用一些瘦肉、植物油、豆製品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84.降脂飲食應具備的條件

(1)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熱量不得少於5.02~7.42兆焦。因為這些熱量是維持人的心跳、呼吸、體溫等基礎生命活動的最小安全值。

(2)盡量減少純熱量而無其他營養的食物,如脂肪、酒、白糖等。

(3)滿足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是機體組織和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鐵是造血的原料,鈣為骨的主要成分,維生素調節體內代謝和生理功能等,這些都不能缺少。

(4)含有豐富的纖維素,以促進胃腸道的正常蠕動,減少熱量吸收,但又不致產生饑餓感。

(5)容易製備,滿足個人愛好和多樣化的要求。

一日食物舉例:

主食150~200克

油脂25克

牛奶500克

豆製品25克

蔬菜水果750克

魚肉類100~150克

蛋類50克

其中主食應包括一部分粗糧,蔬菜以葉菜類與瓜茄、根莖、鮮豆類各占一半為好,牛奶、魚肉類或蛋類可根據經濟條件用豆漿或豆製品替代。

85.高脂血症患者應少吃或不吃的食物

低膽固醇飲食與心髒病密切相關。最近一項研究指出,血膽固醇每下降1%,患心髒病的危險會減低2%。因此,良好的低膽固醇飲食習慣是治療高脂血症的重要方麵。

以下食物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高脂血症患者應減少或避免食用。

肉類:肥牛肉、肥羊肉及肥豬肉、動物內髒;排骨;午餐肉;腸類;醃肉。

乳類:全脂奶、奶油、半脂奶、仿奶製品、非乳類奶油、酸奶、蛋黃。

麵包及穀類:商業製造的蛋糕、炸麵餅圈、酥、糕點、鬆餅、高脂肪的克力架、高脂肪曲奇餅。

脂肪及油類:朱古力、牛油、椰油、棕櫚油、棕櫚核油、豬油、醃肉脂肪、蛋黃製的調味油。

生果及蔬菜類:用牛油、奶油或其他醬汁煮的蔬菜。

其他熱量較高的食物亦應少食用,如:冰淇淋、白糖、果漿、甜飲料、甜食、酒等。

86.膳食纖維可降低成年男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

膳食纖維是含有非澱粉多糖的木質類,人體消化道分泌的酶不能消化它們。膳食纖維因其特異的化學結構不同、可溶性不同以及來源不同而各具特征。其纖維的主要來源為五穀、水果和蔬菜。美國“全國膽固醇宣教計劃”強調減少脂肪攝量,代以其他含有大量纖維的食物。

美國波士頓的醫生們1996年的最新研究表明:每天早晨吃一碗富含纖維的穀類食物可以減少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從而進一步證明纖維有保護心髒的作用。

美國營養學家協會建議每天進食20~30克纖維,然而目前每日人均纖維攝入量僅15克左右。每日進食25克或25克以上富含纖維食物的男性患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危險比進食12克或12克以下纖維食物的男性少55%。有學者認為,不考慮脂肪的攝入量如何,單獨纖維一種就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膳食成分。

由於纖維有助於減少與營養有關的疾病和死亡,我們應在每日早餐時進食含有纖維的穀類、水果和蔬菜。

87.應該避免哪幾類脂肪食物

脂肪食物可以分為三大類:飽和、多元不飽和及單元不飽和脂肪。應盡量避免進食飽和脂肪,改用多元或單元不飽和脂肪。適量進食多元或單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降低體內膽固醇的水平。各種食物都含有不同種類的脂肪,因此必須知道哪一種食物的飽和脂肪含量最高。

88.怎樣區分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

飽和脂肪在正常室溫中成為固體狀態。油類,無論是動物油或植物油,凡在正常室溫中成為固體狀態的,都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常見的有肉類脂肪、牛油、奶油和非奶品類人造奶油、椰油、橄欖油、“氫化”或“部分氫化”油等。

不飽和脂肪主要來源於植物,基本上可分為多元不飽和脂肪及單元不飽和脂肪兩類。

多元不飽和脂肪在正常室溫下呈液體狀,例如紅花種子油、棉子油、粟米油、堅果及種子油、向日葵子油、大豆油及魚脂肪等。食用這種脂肪不可超過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

單元不飽和脂肪在正常室溫下也呈液體狀,例如橄欖油、花生油及Canola油等。食用這種脂肪也不可超過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