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包括了在劇情中有敘事作用的動物、交通工具、器械、日常用品等。造型設計師需要仔細繪製這些道具的標準造型圖與轉麵圖,並將必要的細節放大描繪,以供動畫製作人員參考。
(2)場景設計
場景設計的主要構成因素是“空間”與“光影”。場景設計是繪製分鏡頭和場景設計稿時的直接參考資料。
場景設計的目的之一是“交待時空背景”。根據劇情的設定,製作者收集某個時代、地域的參考資料,並通過有意識的選擇、誇張、變形,形成風格化的場景設計,以達到體現時代特征、曆史風貌,表現風土民情、氣氛情調的目的。
場景設計可以提供給導演一個想象的空間,作為場麵調度、畫麵構圖時的參考。除了符合劇情設定的時代之外,場景設計還要有準確的景物透視關係,並且可以利用道具的擺設,讓導演在設計分鏡頭時,有更多輔助表現角色動作的物件。在空間建構方麵的具體圖表包括:立體鳥瞰圖、景物結構圖。
動畫影片是由很多不同的場景組成的,這些不同的場景叫做分場景氣氛圖。分場景氣氛圖通過光影和色調來呈現一個場景的主要氣氛、色彩表現,它可以作為場景設計人員的參考。同時,分場景氣氛圖可以提示導演各場景的色彩、光影輪廓,用來檢視場景與場景之間的氣氛是否連貫,場景與影片整體的氣氛表現是否得當。
場景設計根據影片風格、劇情需要呈現不同的風貌。它可以十分繁複,也可以十分簡單,甚至是一片空白,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創作者的意圖,並且讓觀眾的目光集中在主要的角色與動作上。在寫實風格或是較為繁複的背景中,可以在主要角色動作的區域使用比較明亮或對比度高的色彩,並調整其他區域的顏色來突出重點。
3 分鏡頭
分鏡頭是將文學劇本轉換為圖像的一道工序,它確立了影片的畫麵構成與節奏,相當於影片的雛形,通常由導演親自來製作。
分鏡頭的另外一項重要功能,是讓其他製作人員了解影片的意圖,並作為繪製時的參考,因此對鏡頭清晰的描述與指令十分重要。
分鏡頭的設計決定了畫麵內容與攝影機運動之間的關係,因此繪製人員需要具備清晰的“鏡頭設計”概念;依照所框選景物的尺寸大小,景別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依照攝影機角度分為仰視、平視、俯視、正麵、背麵、側麵。
另外,繪製分鏡頭時也等於為影片進行了剪輯,所以需要了解各種“剪輯”的技巧和鏡頭與鏡頭之間連接的規則與效果,包括“對話軸線”、“視線軸線”、“運動軸線”等。
分鏡頭的格式包含鏡頭號、畫麵內容、重要動作的文字描述、對白、音效或音樂、鏡頭的時間長度。
在“畫麵內容”中,要準確地畫出角色的主要動作、運動方向、景別,並且用框線與箭頭來代表攝影機的移動方式(推、拉、搖、移)、鏡頭拍攝的方式(景別、景深)。許多導演所繪製的分鏡頭十分細致,畫麵與完成後的影片幾乎一致,例如宮崎駿導演所繪製的分鏡頭畫麵本。
在“音效與音樂”中所描述的是對於影片中所需聲音的要求,例如汽笛聲、鬧鍾聲等,它提供給相關人員收集聲音資料時的參考。
在計算分鏡頭上標明的“時間”時,創作人員需要考慮對白、角色動作、攝影機運動、聲效等因素,以秒表精確計算,作為影片整體節奏的參考。在中期製作時,原畫師在這個時間的基礎上分析動作,製作成攝影表之後,就不能再輕易更改了。
4 前期錄音
在前期策劃階段錄製對白或是音效具有兩個好處:首先,演員的聲音表演可以給角色設計師更多靈感,並且可以將配音演員的習慣動作、體態特點融合到角色的動作表演上,讓形象與聲音更加貼切、更有個人風格。第二,根據對白或是音效的節奏來製作攝影表,會使聲音與口形的變化搭配得更加準確。
因此,即使不采用前期錄音方式的動畫片,也應該在前期策劃時錄製參考用的對白,方便製作口形動畫。
4.3.2 中期製作
1 設計稿
設計稿的功能是為以後的各道工序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精確的提示,畫麵上應標明:鏡頭號、規格、背景號、秒數、角色名稱、對話、主要行為、鏡頭移動長度、背景與人物的對位線。
設計稿在製作工序中,排在分鏡頭之後、原畫設計之前。它是動畫製作流程中特有的程序,目的是對每個鏡頭作詳盡的指示,所以內容要比分鏡頭更為完善、精準。
設計稿通常由美術指導來製作,主要根據以下幾項素材進行創作:導演對於分鏡頭中鏡頭與動作的描述、動態的速寫、前期錄製的對白。
繪製設計稿之前,需要了解場景、空間、角色之前的關係,以及導演想要表達的意圖。在繪製過程中,要注意設計稿是否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以及鏡頭之間的連貫性。
美術指導完成設計稿之後,要經過導演的檢查,之後交給原畫師作為動作設計的參考。一個鏡頭的設計稿包含動作設計稿與場景設計稿。
(1)動作設計稿
在動畫片中,角色是畫麵表現的主體,占據畫麵的重要位置。動作設計稿的作用就是提示原畫師角色與背景之間的關係、角色的運動位置、角色的主要表情以及攝影機的運動方式。
繪製動作設計稿時,要求在正確位置草擬出適當尺寸的角色動作,遵守分鏡頭設定的景別與構圖要求,畫出角色的主要動作、表情、角色出畫入畫的關係、角色的活動範圍等。
掌握了人物的位置關係之後,要注意角色的視線、動作是否連貫,要畫出動作的起始,動作的幅度、動作開始與結束部分的必要提示。此外,需檢查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銜接是否順暢,避免錯誤的跳接鏡頭出現,要完整地畫出鏡頭的具體處理方式,包括角度、運動方向、運動方式等。
(2)場景設計稿
場景設計稿的作用是表現景物的造型、空間、透視、前後景關係、光線效果等。如果場景設計稿繪製得非常仔細,可以直接作為背景圖的底稿。
2 原畫
原畫是指動畫片中關鍵動作的畫麵。原畫師根據設計稿上的指示,為角色設計動作姿態,並分析動作所需的時間、填寫攝影表,完成後交給中間動畫師繪製兩個關鍵動作之間的加動畫。秒表是原畫師必備的工具。
除了繪畫的才能外,原畫師還要像電影中的演員那樣,具有良好的表演才能,能把握動作並把它描繪下來。同時,原畫師也要具備熟練的原畫創作的理論與技巧。
在動畫片早期的製作生產中是不區分原畫師和動畫師的,由畫家采用逐張畫法(也叫連續動作法)來繪製連續的動畫。優點是動作自然連貫、有創意,缺點是人物或大或小,時間不好把握、隨意性太大。
直到20世紀20年代,大部分工作都還是由動畫家自己來做的。迪克·惠莫(Dick Huemer)是紐約的頂級動畫家,他在做《馬特和傑夫》係列動畫片時由於工作速度太慢,迪克提議:“給我一個助手畫中間畫,那麼我的速度就會快兩三倍。”這就是原畫師和動畫師的由來。
原畫創作順序一般為:
研究分鏡頭:了解情節的安排、影片節奏與導演的創作意圖。
掌握角色的造型:分析角色造型的風格、熟悉其各種角度的造型。可以將角色轉換為幾何圖形,方便掌握其形體特征、比例、結構。參考主要角色造型的雕塑,作為立體造型的依據。
分析設計稿:設計稿中包括角色的主要動作姿態,角色與背景之間的空間關係。參考鏡頭設計稿的設定,可以方便製作者進行動作分析、速度分析。難度較大的動作、表情,可以請真人模擬表演並拍攝下來,以供觀摩參考,需要注意的是動作的起始與轉折如何表現、主要運動與次要動作各是什麼、形體動態線是什麼形狀等問題。
檢查:用類似“手翻書”的方式檢查已完成的圖稿,並將時間分析的結果填寫成攝影表。攝影表的格式包括場景、對白(為了配合同步)、圖層、攝影指示等。攝影表由原畫師填寫,是繪製每個鏡頭時的依據。
完成:導演檢查通過後,原畫師的工作就完成了。
3 修型
修型是按照動畫造型修正原畫師的畫麵,去除雜線亂線,但不能改變原畫的動作和表情。
4 動畫
動畫是指中間動畫師遵循攝影表上的指示,完成原畫之間的中間畫,使畫麵連貫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動作。
原畫師注重的是準確表達角色動作的形態,還有保持動作的順暢,因此原畫的筆觸通常比較潦草,需要助理動畫師幫忙做“清稿”工作,並將處理好的畫麵送交動作測試。中間動畫師發揮創意的空間則比較少,工作的技術含量比較大,需要具備正確的透視概念,對於線條、造型要準確掌握,還要有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