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動畫片修型師的勞動報酬一般在每秒10元左右,電影片和廣告片的價格稍高,每秒在20~40元。
4.2.10 動畫師
動畫師也叫中間動畫師,動畫師的工作是在原畫與原畫之間按照動畫的運動規律加上中間的動畫。
動畫師必須善於控製動態結構、維持線條順暢,具備很強的造型能力。動畫師要依據原畫的創作意圖,創造出富有韻律感和動感的中間動作,並且要保持畫麵的整潔、正確的編號標識。所以中間動畫師既要富有創造力又要有嚴謹、細心的工作態度。
動畫師的工作相對比較枯燥,但在認真和努力的前提下,這也是一個能有效地提高繪畫水平的過程,因為每天接觸的都是檢驗合格的原畫和修型。很多動畫師都利用業餘時間加強美術基礎的訓練,提高造型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從2005年到現在,動畫師的收入一般是每張1.50~5元不等。
動畫師的工作是大多數動畫工作人員的起點,是從中培養原畫和角色設計的重要的專業工種。很多動畫導演都是從這裏起步的。
4.2.11 動檢和校對
動檢就是“動畫檢查”,動檢師必須確認動畫的正確性並檢查動畫師的工作質量。動檢師需具備良好的繪畫能力和繪製動畫的經驗。
校對,根據字麵就可以理解這個工作的含義。校對是檢查動畫和背景的結合是否準確,動畫和背景的對位是否準確,動畫和背景的透視是否一致。
這兩項工作都要求具備認真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良好的造型能力和動畫的運動規律的基礎,因為這兩項工作非常重要,關係到整個動畫片的製作水平。
4.2.12 描線、上色、攝影師
描線是將動畫紙上的圖形轉描到賽璐珞片上,如果是黑色線條,可以使用複印來替代人工描線;如果是彩色線條,則必須由人工來描線。上色是指依照色彩指示,為賽璐珞片上的圖形著色。在描線與上色的工序中,必須保持線條均勻、色彩準確,並避免在賽璐珞片上產生刮痕。在傳統的膠片動畫中,許多畫麵效果是拍出來而不是畫出來的,所以攝影師必須熟知動畫的原理與攝影機的操作方法。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描線、上色以及攝影的工序逐漸被數碼繪圖係統所取代。
現在已經很少采用手工上色拍攝的製作方法了,取而代之的是電腦上色和拍攝的方法:采用專用的動畫掃描儀,把完成的動畫掃描到電腦裏,用專業的上色軟件給動畫上色,優點是不用擔心上錯顏色而費工費時地重做一次,也不用擔心劃傷賽璐珞片影響拍攝質量或由於分層太多產生拍攝曝光不足的問題。
4.2.13 總校
動畫上色完成之後,由總校負責檢查動畫的描線與上色效果。總校需要嚴謹、耐心和認真的工作態度。
4.2.14 技術總監
技術總監的工作主要是規劃製作過程中的技術應用,統籌工作人員所使用的電腦硬件與軟件。技術總監還要負責後期製作階段的合成、特效,了解技術上的優勢與限製,提供給其他部門製作人員作為參考。
不一定每一部動畫片都有技術總監,要根據影片的類型以及使用的技術而定,這個職務是伴隨著電腦技術在動畫片製作中的作用逐漸重要而產生的。
4.2.15 剪輯師
動畫剪輯和實拍電影不同的是,動畫剪輯師的工作主要是根據聲軌來做編輯,改動的幅度不大。動畫剪輯師的藝術構思應該在分鏡頭階段就體現,後期的剪輯工作隻是將影片片段整合在一起而已。
4.2.16 後期總監
後期總監的任務主要是統籌後期合成與特效製作的工作,包括調整影片的整體色調、加強特定場景的氣氛,並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製作畫麵的特殊效果,例如雲霧、電光等。
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後期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因為許多畫麵效果在後期軟件中製作,比在中期動畫階段製作簡單。無論是手繪動畫或是三維電腦動畫,都是“畫麵分層”的概念,因此在進入中期製作階段前,就規劃好各鏡頭畫麵中的分層關係,將會節省製作的時間並降低製作難度。
4.2.17 音響總監
動畫片中的聲音設計包括配音、音樂和音效,在製作完各項聲音效果後,由音響總監進行整體的混錄。
聲音設計也是一項從前期籌備就要開始進行的工作,甚至在寫劇本時,就要考慮將使用的音樂風格、各大角色的聲線特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