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動畫片的製作流程。
【教學內容】
本章的內容主要是介紹動畫的製作工具、工作團隊的職責和任務以及動畫片的製作流程。
4.1.1 手繪工具
1 筆
鉛筆:普通繪圖鉛筆,多以B和2B鉛筆為主,有些設計人員喜歡用比較軟的鉛筆,這也是原畫師和設計師比較喜歡使用的。
自動鉛筆:多用於畫動畫中間張。0.5~0.7mm的2B鉛芯比較常用,日本動畫一般比較精細,所以有些也用到0.3mm的鉛芯。
彩色鉛筆:多用於原畫和設計人員起稿,顏色不限。常用紅色標記對位線和高光,藍色常用於陰影線。由於近年電腦參與到後期上色的工作,有些軟件不能識別彩色線條,所以有些動畫片采用直接用鉛筆畫陰影線的方法。
彩色鉛芯:現在用得比較少,在手工上色的年代,動畫加工常用彩色鉛芯替代彩色鉛筆,用法同上。
橡皮:一般用2B和3B橡皮,質地比較柔軟,不易傷紙。
2 動畫紙
上方有定位孔的優質白紙,根據畫麵規格製定動畫紙的大小。分三孔動畫紙和連孔動畫紙。連孔動畫紙大多是為做鏡頭移動準備的。
3 修型紙
上方有定位孔的彩色紙,主要用於修型和參考草圖繪製。
4 定位尺
又叫定位器、定位釘,用來固定動畫紙,保證畫麵位置穩定不變,避免畫麵不必要的抖動。
5 規格框
在動畫拍攝和繪製過程中,使畫麵規格始終保持一致的標準。一般使用賽璐珞膠片製作,上麵印有從小到大12個框,依據不同的放映銀幕選擇其中一種規格。繪製動畫時,應嚴格按照設計稿上的規格大小繪製。常用的有12規格、10規格和8規格。
6 拷貝桌、拷貝台
拷貝桌,是台麵下麵有透光裝置,讓動畫師可以看見不同紙張上的畫麵位置關係。有些拷貝桌的中央區域是圓形的,這樣方便調整圖的位置,在描線與上色時更加方便。拷貝桌上裝有鏡子,便於動畫師觀察自己的表情。拷貝台的原理和拷貝桌一樣,隻是更便於攜帶並且節省空間,適合個人、小型公司使用。
7 動檢儀
用於檢測動畫的運動規律與線條的準確度,也用於導演檢查原畫畫稿。
8 傳統上色工具
賽璐珞片:一種化學合成的透明膠片。
顏料:動畫專門的上色顏料。
蘸水筆、毛筆:用於描線。
手套:避免在繪製時劃傷賽璐珞片。
棉花:用於清理賽璐珞片。
目前普遍使用電腦來進行描線、上色,因此使用傳統上色工具的公司越來越少。
4.1.2 攝影設備
對於以膠片來拍攝的動畫來說,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攝影機,它的性能與操作的方便性直接影響影片的表現形式以及製作的進度。現在專業的攝影機與拍動畫專用的攝影機多半已改為由電腦控製。一般動畫所使用的攝影機為16mm或是35mm攝影機。如果用家用數碼攝影機來拍動畫,需要具備逐格拍攝的功能,或者直接以數碼相機代替。
無論使用專業攝影機還是家用攝影機,都需要一個穩定的腳架來固定。腳架必須具備幾項功能:可以校對的頂部、精確的校對刻度、水平儀。專業的動畫攝影機可以通過電腦來控製逐格的移動,製造出推、拉、搖、移等鏡頭效果。
4.1.3 電腦周邊設備
電腦取代了人工完成動畫描線、上色的製作程序,使得畫麵中線條與色彩的表現更加準確。電腦技術簡化了動畫製作繁瑣的過程,並降低了製作成本。時至今日,全程使用電腦的“無紙化”動畫製作模式已經越來越普遍。
和動畫製作相關的電腦周邊設備大致分為輸入設備、繪製設備、輸出設備。
輸入設備:該設備功能是將圖像導入電腦中進行加工處理,例如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影機。大部分的傳統手繪動畫師還是習慣以鉛筆來作畫,將繪製好的造型、背景、原畫等經由掃描儀導入電腦中,再以電腦進行描線、上色、加動畫等過程。
繪製設備:是指利用電腦軟件對圖像進行加工,或是直接以電腦來繪製圖形。大部分動畫師使用手寫板來繪製動畫,既符合傳統的握筆方式,又融合鼠標的操作,是一種快捷方便的電腦繪圖工具。電腦硬件方麵,需要至少1024×768分辨率的顯示器、還有盡可能大的內存與硬盤空間。
輸出設備:該設備的功能是將完成的動畫影片傳送至各種播放媒介。電腦上的DVD刻錄機是基本的設備,可以完整地保留未被壓縮的動畫圖像文件,或是製成DVD影片。另外可以使用1394火線將影片傳送至數碼攝影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