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意料之外(一)(1 / 3)

京城長安,夜涼如水。入苑坊內,偌大的壽王府裏一眾人等正在密議有關太子之位的大事,透著燭光,壽王李瑁一邊聽著大家的議論,一邊細細看著眼前諸人。

在座的有他親姐姐:鹹宜公主,姐夫:駙馬都尉楊泗,還有自己的親弟弟:瑞王李佑;人雖不多,掌握實權的更是一無所有,但鹹宜公主與他自己都是玄宗原來的第一寵妃武惠妃所生,至今仍頗受寵愛,而姐夫駙馬都尉楊泗曾經因治理長安漕運及管理錢糧而受他父皇信任,現下雖非大權在握,但卻可以經常得見皇帝,加之此人本身好詩文,倒也正投皇帝所好,因此也有一定影響。

而最後一位,弟弟瑞王李佑則是當今最受寵愛的皇子,自從他六歲能詩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年僅十一即破崇文館而出,才名震於長安,近年來,時有佳詞傑作流傳坊間,而後玄宗得聞,驚歎不已,現今時常被召入宮中,陪侍皇上左右,獻詞獻詩,甚至還與其探討音律,加之玄宗新寵貴妃楊玉環善歌舞,瑞王時常與皇上,貴妃論到宮門下匙,聖寵非比一般,雖然很少建言,但每有所奏,幾乎無有不準。最難得的是,自己這個弟弟一點不對太子之位有所感想,反而時時處處替自己張羅,先前當他聽到皇帝私底下談到太子廢立之事,還誇忠王孝順仁厚,有王者之象時,立刻便告知自己,堪稱自己的鐵杆。而最難得的是他本身似乎對皇位不感興趣,這幾年來,除卻入宮伴駕,便是同那些將軍兵痞,江湖豪客飲酒作樂,還直說要效法秦漢勇士,作個威震異域的大將軍。曾有言官彈其言行不合皇家規矩,卻被皇帝一句:“此子有古人之風。”一笑而過。究其原因,無他,隻為玄宗因有這樣一個不貪皇權,而又風雅聰明的兒子,大感欣慰。加上這個李佑也是武惠妃所出,所以種種原因使這個年方十五的弟弟極受寵信,李瑁有時會想,難不成是上天特地賜給自己這麼一個得力臂助嗎?!

而更重要的是,他還有最關鍵的一張牌:當朝宰相李林甫。這位李大人是他母親當年慧眼識人,早在此人任刑部侍郎時就結下的,如今可是聖眷正隆,權柄滔天之時,舉凡外朝之事,幾乎都憑李右相決斷,連日常公務都一概決於宰相府。雖然近年來,外戚楊釗進入朝堂,而皇上對李林甫的寵信也隨之稍減,但此人在大唐朝的影響實在令人為之側目,即使目下那楊釗似乎實力漸長,但見了那李林甫仍然不得不趨炎附勢,由此可見,此人勢力之大。如今得了這些臂助,雖然太子之位,目前已定,非己所有,可李瑁的心思,不減反增:現在不是,難道將來就不會有麼?

說到楊釗,李瑁那顆熾熱的心便暗淡了許多,原因無他,隻為這楊釗之所以能由蜀地小吏直入朝堂,全因他堂妹貴妃楊玉環所故,可是要知道他父皇目下最寵愛的楊貴妃,就是昔日的壽王妃啊。“沒有辦法,等著吧,隻要他日我身登大寶,小環自會重回我懷抱,現下先忍了。”李瑁在心裏暗暗鼓勵自己。

今天眾人在這裏聚會是聽瑞王說,最近太子李嶼似有不尋常舉動。“本王最近得到消息,東宮那裏近日常有朝廷重臣出入,且大都聚在晚間,其中甚至有皇甫惟明,王嗣忠這樣的邊帥,太子用心十分可疑,皇兄可一定要當心啊。”最先發話的是李佑,本來這次會議就是他召集的。

駙馬都尉楊泗聽李佑說完便附和道:“瑞王殿下所說,我也有所耳聞,隻是那東宮行事十分詭秘,原本也隻以為是道聽途說罷了,如今看來是確有其事,定是有所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