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第五輯(4)(1 / 3)

師傅將高湯加水放在鍋內煮開,就撒入玉米麵,邊煮邊用筷子將凝固的大麵疙瘩攪碎。這時火要小,用文火把玉米麵熬成稀溜溜的熟粥,為了突出獨特的玉米香味,師傅還放進少許堿麵兒,這段時間大約耗時二十分鍾左右;粥熟了,師傅抓起麵板上的短麵條扔入鍋中,此時不但仍用文火,還需不斷用筷子攪動,如果糊粘了鍋底,那就大煞風景了。師傅在煮麵條的過程中,還把一些煮花生米、煮黃豆一起陸續放入,這段時間又大約二十分鍾。

糊塗麵煮熟了,師傅在盆內放入一些切碎的菜葉,如當地名產灰灰菜、芝麻葉或者芹菜等,接著,放入鹽、醋、雞精,又撒上些許香油……

好家夥,吃頓糊塗麵如此費時!望著大汗淋漓的師傅,我一下子覺得糊塗麵好吃得不得了,再品嚐時,便摻雜了一種感情。勞動人民真聰明,藥補不如食補,他們把營養綜合煮食到一定程度,可以讓人最大限度地吸收!

糊塗麵的來曆,還有一段傳說。說是東漢光武帝劉秀被王莽部下追殺,逃至八裏溝山中,躲進一村姑家中避難。村姑家裏窮得無隔夜之炊,抖了麵袋子底,擀成一小撮麵條,哪裏夠填飽劉秀肚子的?姑娘一急,又抖了玉米麵袋,再揀了些黃豆、花生……一鍋煮熟,好歹救了這位中興帝王一命。劉秀登基後,曾經冊封過這糊塗麵呢。聽著如此美麗的傳說,三品糊塗麵,頓時覺得這真是天下難得的美味。

我們在八裏溝住了四天,人數漸減,糊塗麵需求量卻漸增。人們的味蕾是最權威的裁判。江南某友人戲問,當地人有沒有招贅養老女婿的,幹脆在這兒長住算了,就為這糊塗麵。

離開八裏溝半年了。那山,那水,那人,常清晰在夢境,那糊塗麵的餘香,久徘徊在舌根。哦,什麼時候再遊八裏溝,君問我吃什麼,我必答,糊塗麵!

救人和自救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還在大忙階級鬥爭。某農村有個民辦教師,領著二三十個孩子學知識。這位老師一腔熱血,把小學辦得相當出色,可是,他因為無意中揭發生產隊隊長盜殺鄰村的豬一事,與隊長鬧得很僵,待隊長當上這山溝的一把手時,便變本加厲地跟老師找毛病,那時民辦學校是公家與集體協辦,學校房屋漏水,門窗損壞,老師找隊長,他不是忙著學大寨就是批這批那,不拖你個精疲力竭不算完,老師也知道自己得罪了他,然而,那盜殺豬的事,隻是他的兄弟年幼不慎給說出去的,而且為此對方借老師的父親有點曆史問題的弱點,差點給這一家整得家破人亡,最終給逼到幾千裏外逃生去了,跟一個分出去另過的子女再叫這勁有什麼意思,何況學校也有他的子女呀。

老師忍著。很多人不平,讓老師告他。老師說,他沒文化,成份和大腦一樣赤貧,他以此為榮,說明夠可憐的了,難道還要我再雪上加霜嗎?

四月的一天,老師正上課,從窗口見有濃煙滾動,恰是隊長家的草屋起火了!老師馬上告訴:大一點的同學去救火,小的不要動。山溝人家住得稀疏,大約300米的路程,老師一氣跑到,見那家幾個女人正拿水盆一點點澆火,他大喝一聲,找钁頭來!爬上房頂,就扒茅草。待從正中扒開一條火道時,山上勞動的社員們才跑下來,另半座草屋已被火海吞沒。

隊長保住了半座房子,老師手上燒破了好幾處。隊長晚上領妻子去看望他。問他:“你為什麼幫我?”答:“我在給學生做榜樣呢,你已經不行了,我不能再讓你的兒女們再像你,咱們的事歸咱們,請你看在祖國未來的麵子上,別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灌輸給孩子們。”

隊長哭了:“顧老師,我實話說了吧,我在家沒少挑撥孩子們,說別看你笑眯眯的,那叫笑麵虎。可六個孩子聽不進去。還是敬重你。我服了。”

好多人都恨這隊長,卻治不了他,盼望溝裏另一位與眾不同的老師能跟他勢不兩立,替大夥出出氣,結果以失望而告終。

老師付出的代價有了回報。先是他在學校裏一順百順,凡有什麼事,隻要一吱聲,隊長馬上大力支持;他在群眾中的威望也突然漲了一截子。人們說:“跟顧老師處不好的人,基本不可交。”直到他調入市裏,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鄉親們還把他做為小山溝的驕傲:“那人天生跟平常人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