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漆販子們一離開,虞孚便開啟封條,連夜將漆葉煮的膏子和入上好的漆中,想以此來謀取高額利潤。不料由於手忙腳亂之中,留下了一些痕跡。次日漆販子如約而來,發現漆甕上的封條有啟動過的痕跡,便產生了懷疑,找了個借口,當時並沒有成交,說是過幾天再來。可虞孚在旅館裏一連等了好幾天,也不見吳國的漆販子再露麵。時間一長,摻了漆葉膏子的漆都變了質。結果,虞孚一兩漆都沒有賣成,連上好的漆也賠了進去。吳國的漆販子們聽說以後,都批評他說:“商人做買賣要誠實,商品質量是不能騙人的,今天你落到這個田地,誰又會可憐你呢?”虞孚沒有錢回越國去,隻好在吳國乞討為生,還常常受到別人的譏笑,最後窮困潦倒而亡。
◎ 誠實守信是得到別人支持的重要條件
俗話說:“大有大的難處。”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支持。再強大的個人、集體、甚至大國,也需要別人支持;在特殊情況下甚至更需要別人支持,而誠實守信是取得別人信任支持的前提。
陳大林以誠取信,競爭中獲益匪淺
“以誠取信,以質取勝,以新爭天下。”是武漢淩雲集團總經理兼黨委書記陳大林的經營之道,也是淩雲集團成功發展的製勝法寶。平實、質樸的13個字透出高妙的經營境界和對事業的不懈追求。
市場經濟免不了競爭,在競爭中采取什麼手段,使用什麼方法,對企業經營者而言,無疑是一種考驗。陳大林選擇的是誠實做人,合法經營。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做老實人永遠不吃虧”。他取信用戶的永遠是一個“誠”字。因此,他所領導的企業才能做一個工程,樹一塊廣告,占領一片市場,交一批朋友,經營10年而不衰,永遠保持旺盛的活力。
以質取勝,既包括產品內在質量的完美,也包括用戶的滿意程度。以用戶的滿意為最高目標是陳大林的不懈追求,淩雲人安裝的北京、天津、上海東方明珠等十幾座電視塔已成為城市文明的標誌,堪稱一道道優美的風景線。
以新爭天下,講究的是企業的創新精神。陳大林認為,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發展的靈魂,是企業家自我修養的永恒主題。就在淩雲被譽為中國塔王、幕牆大王,名噪一時的情況下,陳大林卻帶領企業自找差距,先後與美國、德國等國際上知名企業合作,引進先進的幕牆技術,投入巨資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成立計算機中心,使集團始終處於同行業的領先水平。
誠信就是陳大林成功的第一秘訣。
◎ 誠實守信是保持不衰的法寶
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雖然你可能已經相當強大了,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事物的發展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如果你不能保持立於潮頭,那麼,就有可能落後,為了保持長久不衰,就必須誠實守信。
晏殊誠實獲信任,德才雙全留英名
晏殊家住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他從小聰明過人,並一向講實話。晏殊14歲時,大臣張知白去安撫江南,發現了他,就把他帶回京向皇帝推薦。
皇帝召見了晏殊,並讓他和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在考場上,晏殊神色坦然,揮筆成文,卷子答得又快又好。皇帝非常高興,賞他“同進士出身”。
又過幾天,朝廷組織複試,複試的內容是“詩”、“賦”、“論”。晏殊拿到考卷,看了題目就說:“我自己常作此賦,請試別的題目。”更換題目以後,他也答得很好,皇帝破格提拔了他。
當時,朝中大小官員經常到京城郊外遊玩,還舉行盛大宴會。晏殊因家窮不能參加這些活動,就在家裏讀書寫文章。
有一天,皇帝要為太子挑選老師,但他不讓大臣們推薦,自己直接點名要晏殊擔任。大臣們對此很驚訝。皇帝說:“我聽說晏殊常閉門讀書,不參加各種宴會,這是一個忠厚謹慎的人,讓他在太子身邊最合適。”晏殊向皇帝謝恩說:“我不是不願遊玩、不願參加宴會,隻因我家窮辦不到。”
皇帝見他如此講實話,對他特別讚賞,更加深了對他的信任,後來讓他做了宰相。他誠實守信,為朝廷和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終於成為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