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克勤克儉(3 / 3)

中山先生的飲食也非常簡單,他不吸煙,不飲酒,不喝茶。每餐依舊是四角錢左右的豆芽一類的青菜。一天,有兩位客人拜訪他,賓主間不知不覺地談至中午,孫中山執意留他們吃中飯。他們滿以為飯菜一定非常豐盛,因此當廚師端來幾盤普通萊後,他們並不動筷子,等著繼續上萊。見此情景,孫中山微笑著說:“簡單得很,就這些菜了,我們吃吧!”其中的一位客人生活向來奢侈,每日僅煙酒費就達幾十元,乍見如此粗劣飯菜,根本無法下咽,但又不便退席,便撒謊說:“今天是我吃齋日,不能吃葷,隻可陪食。”這兩位客人就是這樣勉強應付了孫中山的宴請。

護國運動後,孫中山來到上海,住在環龍路63號。這間房子十分簡陋。一次,幾位愛國華僑來此看望中山先生,臨走時,他們問門衛,“這間房子是孫先生的嗎?太不像樣子了”。當得知房子並非屬孫中山所有,是他以每月6元租金租來的時候,幾位華僑感慨地說:“世界上隻有孫中山是好人,哪有做過驚天動地大事業的人連一間像樣的房子也沒有呢?我們一定要替他想辦法。”於是,他們召集在上海的華僑和一些商人開會,大家一同籌集了一筆資金,在莫裏哀路29號(今香山路7號)為孫中山購置了一所西式樓房。起初,孫中山不肯接受,後經華僑再三懇求,孫中山才從環龍路搬了過來。

錢謬嚴於律己,勤儉以身作則

成就大業,要從小事做起。尤其是投身政治鬥爭者,手下總聚集著一批人,自己的作風,對部屬有重要的影響。

五代時吳越國王錢謬,原本是杭州臨安的鹽販,出身低微。在群雄競起、攻伐不已的複雜局麵下,他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占據了兩浙,建立了吳越國,並能夠存在很久,這和他立身嚴謹是大有關係的。在這方麵,他留下了不少的故事。

錢謬從小當兵,夜晚很少睡覺,太疲倦時就枕一個圓木頭,或者枕一個大銅鈴,稍微沉睡,圓木或銀鈴一轉動,他便驚醒了,因此稱作“警枕”。他還在臥室裏放一個粉盤,半夜三更,想起什麼事,就寫在粉盤上麵,直到老年都樂此不疲。每晚他都分派侍女更次值勤,規定隻要外麵有事報告,便馬上敲鈴。他聽到鈴聲應聲而起,有事情立刻處理,不等到天亮。他還怕守衛者當班時睡著,常常把銅丸彈到樓牆之外,用以提醒巡夜值更的人。時人稱他為浙中“不睡龍”。由於錢謬對部屬要求十分嚴格,值更的人都非常小心,不敢疏忽大意。一次,錢謬穿著平民衣服出行,回來時天已入夜,想從北門進城,守門官不肯開門。他說了很多好話,還是沒能奏效。守門官說:“不管是誰,即使大王親自駕到,我也不開。”錢謬隻得從別的門進來。第二天,他召見北門守門官,對守門官的恪盡職守深表嘉許,並賜給優厚的財物。

錢謬雖據江浙富庶地區,又身為國君,但生活卻十分節儉。他的住處用具都十分儉樸,衣服被褥全都用細布製成,平時用膳,餐具也很簡單。舊寢帳壞了,其妻想用青絹帳換下,他執意不肯,說:“作法於儉,猶恐其奢。我隻擔心後代都追求享受而用錦繡。這頂帳子雖然舊了,還可以蔽風。”有一次,除夕守歲,子孫都會集在一起,大家非常高興,便命樂工奏樂助興。但沒奏兩支曲子,錢謬馬上便讓停下了,說:“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是在作長夜之歡。上行下效,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