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震懾敵人時(3 / 3)

晏嬰冷靜地觀察這一切,知道這又是楚王羞辱齊國的計謀,便針鋒相對地答道:“淮南有一種橘樹,把它移到淮北,就變成枳樹。雖然枝葉相像,但果實已大不一樣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由於各地水土不同,才會產生變化。這個齊國人,在本國不偷不摸,很守本分;到了楚國就胡作非為,大偷特偷起來,這大概是受楚國環境熏染的結果吧。”

楚王一連幾次出了醜,對晏嬰心悅誠服,改變了對他的態度,開始禮遇晏嬰。

◎ 震懾敵人要善於運用各種計策

在震懾敵人時,可以用很多手段。軍事本來就充滿了欺詐,因此,震懾敵人時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計策。隻要能夠達到震懾敵人,使敵不敢輕舉妄動的目的,就可以用。

弦高愛國不吝財,假扮使者退敵師

鄭國有一個名叫弦高的商人,以販牛為職業。當時王子忒喜愛牛,因此,衛、鄭等國的商人都販牛到周地,而且能獲較大的利潤。弦高雖說是一個商人,但卻懷有一顆忠君愛國之心,還具備排難解憂的膽略。

一天,弦高趕著幾百頭牛到周地去販賣,來到黎陽津,碰到老朋友。老朋友剛剛從秦國回來,見到弦高後,沒有來得及寒暄,就告訴弦高一個驚人的消息:秦國派三位將領引軍來襲擊鄭國,不久就到。

弦高聽後大吃一驚,說:“我父母之邦麵臨如此災難,我現在首先知道了不想辦法解救,如果將來國家淪亡了,我有什麼臉麵去見故鄉的人?”

於是,弦高心生一計。他一麵派隨行的仆人星夜趕回鄭國去報信,讓鄭君快作好迎戰的準備;一麵挑選出12頭肥牛,外加4張皮革,作為犒勞秦軍的禮物,乘著小車,一路迎著秦軍駛去。

到了滑國的延津,便遇上了秦軍的前哨。弦高對他們說:“我是鄭國的使臣,請求見你們的主帥。”前哨立即向中軍報告。

秦軍主帥孟明視聽到前哨的報告,吃了一驚,心想:鄭國怎麼如此快就知道我軍前來的消息,還派遣使臣遠道迎接?

孟明視立即召弦高到車前相見,這時,弦高假稱領受了鄭國君主的命令,對孟明視說:“寡君聽說幾位將軍準備到鄭國去,不敢吝惜財物,先派下臣弦高遠道而來犒勞將軍。”未等孟明視答話,弦高又接著說:“敝國夾於大國之間,唯恐一旦不警戒或有不測之事,得罪了上國,因而我國君主兵士日夜戒備,不敢安睡。”

孟明視聽後問道:“鄭君既然囑托你犒勞我師,怎麼沒有書信?”

弦高不慌不忙答道;“寡君恐怕修書不能完整地表達心意,所以才口授下臣匍匐請罪,沒有其他意思。”

孟明視見弦高回答完滿,便不懷疑。也心生一計,欠身附在弦高的耳邊說:“寡君派我等前來,是因為滑國的緣故,哪裏敢到鄭國?”並傳令就地駐紮。後來,秦軍滅掉滑國即班師回國,沒有去打鄭國。

由於弦高的機智勇敢,善於應變,使鄭國免去了一場劫難。

韜光養晦不僅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計謀,還是一種品質,一種境界。不僅弱者需要,強者仍然需要;不僅特殊情況下需要,平時也需要。我們應該把它當成一種習慣,一種修養,一種樂趣,這就是韜光養晦的大成境界。